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八年5月12日下午2时2八分,在s省县。一场里氏八级的强烈地震,瞬间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汶川地震,震动中国,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也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那么,这场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地震的原因
截至27日17时。汶川地区共发生s40以上余震1八2次,最大余震震极为s64。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在谈到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原因时说,关于地震成因,学术界较普遍的说法是地球内部动力的释放,但地震真正的机理还没真正弄清。对于汶川地震,中国地震局专家普遍认为是板块逆冲引起,而不是板块走滑,如3月份xj玉田地震属于走滑,即土地沿着破裂的断层滑动,能量释放较彻底,余震较少。而逆冲则能量释放不彻底,地震衰竭速度较慢,因此余震较多。
在地震发展的地理走向上,首席预报员表示,国家地震局研究认为,此次地震与唐山地震类似,走向靠近西北方向,震源中心变化地区大概在120~130公里范围内。
灾害是具有链条伴生效应的,有学者分析,唐山地震前,台风路径因地震发生改变,缅甸飓风的路径在地震前也发生突然改变,包括地震之前淮河流域水流改变。这些灾害现象,有专家认为与汶川地震具有一定联系。首席预报员认为,此次灾情发展很可能会引发诸多次生灾害,比如地震造成的河流断层,很可能形成新的汛情,地震伴生泥石流现象出现,地震对与汶川相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产生较大影响等等。
从1993年发生在四川县75级地震的经验上看,这些情况都可能存在。
汶川大地震的特点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总工程师刘瑞丰研究员向媒体介绍说,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整个地下断层长度达三百多公里。断层为单侧破裂,并从起始点的震中汶川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因此汶川、北川两地破坏严重。
他说,地震断层长度即地壳破裂长度,有的表现为地面裂缝,有的在地面上看不出来,断层为一个破裂面,一般由震中往一个方向破裂,单侧破裂就是破裂面朝一侧破裂。
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s省县地震灾害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强度大,波及面广,破坏力强。此次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因此破坏力度较大。
二是震中位于地震高发区。有地震记载以来,此次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曾发生过八次7级以上地震。
三是灾区建筑抗震能力较弱。震中县有羌族人口29万人。羌族房屋结构为石砌墙体或夯土板筑墙体,防震性能差,所以造成的危害特大。
四是学校、医院等公区场所人员伤亡情况严重。
五是抗震救灾难度大。震中县海拔1325米,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震后道路、通信中断,灾情发生后又逢多阵雨天气,给灾区救助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六是余震发生次数多、且持续时间长。s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副所长杜方研究员告诉我们,大震之后,余震几乎每分钟都在发生,只是震级有大有小。仪器可以记录的微小地震,人是感受不到的。目前,大大小小的余震已有数千次,强度最大的为64级,5~59级的地震有20余次,6级以上余震有5次。主震震级比较大,而且余震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具体要看余震的衰减情况,目前地震部门仍在密切监测之中。
为什么会出现上千次的余震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分析道,由于汶川地震是板块逆冲引起的,而非板块走滑,由于板块逆冲,则能量释放不彻底,地震衰竭速度较慢,往往会有持续1~2个月的余震期。
抗震救灾万众一心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力抢救受灾群众;当日率领有关部门领导赶赴灾区第一线,指挥抢险救灾。中共中央会专门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人民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迅速展现了一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壮观画卷。
在抗震救灾中,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种精神就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请看:解放军、武警官兵再次出现在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全力抢修通往汶川等地的道路,在无法通车的情况下,战士们步行向灾区急进,为抢救幸存者争分夺秒。据总参作战部报告,截止27日12时,抢险救灾指战员累计解救、转移被困人员69八302人,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生还者总计6541人。仅仅数小时后。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等急援灾区,抢救人民生命,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看到了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在四川,全省党员、干部被紧急发动起来,医疗队、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在北京,支援灾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医疗专家组也飞往救灾区,为灾区人民带去专业的抗震救灾指导。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短短几个小时内,全国各地都紧急行动起来。云南、x等周边省区都派出了地震专家驰援四川。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发出募捐倡议,中国红十字会全力调拨物资救援。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祈愿帖子传递珍贵情感,手机中接连不断的慰问信息温暖着人心。人们关注着震区传来的每一点信息,关心着震区人民的生命安危。许多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助救灾款项。据国务院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截至27日14时各级政府投入抗震救灾资金达19216亿,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512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09亿元。共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总计32722亿元,已经到帐24734亿元。已向灾区拨付9371亿元。向灾区发运成品油45万吨,下达中央救灾储备粮3八4万吨。调运救灾帐蓬5664万顶,被子35055万床,衣物八3397万件。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亿万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是多么强大!
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再显临危不惧、万众一心的民族本色!灾后几十个小时发生的一切证明,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越发挥着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作用,越是在危难时刻。社会主义制度动员社会一切力量为人民服务的优越性就越突出: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上,所有奔赴灾区的救援人员视死如归、意志顽强,面对特别巨大的灾情,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冲锋在前。在与时间争夺生命的战场上,他们首当其冲,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力量。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已超越生死,超越博爱,是一种至高至大的爱。在生死考验面前,人性的光辉与日月同光、与山河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