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夹私货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安石这事很简单,只用了两天,监察衙门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

    还是范纯仁亲自调查核实的……

    “官家,蔡持正在离开王府后,与吕望之有短暂交谈,这是具体谈话内容……臣并未将此列入卷宗。”

    范纯仁把一页纸呈给官家……就几句话,三两眼就看完了。

    “持正,属实?”

    “回官家,只几天的功夫,微臣记得很清楚。”

    蔡确也在,不知道是故意落井下石,还是不满意吕嘉问在他这玩手段。

    “中正,喊一下内阁过来一趟吧。”

    在公开还是稀里糊涂的过去之间,赵曦还是选择了公开,需要跟内阁知会一声。

    还有就是,对于吕嘉问跟蔡确交谈的那几句话,赵曦很想让内阁都看看。重点是王安石。

    原本的历史,吕嘉问做这种事还在很久以后,那是最狠辣的落井下石。

    赵曦认为,王安石真应该感谢他,是他的威信,以及庞大的改革方案,让王安石没有跟原来那样被孤立,没有像原来那样众叛亲离,也不会出现像原来那种黯然神伤的下场。

    虽然整个国朝的改革中,依然有王安石的影子,也背了些黑锅,在赵曦几十年谋划的基础上,朝廷并没有形成所谓的新旧党争。

    至于被吕嘉问卖……王安石识人不明,有这样的经历不是偶然,也算是提个醒吧!

    内阁成员很快就到了,看卷宗看纸片都很快……

    “官家,就此结案吧。”富弼越来越找准职责了。

    其实案情已经明了了,算是定论了。富弼所谓的结案,就是不再深究始作俑者。

    国朝不因言获罪是一方面,给王安石留点面子是另一方面。毕竟吕嘉问算是他王安石的小弟。自己被小弟搞,很没面子的。

    其实这种事,并不一定要有结果,只要有看法就行。就目前的情况,吕嘉问的仕途应该到此为止了。

    “应有之义!朝廷开设内参,就是保留不因言获罪的传承。”

    这就是搞团团伙伙的结果…~赵曦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不仅是王安石,都可以看看,也都去反思反思。

    (ex){}&/  本来嘛,大宋就不应该存在除君王以外的团队型势力……

    “正如张阁老所言,这类事朝廷应该有所表示,尽可能的杜绝这种一张纸毁一位臣工的现象。”

    “正好。朕有一份关于编户的奏本,今日内阁都在,监察官也在,就顺便议议吧。待三级决策制成型后,可以作为一个议题,诸位先有个准备。”

    赵琴已经把关于整合国朝驿站的策划案做好了,放在赵曦的案头的时间也不短了。

    只是朝廷正忙于官制改革和三级决策制推行,赵曦没来得及丢出来。

    本来准备着等朝廷的变动完成后,再作为一项事务商议。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机会…~

    方案是赵琴指派下面人做的,因为赵曦的要求,经过多次反复的移稿,才算是让赵曦过了眼。

    策划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朝政的。比如说朝廷发布诏令,彻底开放子民的流动,以法令的形式为子民流动背书。

    比如,民部主导重新编户,其中将涉及到田地、丁口、产业等相关附属,这需要多部门配合。这几乎算是一次大宋的全面普查。

    比如,这次编户,赵曦责令工坊城修编了丁户编码方法,赵曦借此机会推出了类似身份证的做法。

    并且,以编码暗记的形式,将万民的各类信息隐藏其中。为此,赵曦更是把拼音字母教给了苏颂等人。

    而策划书的另一部分,才是关于驿站改制经营的内容。

    驿站对于国朝而言,就是一个负担,却不得不保留,甚至裁撤所有禁军厢军,都没有动驿站这块。

    这不仅仅有朝廷传递各类情报的必须保留,也是官员们舍不得丢弃这份待遇。

    赵曦没留一手,直接把两份方案全数丢出来了。

    见仁见智,是准备掺合一把,还是让朝廷丢掉这个包袱,亦或是出于其他想法阻拦……都需要摆出来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