返回

回档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金飞渡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电视机孜孜不倦的响个不停,蹊妈帮着成蹊收拾东西。

    “枪声响了……”

    “中国选手刘降在第九跑道,起跑,刘降位于第二,与两名外国选手几乎齐头并进,刘降!”

    “后半段,刘降继续在前进,他竟然超过去了,刘降!12秒!12秒91,追平了世界记录!”

    这一刻或许就是这个人的巅峰,成蹊知道所有其他人不知道的。两年后这个人还会打破世界记录,3年后会成为大陆体育代表人物。再然后,就是缓缓落入一望无际的崖底。

    对于刘降的过往,有人评论过六个字让成蹊记忆犹新:“金飞渡,何人还。”

    自刘降以后,亚洲人在短跑这类运动上鲜有建树。不论其人如何,刘降对于亚洲短跑人来说,就是千万飞渡金门关中最闪耀的那一颗流星。虽令人记忆深刻,但依旧避免不了陨落的命运。

    成蹊到底没等到房子装修好,前世蹊爸没在这会儿买房子,这一世积蓄却拿了出来。可以预见的是,成蹊大学生活费绝不会想上一世那样,大钱过问小钱不拘。

    临走,蹊爸带着成蹊到了商场,手机卖场。

    “挑个贵的,出门在外不像家里,得要面子了。”

    蹊爸带着成蹊在商场转了一圈,这会儿的手机大牌还是摩托洛拉,喏基亚这样的手机。带个小凸出的天线,翻盖的那种是最高档的。

    蹊爸想下血本不让孩子出门掉份儿,成蹊和蹊爸想法却不一样。不说苹果,小米,就是智能机还没发展的现在。直板,触屏,功能屏幕,ho键。以后手机一年一个样,而且一年比一年便宜。

    买太好的不值当,成蹊挑来挑去,挑了有收藏价值的直板n97,传说能砸核桃的那款手机。

    蹊爸蹊妈商量了一下,这是孩子第一次出远门锻炼,第一次独立在两口子看来很重要。有事儿就用手机和家里联系,自己去上学。

    记得前世成蹊还闹过情绪,怕到时候找不到学校,怕不认识路。这一世他懂得父母的心思,也懂得爸妈这么做下了多大的决心,二老在家里是怎么样的担惊受怕。

    成蹊和于虹约好坐的一班火车,宿因到沿江省会春城得十九个小时。这时候的火车有多遭罪,成蹊是体验过的。

    于虹看他拿了好多本书,还奇怪问带这么多东西不累吗?

    两个人是下午坐的火车,坐车的前一个小时,于虹是很新奇的。第二个小时,成蹊掏出了耳机,和于虹一人一个。第三个小时,到晚上了于虹终于明白成蹊带书来是干什么的了。

    “哼~哼~”

    于虹正跟着调子,成蹊收了耳机。他得留点电,火车上可没地方给手机充电。

    睡一觉,醒过来。火车还在咣当咣当,渐渐的太阳升了起来,火车里那个气闷和燥热。没谁能在这种环境保持好心情。于虹实在撑不住劲了,靠着成蹊蜷缩着,无精打采的。

    人在精神恍惚的时候,想的东西和平时都不太一样。

    “成蹊?”

    “哎?”

    于虹低声好像是是在睡着了呓语一般,如果不是喊了成蹊的名字,成蹊还以为她在自己背什么东西。

    “什么?”火车还在咣当,成蹊没听的真切。

    于虹枕着成蹊的腿蜷缩着,仿佛没听见成蹊问话,闭上眼假寐。

    沿江大学有多牛,下了火车就能看出来。接新生的学长学姐统一服装,准点十分钟一班的大巴车源源不断。旁边一些一二本院校滞留的学生,看着这边刚下火车就被接走,各种羡慕嫉妒恨。

    小高跟鞋,水手服,学姐问成蹊:“那个系的?”

    “机械工程。”

    学姐又问于虹:“你呢?”

    “她是地质学系。”

    地质?一个女生选这个专业可挺少的,学姐打量着于虹暗地批分,心里想着这学妹不出意外新生届系花没跑了。

    至于机械工程么,恐龙应该都是国宝,这个学姐昨天一天加今天一上午,愣是一个女的没接到。

    重点大学资源是严重倾斜的,沿江大学在春城市经贸区,供教学用的有学校合作建设的工业研发基地,科技公园,对外交流产业园。供生活上的有附近的绿地公园,大型商场,都市时尚商业街,医院,旅游宾馆。这种繁华地带竟然没有拿来开发房地产,而是扩建了一所大学。

    成蹊开始还不理解为什么,后来渐渐明白。学姐带着成蹊来到报道楼前,拿到了报道流程单,领好了生活用品,按照宿舍号,成蹊找到了自己的公寓走去。

    9c公寓楼,301一室一厅六人间。外面隔着阳台和厅子连在一起,可以洗漱,晾晒。

    公寓门是锁着的,成蹊竟然是最早来到宿舍楼的。自己在上铺,名校就是不一样。成蹊目测了一下,宿舍估计得比前世自己呆的八人宿舍大一半。

    把床位铺好,有学长来找,让成蹊这一层的新生下来。

    各个系学生会带着学弟学妹了解学校历史。这是沿江大学学生会的保留项目,从开始接新生的第一天就有,每天都来人,去过的可以多次去,全凭自愿。名校的倚仗是什么,是沉淀,是历史?

    有这方面,但最大的方面应该是学校出现的知名校友,还有各界精英。这些人出现后无论是回馈母校所还是间接带来的影响不仅辐射着学校,自然还有学校所在的地区。

    这些东西,和区区一片房产带来的收益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一个学校想发展,看什么?所谓师资力量,投入产出,最后不还是看你培养出来多少牛比人物吗?

    现在内地学校为什么总比国外名校矮一头?还不是学校出来的牛比人物比国外的少吗?

    等到后世各方英雄风云际会,一批学院出身的大佬登上世界舞台,君不见清华门前上市公司大旗令多少人前赴后继。

    为什么了解学校文化,通俗点说就是让学子们有点深刻记忆,以后出息了别忘了回来哪怕给你的母校长长脸。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