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捷(一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宋福生将起名叫“摩天轮”的图纸递给宋福喜。

    二十六个木工,凑头看纸上各种角度图,看完第一反应就是团长疯了。

    就他们这二把刀手艺,真的能做出来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相信自己。”

    宋福生硬着头皮留下这句话就走了。

    他也没想到,明明书上有记载,古代是有筒车也就是水车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之一。

    可是也不知是北方这里没流行起来,只有南方有这个?

    还是封闭了太多年,信息不发达,南方有,但这里没有。

    这图纸拿出来,问了宋阿爷,问了任族长,问了好些老人。问谁,谁都说没见过。

    不过,图纸既然已经费挺大劲设计了出来,那就要做。咬死了你们只是不知道而已,别的地方有,只不过咱这个改良了一下。

    宋福喜望着三弟的背影。

    三弟都敢想,他还有啥可不敢干的。

    无非就是很费木料和力气呗。

    “试试?”

    那二十多名二把刀木匠齐声道:“那就试试。”

    画的挺漂亮,不试试那不白瞎了嘛。

    有了“摩天轮”在前,非要用任家村的河里水,靠风力、水利,不费柴火不费力气,不用一桶桶打水让耕牛拉到田里,就要灌溉六七百亩田,这种“天方夜谭”的想法都能出现,那么改良耕具,要“祸害”他们吃饭的家伙什,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当第一批五把新型犁地试验品拿回时。

    那天,宋阿爷的神情,像个定影一样。

    宋阿爷蹲下身,细看宋福生设计的“搂锄”,用手指试探搂锄前端的尖尖,又摸了摸两个轮子。

    随后他扶住用螺丝拧住能伸缩高矮的木车把,就在自家院子里转圈犁上了地。

    试了好一会儿,都累冒汗了,老爷子才像新得了一个玩具般,兴奋地笑着回眸喊:“生娃子,这是个什么神仙宝物,就我这岁数都能一天犁上五亩地。”

    一笑,少了半口牙。

    宋福生回望宋阿爷,笑的眼睛也出了皱纹。

    接下来的日子,宋福生的侧重点就全放在了这两件事上。

    将辣椒基地,完全甩给了钱佩英和牛掌柜。

    钱佩英和牛掌柜,每日要给六个辣椒大棚烧火墙,打井浇水,伺候辣椒。

    (ex){}&/  像九嫂子他家在村里属于条件上等的,家里小子去那面干完活回来问,“吃的咋样?”

    据说,竟然和九嫂子他家吃的差不多。

    四百多口子人吃饭,汤里还能见到荤腥,并且吃的花样还多,一听就是费了心思的。

    一个月后。

    放荒。

    宋茯苓在家里炕上坐着也能被呛到,戴着口罩。

    大片的地一起放荒,空气太污染,贼呛得慌。

    她是能在屋里呆着,决不出去。

    倒是孩子们,天一暖和,圈不住了。

    “米寿,戴上帽子再出门。”

    “姑母,不冷,戴帽子冒汗。”

    钱佩英急忙撵出来:“那也得戴上,春捂秋冻。”

    “姑母,你啥时候来呀?”

    钱佩英知道,今日大伙都去看热闹了。

    熬奶豆腐的时辰据说也调整了,就是为看水车转不转起来。

    “我浇完水就去,找到你姐就站一边看,别乱跑。”

    钱佩英又喊宋金宝:“金宝啊,顾着些弟弟妹妹。”

    “晓得啦,三婶。”

    河边这里,正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冰凉的河水淹没上百名汉子们的腿,岸上更是有数不过来的人影在帮忙。

    “一二三!”

    “立起来啦,立起来啦!”好些人一起欢呼。

    任公信两只袖子卷起,一看就是也来帮过忙的样子,他眼睛发直的瞅着“摩天轮”,没见过啊,太稀奇。

    随后,除了烤炉房的姑娘们正在和一锅锅黑列巴作战,满村人开始齐齐的一惊一乍。

    “转起来,真转起来啦!”

    “那谁,你们几个快起开,别挡风。”

    大白胖娘们低头瞅瞅自个,她这身材能挡多点风,咋就当众人面让她起开,人家不要面子的啊?

    大白拽着四嫂子忽然惊呼道:“妈呀,你瞅瞅,舀起水啦!”

    随着这声惊呼,全村百姓也七嘴八舌跟着鼓掌惊叫开。他们眼不眨望着流水槽的水流,又情不自禁一个个跟着水流沿着水渠走。

    就在“摩天轮”立起这日,又是很凑巧的,前线传来大捷,吴王全线后撤。

    那几位和吴王很是不对付的王爷,都不得不出手帮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