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素自己把药膏在胳膊上抹了一遍,居然还真马上就感觉到了肌肤内里传来的一阵清凉。那时候也没芦荟胶,对付着用皮炎平就不错了。
然后他把药膏还给臧欣欣,臧欣欣又拧开盖子在他鼻尖上点了一团,鼻尖初来一股凉意,然后就看她站的离自己更近一点用食指肚在脸上晒伤位置涂抹着。
嗅觉一向不好的蒲素竟然闻到了她身上散发的体香。两人贴的那么近,一时间就又有些心猿意马。想到自己当初曾对她一见有意,没想到却和王一墨苟且了一回。
臧欣欣做完护士以后,蒲素对她真挚的表达了谢意,很是诚恳,而他也相信自己的这份感谢,完整无误地传达到了她那边。
臧欣欣对着蒲素赧然一笑,说:“这么客气的……”
这一笑让蒲素魂灵头散掉了几分。臧欣欣的气质和五官美是灵动的,静态时清秀,动态时娇媚。而且凭着他的感觉,她必然还未经人事,是个单纯的女孩。不像是王一墨,离老远就能闻出她身上老司机的味道。
开放之后社会对待那方面问题的态度宽松到惊人。所以要我想来当时和现在在那方面其实差别不是很大。除了现在的孩子比以前更加早熟。很多人网上说要找什么样的人要去幼儿园,说这种话的要么就是小老头,要么就是年轻人里的猥琐男。
现在的年轻人,自然接触的也基本都是同龄人。哪怕学生也接触的是同学,他们在那个阶段随便遇上一个也大多是没啥经验的人。等到过滤几遍走到社会了,那条件好的大概率确实是不存在了。
当时多少还好点的主要原因是那个时候的人懂事晚。信息还没爆炸,获取很多知识的渠道不畅。而且社会风气对早恋现象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同学之间都是不赞成的。早恋现在也应该不提倡,但是处理起来肯定和以前不一样。况且早恋就算不被学校知道,同学之间也会起哄鄙视。
王一墨那种熟练老手的架势就让他倒胃口。而且是享受型的,这更让蒲素不满。相比那个蓓蓓,他宁愿和蓓蓓……
比如刚到香山勾搭的徐莉,他有预感是那样。结果还真是,心里就淡了七八分。好在他那时也是没啥选择,凑活着找个人搭伴,而且徐莉对他是听话到无脑,什么条件和要求都可以提。
那自然又不一样了。
这时候在座位上蒲素假装看报纸,心里却动着脑筋。臧欣欣不是主动的人,对他看不出来有一点意思。怎么能够有单独接触的机会,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一步。
于是他开始找臧欣欣搭话,问她飞了多久了,为什么不飞国际航班。臧欣欣说哪有那么容易,像她这样刚来的要有师傅带,还要有机会,起码还要几年才行。
她们首先要参加乘务业务考试,外语口语考试,国际航班乘务员培训,模拟舱实训,最后是以国际航班实习乘务员才能上飞机飞三个检查航班。
现在不知道了,航空公司这么多,要求应该没这么苛刻,以前没个三年国内航班经验转不了国际。
蒲素听了就说真想飞国际,落地后他可以想想办法。臧欣欣知道他不是吹牛,毕竟大哥来的时候送上飞机她们都看到的。大哥算是公司领导级别了,贪赃枉法的事就算干不成,调动个岗位应该是没问题的。
然后他又提黄冰冰老婆李娴,说是自己嫂子,关系好的很。李娴在公司里是明星乘务长,三八红旗手,巾帼女英雄等等荣誉很多。她是肯定知道的。
蒲素不管她听没听进去,反正先给她打个底,回头可以真的帮忙去问问。
空姐在机舱里你看似穿的都一样,其实是有严格级别的,她们自己有分号位。根据机型大小,乘务长和排名靠前的负责头等舱,接下来是负责前排经济舱,刚单飞的空乘只能是负责最靠后的经济舱。
哪里不需要排资论辈?概不免俗。
飞国际航班现在人大概还会觉得辛苦,长途飞行,一出去就几分,需要倒时差等等,条件好的白富美还不一定愿意干。
话说,现在真的白富美有几个去当空乘的?
(ex){}&/ 可以代购,能代吃吗?不可能的。所以尊贵的先生小姐,还是要亲自去吃的。
火车好飞行器等长途交通工具一样,短时期内不管网络发展到几g,也是取代不了的,最多提升性能,缩短时间增加舒适度而已。
……
呃,好像这思路又跑偏了。
昨天管不鸣、管老弟说,他也不知道我这书为什么没人看,我觉得原因就在这里。
商业文字是有规律的。我以前再不懂,写到现在也有点入门了。比如要黄金三章,前三章就要制造悬念或者冲突,先扣住读者的好奇心。然后三章一个小高峰,十章一个大巅峰。不断变换地图,制造冲突和戏剧效果,也就是爽点。
比如扮猪吃老虎。笑看装逼犯被打的披头散发狼狈不堪。这就让读者有代入感,貌似这个代入感很重要。
其他的不说了,我这书哪来代入感?都是按照日期线来的。貌似也都充斥着个人对往昔的追忆。话说我自己写书以后,我基本没看过。现在都是系统,我一个字都看不下去。当然人家成绩好自然有道理,但是我就不接受这种设定。
写书在我看来最难的是逻辑自洽。一个系统解决一切逻辑问题,所有的不可能都变的合理化。有人喜欢看,我很理解,毕竟读者看是来消遣打发时间的,而且那种文章想写好很难。
我从来不以为写那些文章的作着,写不出其他东西。相反,强行降智很不容易。那些写手只不过是在迎合市场,写那种文章没风险,不会被删除不会涉及敏感,而且大家喜闻乐见。
我想我写不出那种文章。这不是以清高的口吻这么讲,而是自付确实不容易,写不出来。也许等明年这个时候这本书完本了,我会试试。
认真的说,以前没写过小说。网上各个网站里和人掐架拍砖自从学会上网就一直有。甚至和人能你来我往大战几个月……你们说无不无聊?
刚开始写小心翼翼反而很不顺手,一篇写完还要反复修改,其实都是多余,也没觉得以前写成什么样,反而极不自然。
几十万字后心态放松,往往每天一蹴而就,不说是文字能力提高了,哪怕在各位眼里还是不行,起码我自己感觉提高明显。就是也懒得修改错别字了,写完就发。
这里面有破罐子破摔的因素。反正就这几个人看,爱看不看。能接受的早都接受了,不能接受的也没办法。
另外,看这书的人少,也不单单是写法和文笔的原因。再烂的书,按道理写到这个字数总也有人看的。
这里面牵扯到品类问题。现实题材看的原本就少,大家可以到as首页去看看,我反正在as这么多年,首页推荐除了刮风,形势需要推荐过几天的现实书籍,从成绩上来说没有一本有现实的书籍在首页推荐过。
然后就是编辑在现实频道的推荐,我这书在电脑p端点开,目录第一章显示:与1500位书友共同开启《最是光明留不住》的现实之旅。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那么总共就1500个人点开过这本书。
按照点收比和收订比,我自己计算一下,居然超过了as的平均水平。现在收藏只有几百,订阅今天是均订34,30不到的收订比,其实也还可以了。
问题是点到这本书的人少啊。
好在我不是职业写手,或者是想着写书改善生活。最多是想满足一下虚荣心而不可得……
以目前的阶段蒲素2八岁,还有不少事情要讲,起码还能写一年。只不过2002,韩日世界杯,也就是蒲素31岁以后,很多经历一笔带过就行了。因为可能好几年他都啥都没干,重复着一件事情。
预计在他45岁全文结束,起码还会写一年。第一本书必须要按照计划来,有始有终。
然后看看有兴趣就再写一本,或者以蒲素爷爷蒲雁秋的民国经历为蓝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