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八章 关店?(一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品轩三楼雅间。

    反正也没客人。

    陈东家干脆带着宋福生也享受一把,坐在三楼往下望视角多好啊。

    陈东家转动着手里的茶杯,滋溜一口道:

    “我也是才回来,回来就将小二遣散回去不少,意料之中的,往后用不上那些跑堂的了。”

    又补了句:“对他们不薄,没给银钱,给拿的粮。”

    宋福生点点头:“眼下这种情况,那你带他们确实不薄。也别上火,最起码比我家点心店强。我家几个店,都被人摘了牌子。你这禁酒,但不是没让歇业吗?”

    陈东家却摇了摇头:

    “往后和歇业也没什么差别了。

    看着吧,老弟,搞不好入不敷出啊。

    我这里,一向来的就不是吃面条的人。

    吃面汤馄饨的,也不进我这里,对不对?找个街边摊吃吃挺好,自在。

    面对的都是高门富户,还禁酒。

    现在高门富户,比咱小老百姓更夹起尾巴做人。

    估摸各府有那不提气的,往后也会被家里人看管起来,怕那些清流文臣,将来别因为败家子给拉清单。”

    这话,宋福生赞同。

    那是指定的呀。

    封建社会,皇上一死,就相当于家里爹都死了,你还敢出来吃喝玩乐?

    新皇连媳妇都搂不上了,啥也不能干,着急改年号都得等到明年呢

    ,大臣家多个啥。这时候谁敢得瑟欢,往后谁就拉清单。

    更何况,往后这要是打起来,前线将士那么苦,百姓也会苦不堪言,吃饭都要吃不上了,你出来大鱼大肉?

    换他是新皇,也一定会觉得扎心扎眼。那你家都那么有钱有粮吧,来吧,抄家,国家有难,你家贡献。

    所以说,大户们将来在外面,会过的比普通百姓还低调。

    当然了,关上大门吃啥喝啥,咱就不知道了。

    真正高门大户家里都是有庄子的,库房存的也什么都有,一年两年不采买都成,完全能自给自足。

    唉,这世道。

    宋福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你家点心店,往后彻底歇业了吧?”

    “咳咳,”宋福生捂嘴咳嗽:“咳,我家就是牌子被摘了,做个新牌匾再挂上,不至于吧?”

    (ex){}&/  宋福生急忙抱拳致谢,还劝老陈道:“你该多少银钱就收多少,别给我特意便宜,你就要这么点儿可能嘛?”

    陈东家说,“可能啊,当时我往上收粮就是这个价。啧,我还能赔着卖与你?”

    贼好的精米,比宋福生才到这里时,领着闺女在粮铺子买还便宜,合7文一斤。

    细面那更是不错,就是马老太买家的那种做点心的细发面,五文一斤。

    嗳呦我天,宋福生最近高价粮买的,只觉这种价格跟白捡一样。

    至此,宋福生他们这伙人,再算上这几日下屯高价零买的粗粮,只粮食加在一起,就能吃到九月中旬,不算闺女在家鼓捣的奶豆腐。

    心里也彻底有了底气。

    挺到十月份就可以秋收了,再说还没算还能继续买呢。

    粮铺子怎么也会放些粮,看奉天城的形势就能猜到。

    新皇登基,不能大赦天下,可是再缺粮也要做做样子,安稳民心,表示一下福泽万民,积少成多也能再添置些。

    宋福生和老陈才返回前楼,就挺到外面有些喧嚷。

    掌柜的指了指外面,告知两位小老板,“告示贴了出来。”

    俩人对视一眼,并肩出去瞧热闹。

    皇上带着大印的亲笔,那是谁都能看的嘛。

    而且就那一份,哪能拿出来。

    都是手下大臣抄写副本,叫“誊黄”发往各地。消息由各城池官衙再到城门、集市、交通要道张贴安民告示。

    至于村里,就是口头式传递。

    此时奉天城集市这里,好些人凑上前看。

    一气儿贴好几张哪。

    宋福生和陈东家俩人双手插暖袖,挑主要的那张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皇骤甭,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内外文武群臣合词劝进,至于在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袛告天地,即皇帝位……”

    宋福生在心里吐槽,想登基都要想疯了,还得让人劝,弄出一副礼让谦虚的样子,用咱现代人的话,这不就是最典型的矫情嘛。

    还是咱现代人真实,竞赛,竟演,竞聘,我就是行,我都哪里行,咱七尺咔嚓就是展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