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锋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四章 平南策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赵孟的身上,“赵叔,对于李将军的方案你可还有异议?”

    赵孟朝刘豪儒拱了拱手,随即又看了李岳锋一眼,眼神中全是敬服,“末将没有异议,李将军确实比末将高明的多了!”

    刘豪儒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有贤弟和诸葛先生这样的人才相助,平定天下只是迟早的事!”

    随即面容一整,“攻略南益州的方案,如果诸位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

    李岳锋指着地图继续道:“攻克大散关后,我军分兵两处,以一支偏师乔装夺取李家手中的凉关,这里是卡住杨家西进的咽喉要地,只有这凉关在我们手中,我们才能安心地解决掉李家。”

    众人随着李岳锋手指的方向移动着目光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同时,我们以主力攻取鹤庆县城。根据情报显示,这里是李家粮草物质屯放重地,虽然有数万军队把手,但城廓残破,我们要攻取并不困难。”

    诸葛卧龙微笑着抚弄了一下美须,“道理很简单,这李儒生性懦弱,一旦他得知粮草物资重地落入我们的手中,必然型旌动摇,我们再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定可説其开城纳降!”

    刘豪儒闻言双目一亮,“先生所言极是!”,随即转头看着李岳锋,“无怪乎贤弟能杀得姜戎人闻风丧胆!今日一见方知贤弟真乃智勇无双之将啊!”

    不过李岳锋此时的面色却有些古怪,只见他朝刘豪儒拱了拱手道:“大哥,我可没有诸葛先生考虑的那么深!我完全没想到派説客説降这一招!”

    “从北益州路经大散关前往南益州的商旅非常频繁,而当今天下大乱,上点规模的商旅便会雇佣大批武装护卫,对此,大散关的守卫已经见惯不怪了。我的策略就是遣一部精兵化装成商旅,在经过关门之时突然发动夺占关门,随后骑兵跟进,如果顺利可以一举而下大散关。”

    听到李岳锋的分析,众人不禁露出恍然的神情,他们这才注意到那么多的商旅在大散关进进出出,这确实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可是,李将军为什么不等化装的商旅混进城后,晚上夺占关门?如果这样的话,我军胜算不是更大吗?”,诸葛卧龙不愧为天下第一智者,心思非常缜密。

    听到这,诸葛卧龙一脸兴奋地一拍手,“妙,李将军此举绝对能逼降李儒!”

    “哦?先生为何下如此断语?”,刘豪儒有些疑惑地问道。

    “我想李将军对于怎样平定南益州,应该已经有了全盘策略了吧?”,诸葛卧龙又笑着问道。

    李岳锋不禁抬头看了这个面容清瘦的诸葛先生一眼,自己心中所想他似乎都知道似的,真不愧是智谋高深的卧龙先生!

    李岳锋淡淡地笑了笑,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让人心折的自信,“诸葛先生过讲了,不过这攻取大散关的计策,我确实已经想好了。”

    刘豪儒闻言双目骤然一亮,当即急不可耐地询问道:“贤弟有何妙策攻取大散关?快说与为兄听。”

    所有人的目光又转向李岳锋的身上,眼神中很有些好奇。

    李岳锋看了众人一眼,随即点了点头,“诸葛先生说的没错,十天前我就派张箭着手去做相关的工作了。”

    听到这话,众人不禁有些感慨,这名将之名可真不是侥幸所能得到的啊!

    李岳锋摇了摇头,“非是不愿,而是不能。这大散关的守将也不是傻瓜,每支通过的商队都不准在关内停留,如果商队想要休整留宿只有通过大散关后自己想办法。”

    诸葛卧龙点了点头,他觉得对方已经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到了,“李将军如果我猜的没错,你已经在之前做过很多准备工作了吧。”

    刘豪儒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而赵孟则立刻质疑道:“李将军,这李家与我们虽然有路况很好的官道相连,但是在这交界处,”,说着,赵孟指着地图上一个关隘标示,“有一个大散关,紧扼住必经之路,城高坚固并且关前地形狭窄,军队在这里根本无法展开,再加上李家在大散关上布置了五万守军,如果我方要强攻即便攻下也必将损失惨重。”

    这时,刘豪儒身边的一个中年儒衫男子接话道:“赵将军所说的非常在理,但我想李将军既然提出这个方案,那么就一定有应对之法吧。”,中年男子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岳锋,眼神中很有些期待。

    这个中年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姓诸葛,号卧龙,本来是隐居在司州的绝代人物,其才主要在内政治国之上,可谓天下无双。半个月前,当他听说李岳锋竟然没死并且已经投入刘豪儒帐下的消息后,便动了出山辅佐民主的念头。诸葛卧龙曾对人言道:“他这一生最佩服的除了他的恩师就只有那个抛开一切名利孤军深入草原杀得姜戎人闻风丧胆的苍狼将军。”,在他看来,既然是苍狼将军选择投效的人,那么就一定是能够匡扶天下的明主。千里迢迢从司州赶到凉州的诸葛卧龙很快便见到了刘豪儒,刘豪儒果然没令他失望,在经过一次彻夜长谈之后,诸葛卧龙便下定决心投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