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师徒滨州重逢,已经过了一年的世间,这一年中姬雅往返于南北,通过雅云乐商会搭线,收购了不少的物资,也做了很多的布置。
如今的姬雅成为乌龙沟的首领,不过只是名义上的首领,山寨很多事情还是靠几个人商量着办,毕竟姬雅还是太年轻了,有太多的事情要学。
而在这一年之中,整个大周王朝也风起云涌起来,就在这后半年的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蜀侯废了现任大王姬雄,改立七王子姬准为王。废立之事本身就比较牵动天下人的注意,一时之间群情激奋。
原先因为三王子姬椎和四王子姬淮争夺王位拼斗而亡,大王子姬维又突生疾病,这才让才能平平的二王子姬雄有机会上位。他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过分依靠松党那帮热血学子,结果就是才干一般,却急于立功表现自己的君王,带着年轻自负又热血冲动的臣子们,最终让蜀侯夕泽耀世一锅端了。
一开始夕泽耀世是打算迎奉大王以令不臣,但别看姬雄才能不高,但是心气不小,绝不受蜀侯摆布。夕泽耀世也没有办法,毕竟自己名以上还是臣子,只能封锁王宫隔离内外,自己先剪除松党,开始慢慢消灭姬雄的支持者。
在王宫外大清洗的时候,一些松党学子暗中联系好了宫里的大王,准备在召蜀侯入宫的时候行动,手动清除这个霸占京城的权臣。但却被肖怀仁在宫中的暗桩得知,结果王宫里又是血腥的一夜。
本来大王不配合,蜀侯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既然已经动了杀机,那就不能凑合了,毕竟君臣有别,他要老想着杀自己,哪怕蜀侯权倾一时,也会非常被动,索性废了他另立大王。
废立王位不是小事,可是姬雄却有着致命的把柄,那就是他和妖妃苏怜偷情的事情。
作为先王的妃子,苏怜和姬雄在礼法上算是‘母子’关系,但也恰恰因为这层关系,更令姬雄沉醉痴迷。
当初苏怜刚进宫的时候,姬雄就已经有了觊觎之心,要不是她被父王搂在怀中,自己哪会断了心思。如今大权在握,自然就有了为人不齿的后续。这对蜀侯来说是个好理由,再加上趁先王瘫痪上位,姬雄可以成为一个史书中典型的反面教材。而将他推入深渊的自然是父子两代所宠幸的女人妖妃苏怜。
原先的妖妃苏怜对什么天下大势根本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她并不是一个女强人,更不想触碰政治,她只想着享乐与荣华富贵,而她所依靠的就是吸引最有权势男人的魅惑,以及和宫廷女子周旋的权谋。但如今她明白,作为依靠的大王已经没用了,这些权臣才是未来的弄潮儿。
于是苏怜就高高兴兴的陪着蜀侯夕泽耀世在先王的御榻上玩了好几天,一边玩乐一边对姬雄的罪行进行抨击,在蜀侯的亲身指导之下,妖妃苏怜才真正弄清了姬雄所犯的罪过,并痛心疾首的表示,王室有此不肖之子,真乃天下之大不姓也。
在这之后,苏怜却又罕见的提出了一个要求:“能够侍奉侯爷乃是贱婢的荣幸,但侯爷为国操劳,政务繁忙,可要因为我有所延误,岂不是对不起侯爷这番宠幸,若是侯爷有意,不妨将贱婢赐予有功之臣,想来那人一定会加倍效忠侯爷,我也会时刻在那人身边念着侯爷的恩情。”
夕泽耀世看着苏怜,突然沉吟道:“嗬,有点意思……”
(ex){}&/ 六王子姬雃道:“如此作为实在有辱王室声誉,应该召开朝会,先罢免他的王位,再商议之后的事。”论资排序也该他上位了。
七王子姬准则说:“我们年轻学浅,经验不足。而且事关兄长与父王声誉,不知蜀侯如何指教?”
蜀侯笑道:“六殿下说得对,确实应该着急朝臣们商议……”
结果第二天,姬雄的事情还没搞定,六王子姬雃却因为骑马出了意外摔瘫了。他还以为自己是未来大王之选,却没有一人表示关注。相比起之后的废立大事,瘫了的六王子姬雃已经失去了价值。
姬雄与苏怜的私通被实锤了,朝臣们纵然不愿意看到蜀侯控制如此大事,却也无法阻止,毕竟姬雄所为太丧德行了。所以姬雄被迫退位,七王子姬准登基为王。也是没过几天,姬雄突然醉酒从塔楼上摔了下来,彻底结束了生命。
废立大事引起天下震动,几乎每个诸侯都在声讨蜀侯,说他没有资格执行废立。可大家都是只动口没动手。其实大周王室的威严早已丧尽,诸侯们不过是形式上的表个态罢了。夕泽耀世一看果然如他所料,彻底的放下心了准备开始裁军。
时光回溯几个月前,夕泽耀世早已有了打算,即便没有那次刺杀,他也准备动一动姬雄。当时却有一件事牵制住了他,那就是北方晋地的反应。
为了独霸京城蜀侯用计杀了晋国公重滑,尽收其部。但也因此彻底得罪了晋地,虽然数万晋地士兵在自己手里,可他们只是被迫投降,心向哪边谁知道?说不定恨自己比较多。北边尚有余力可以再凑十余万,只怕晋国公的儿子大举哀兵,自己就有些麻烦了。
晋国公之死确实刺激到了晋地,他最杰出的两个儿子本来想举兵报仇,结果坏就坏在有两个杰出儿子。因为战功在身,兄长虽是庶出但受军中拥护。弟弟年幼却是嫡子,母亲娘家也颇有实力。结果仇还没报,两个人先打起来了。哥哥拥有晋地七万主力,弟弟拥有包括母亲娘家在内的四万多勋贵联军。哥哥兵多却因为防守各地而分散,所以一时间二人打的有来有往,将近一年别说报仇,两兄弟都快两败俱伤了
晋地内斗可把蜀侯夕泽耀世美坏了,趁机将废立之事完成,然后着手开始裁兵。他原本有三十多万人马,蜀兵因为常年外出作战思乡心切,晋兵因为是被迫投降,所以心思不在这里。京城本地的士兵不仅不可信,甚至有点不堪重用。加上三十多万兵力一时用不上,消耗还特别大,蜀候夕泽耀世决定三方面按比例裁撤。
当然,他最信任的还是蜀军,不论怎么裁兵,蜀军是一定要占人数上风的。经过了他和幕僚的缜密计算,将原本三十五万的兵力裁撤到二十六万左右。蜀军十二万,京城八万,晋军六万左右,过些日子说不定还要裁撤,蜀侯的心理底线是二十二万。
裁撤的晋军被他往晋国公小儿子那边赶,经过一年大战,兵力较多又比较精锐的大哥占了上风,夕泽耀世可不想他一统晋地,所以就送了点人,支援一下小公子,让两边打得更久一些。
就在京城风波不断的时候,远在乌龙沟附近的常州迎来了一支大军,常州太守早早的率领城中士绅出来迎接,只见领头的是两个俊朗青年,而大军后面的军旗飘扬着一个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