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正拒绝学生们的礼物,也拒绝了校长的邀请,弄得这场欢迎不欢而散。
古玉追上来,对华正道:“阿正,你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这可是一些学生,纯朴的学生们,他们非常地善良。
校长也没有错,他盛情邀请你去学校,本来你不是就打算要去学校看一看吗?”
来之前,两人就事先交流过,华正想去学校看看,古玉是知道的。
但是,现在学校出来欢迎他,校长也盛情邀请华正去学校,却被华正拒绝了,把场面搞得冷场下来,古玉不知道华正这是为何,难道是端架子吗?
但是,做为一个慈善的人士,那就不能端架子,不能让人说闲话。
“华帅,学生们的感谢,我们觉得可以收下,那是他们的心意。
更何况,这些东西可是土生土长的好东西,县城里想买这些土产货,那都很难呢。”
“华帅,我还喜欢吃鸭!”
古玉追上来,熊氏兄弟也追了上来,他们可是对这些土产货情有独钟,也是难得的东西。
每年,也有老家的人给他们家送点土特产,绝对的绿色食品,即营养又有味道。
“你们还喜欢吃屁呢,你们就知道吃!”
看着熊氏兄弟眼睛放光的德性,华正没好气地骂道,他也同时对古玉道。
“玉儿,你没有仔细看过吗?
你没发现,他们这欢迎的场面已经变味了。
弟妹们篮子里的鸡蛋都时间很久了,还有那些花生都长了霉,其他的东西都有腐烂现象。
从这些现象来看,学校是早就准备好了这些东西,一旦有慈善人士过来,他们就会组织学生拿着这些东西,给慈善人士表演。
孩子们是纯良的,但是组织者不纯良,他们变成了演员,为了博取慈善人士的好感,赢得慈善人士的同情,再获得捐款。
玉儿,你再想一想,我们几个回祖籍,那是只有我们几个知道,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可是,我们回来没有多久,学校就闻风而来,你不觉得这里面有些问题吗?
再者说,学校邀请我们去学校,那是学校里的真实意图吗?难道不是一场作秀吗?
摆一个大阵势,弄一群纯朴的孩子表演,再大演苦情戏,大演学校里的困难,我们会是什么感受,我们不再捐献一些款子,那我们就不好意思出校门。”
华正细心观察过,他发现了一些问题,从孩子们的衣着,还有那篮子里的土产物品,华正都发现了破绽。
所谓的感激,那也成了一场演出,这种欢迎完全变了味。
“阿正,你不说,我还真没发现这些,学校怎么能这样,这不是变成了变相乞讨吗?
怪不得,现在慈善家都对慈善失去信心,都不敢轻易去捐献。
就像见到路边的乞丐一样,以前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怜悯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掏钱施舍,而现在却不会这样,不会轻易施舍钱财。
因为,乞讨的方式太多,假乞讨的太多,让我们对乞讨人员麻木了,也质疑他们的行为。
学校变成这样,那跟假乞讨是一样的,真是让人气愤。”
听华正一说,古玉有些生气,明明是一场善良的捐献,结果变成一场变味的感谢,心里也真不是滋味。
世道人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怎么就会变成这么复杂起来,善良的表面下,却掩盖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阿正,那我们还去不去学校?”
“当然,要去啊。
不过不是他们邀请才去,他们既然邀请,那就证明学校都安排好了,你去了就是看表演,你还得难为情地出来。
我们去,只是偷偷而去,仔细观察一下,学生们的学习条件,还有住宿条件有没有改善,大家的捐献款项真的就落到学校了,落到学生们的条件改善上了吗?”
华正斩钉截铁地回答,古玉就明白了他的心思,现在要想做一件事情,还真不能一时脑热,必须有清醒的头脑。
现在套路太多,真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被人上套。
回头看了看后面,校长与学生们还没散去,大家就加快了脚步,往山里的华家走。
华正也告诉大家,学校这么做,并不代表学校的意思,也许就是乡镇的意思。
好不容易有慈善家出现,那不再宰一刀,怎么也说不过去吧,反正这些慈善家穷得只剩下钱了。
当然,华正算不上慈善家,顶多算个慈善人士。
华家在半山腰,一个小院落,三间小瓦房,墙壁是青砖,古香古色。
华家村的房屋都是这种格局,也是徽派建筑,可是一个古村落,好像那种古山寨一样,让人神往的地方。
依山傍水,鸟语花香,虫鸣蝉叫,犹如仙境一般。
不过,越是这种古村落,越是与贫穷紧密相联,落后的交通,隔绝与村落与外界的联系。
现在还好一点,修了一条省道,交通变得方便起来,进出也顺畅得多。
更有社会在发展,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多,也有一些人发家致富了,盖起了新楼房。
不过,这些新起的楼房,反而打破了原来的古味,变得有些异类,反而显得不和谐。
华正几人来到华家院门前,院门是敞开的,几人刚踏进院门,院内就出来一个慈祥的老太太,看到华正等人,那是一脸地笑容,开心得不行。
“喂,我的孙子唉,你总算想起奶奶了啊!”
老人年纪虽大,却腿脚很快,轻盈而至,仿佛一位少女走路一样,让大家觉得惊奇。
“奶奶,孙子看您来了,我可是想死你了。”
奶奶最喜欢华正,只要见到华正,那一颗心都在他身上,有什么好吃的,先是华正的。
炒的花生,炒的蚕豆,以及炒的芝麻粉,将华正拉到屋内,偷偷地让他吃,宠爱得不行。
奶奶是个信佛的人,自己弄了一个锅灶,跟爷爷与二叔分开,常年吃斋,从不吃荤。
华正也喜欢奶奶,只要来到华家,他就帮奶奶砍好木柴,将奶奶的那个水缸装满。
不管多大,华正都跟奶奶睡觉,夏天帮奶奶打扇,冬天帮奶奶暖被窝。
当然,其实是奶奶打扇的多,华正一旦睡着,那奶奶就会不停打扇驱赶蚊蝇。
奶奶的那张床,那就不是床,而是一个装稻谷的柜子,华正回来就跟奶奶睡这个谷柜。
只要进到这个小院,华正就会回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就会想起被奶奶宠爱的快乐时光,童年真是无比幸福,那种幸福感,好久没有享受了。
现在的人住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里,难道真有幸福感吗?
还不如在山村陪着奶奶,那样真是真正的幸福感吧?
看着慈祥的奶奶,华正不免感叹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