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艺大导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射雕》连载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过后几天,宋伟民打来电话,说《射雕英雄传》第二天在《京华日报》说版面连载。

    宋伟民很重视改版之后的首次武侠说连载,派得力助手盯着,可任他怎么也没想到,《射雕》的连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极大的促进了幻想文学的发展,而范阳一举封神,奠定了其在武侠说界的地位。

    《京华日报》的订阅量近年来每况愈下,报停的销量也很一般,能常年订阅或者消费的,要么是忠实读者,要么是闲极无聊,刚好那有个报刊亭顺手买的。

    还有一种人,比如说老方,比起报纸他更喜欢看电视新闻,可是家中宝贝女儿在报社上班,为表示鼓励,有事没事的时候就购买一份儿《京华日报》。

    老方从女儿了解了今天《京华日报》改版,专门跑到报刊亭买了一份儿报纸,翻到说版面,看到弯弓射大雕的图画,旁边几个古拙的大字写着“射雕英雄传”,连载的部分加上插画占据了半个版面,比其他的文章要占许多版面,大体估计,连载了两千左右的字数。

    老方打眼一瞅,书名旁边作者名字“东楼”。

    当初范阳把“射雕”手稿给宋伟民送过去,在决定连载之后,宋伟民专门打电话过来问老师,笔名取什么名字?

    范阳沉思一阵说:“我于屋中东侧写书,就叫东楼,纪念写作的地方!”

    老方买到报纸,没有停留,跟人打着招呼回到家中,泡好茶、点好烟,戴上眼镜开始看报。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

    ……

    郭啸天伸手在桌上重重一拍,只拍得杯儿、筷儿、碟儿都跳将起来,说道:“正是!”

    故事戛然而止,老方往下看,往后翻,确定今天连载的部分结束,心中感慨刚看进去没了,有些短啊!

    过了一天,老方又买报纸回来,直接翻到《射雕英雄传》的地方,接着上回继续看。

    书中写道:张十五喝得醺醺大醉,这才告辞,脚步踉跄,向东往临安而去,只听他口中独自喃喃的念着岳飞那首《满江红》的句子:“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郭啸天付了酒钱,和杨铁心并肩回家。他两人比邻而居,行得十余丈,便到了家门口。

    接下来的日子,老方每天都会去买报纸,回来就续着《射雕英雄传》的上回看,俨然已经是《射雕》的忠实读者。

    老方只是《京华日报》读者的一个代表,还有很多同老方差不多的人迷住《射雕》,每日的必读篇幅就是说版面。

    一时间,《京华日报》稳住了发行量,没有再跌。宋伟民高兴坏了,他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过了几日,《射雕》的读者终于有了反应,打电话过来询问,是否可以把《射雕》的连载字数增加?后来又有读者通过别的渠道询问后续剧情的。总之,《射雕》以自己的高质量慢慢的在读者群中发酵。

    《射雕英雄传》的连载,对于众人的生活影响不大,毕竟,现在社会看报纸的人太少。

    范阳依旧每天写稿子,沈丽华操心着家里一堆事,王康则无聊的在家中转悠,范青青依然忙的跟狗一样,三天两头不见人。

    ……

    王康处理完与范青青的事情,对范阳和沈丽华说该离开了。想想这次休假,从金城直接到北京,亲生父母尚未看望,上次回家是结婚,到如今已经一年多了。一年没见父母,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是多么焦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如果说有一个地方让人日夜思念,那必定是家。它不仅是一所大房子,还是永远的牵挂,是心灵的避风港,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

    近乡情却,距离家乡越紧,王康的心情越是激动,走路的步伐也轻快不少。

    王康心情舒畅,撒欢的在路上大喊大叫。他背后跟着的范青青却遭受了不少罪,出门时没有听王康的建议换平底鞋,穿着高跟鞋,走的腿肚子都疼了。

    范青青无论如何没想到,有生之年,自己会再次踏上这块不堪回首的地方。若不是为了平息绯闻拍几张婆婆家生活照,若不是父母说她没有孝心,她是绝对不会来的。

    王康在家门口回头看范青青,说让她快些进来,然后对着院子里喊道:“爸妈,我回来了!”

    进入院子,王康再次喊道:“爸妈!”

    于秀芳正在屋内削土豆皮,听到有人喊叫,出去一看,见到高高壮壮的儿子提着东西站在院子里,高兴的眼泪都要掉下来,说:“你回来怎么不说一声,我让你爸去接你!”

    王康看到母亲,一下子就围到身边,问:“我爸呢?”

    于秀芳说:“你三爸盖了二楼,他去给走线去了!”说话间,于秀芳又瞅到门口出现了个身影,定睛一看,顿时喜上眉梢,丢开王康赶紧过去,欣喜的不知如何是好,说:“闺女,你咋的也来了?”

    范青青看着眼前的妇女,嘴里磕磕绊绊扭扭捏捏叫了声“妈”。

    一声妈,让于秀芳差点儿幸福的晕过去。

    现在农村青年可不好结婚,像王康的年纪已经是大龄青年,好在他在部队当兵发展不错,尽管父母催促,儿子稳坐钓鱼台让人没点儿办法。她在家着急的盼呀盼呀盼,终于盼到儿子结婚,得知儿媳妇是范青青时脑袋顿时嗡嗡响,不要彩礼,也没啥嫁妆,一场不正常的婚礼,事后她茫然无措。

    直到今天,范青青一声妈,终于让于秀芳的心落在地上,近一年时间的担心、害怕、委屈立刻烟消云散,眼泪唰一下流了出来,嘴里连说几个好好好,拉着范青青的手好像亲姑娘一样舍不得松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