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刚现在也有点纠结。
要不要把这只尚未被人开发过的小白兔稍稍开发一下?
这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欲望。
要知道,他现在的躯体才二十一岁,正是青春似火的年华,一具年轻又很有魅力的异性躯体就这么依偎到他怀中,他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他不是柳下惠。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的灵魂可是一个烂人,既阅人无数,也阅女无数,在男女之事方面早就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可以约束他。
当然也不是一点约束都没有。
在前世,余文刚之所以承认自己是个烂人但不承认是一个渣人,是因为他也是有原则的。
比如说他从不去玩那些玩不起的女人,也不去污那些真小白兔,他更不会以坑蒙拐骗的方式去玩女人。
他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当然,一旦碰上貌似小白兔,他还是会忍不住去试探一番的,看她们被污的可能性有多大,即将被污的速度有多快。
他现在就想试探顾筱白。
没办法,对于一个大灰狼级的玩家来说,小白兔的诱惑实在是有点大。
未被开发过的小白兔诱惑更大。
要知道,到了七八年之后,按照通俗的说法,没被开发的小白兔得去幼儿园、小学找才有可能找到。
小白兔难得,有机会得试探试探、调教调教。
余文刚真的起了试探和调教之心。
再说,两人就这么干搂着也不是个事,总得找点话题来说。
“小白兔。”
余文刚又附在顾筱白耳边轻声继续起了原来的话题,尾音上扬,语气里带上了一丝轻佻和暧昧的味道。
这是正常的。
一方面,在现有的氛围下,聊太过于正经的话题并不合适;另一方面,余文刚向来就不愿意做假正经的人。
玩世不恭才是他的正确打开方式。
轻佻和暧昧才是试探貌似小白兔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才小白兔呢。”
顾筱白娇羞着回了一句。
很显然,他已经被余文刚带节奏了,语气也变得暧昧起来,开始有点像小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
其实这也不能怪她。
要知道,早在高中时代,余文刚就是她心目中的男神,虽然那种完美今天已经被他亲自打破了,可就在刚才,余文刚在对付那个想占她便宜的胖厨师时,无意中的一个叫法又给了她一点新的期待。
“你那脏手敢碰我女朋友一下,信不信我弄死你?”
女朋友!
霸气无比的维护!
如此霸气如此爷们的呵护举措,足以让大多数情窦初开的年轻女孩子迅速沦陷。
包括顾筱白。
在那一刻,她又忍不住遐想连连。
也正因为如此,她后来才没有过于抗拒和余文刚的肢体亲密接触。
“我不是小白兔,我是大灰狼。”
余文刚并没有在意顾筱白的小心思,又继续接着往下调戏。
没错,是调戏。
换做后世的概念,那就是撩。
“啊?”
很显然,身为小白兔的顾筱白暂时还没经历过高段位玩家的聊,所以反应还是有点萌。
这正是余文刚所喜欢的,他又以吓唬的口吻加了一句:“专吃小白兔的!”
“你坏死了。”
顾筱白又一次埋下了头,深深地把自己藏在了余文刚的肩窝里。
她的发梢擦得余文刚的脸庞痒痒的,再加上年轻女性那娇滴滴的声音,立即就把他的内心弄得瘙痒难耐,也让他身下的某个部位顿时就有了反应。
迫不得已之下,他稍稍弓起了下身,并稍稍错开了一点点位置。
不能让旗杆戳到小白兔,那样会吓坏她的。
也不能再这么玩下去了,那样憋坏的是自己。
必须换话题,不能继续玩了。
确实不能继续玩了。
要知道,余文刚之所以撩小白兔,并非是真对她动了心思,而是源自于一种虚情,但他却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撩起了她的真意。
这样会玩出火的!
玩火必自焚。
偷偷深呼吸了一口,稍稍平息了一下心火后,余文刚又开口了:“小白兔啊。”
“嗯。”
顾筱白已经接受了这个她以为的情侣之间的亲密称呼,但声音比蚊子还细。
“再过一年多,你就该毕业了吧?”
“嗯,还有一年半,我比你晚一届呢。”
“毕业后准备去哪里啊?”
“我还没想好呢。”
“不准备留首都吗?”
“留首都好像有点难。你呢?”
不由自主地,余文刚把话题引向了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业选择。
这是一个风云突变的年代。
大学生们的择业也是如此,与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转变,也引起了众多大学生的担忧。
与八十年代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真的有了太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首先体现在名称上。
包分配!
这是八十年代大学生就业的代名词。
在八十年代,学校并不像现在一样,都是归教育部门管理的,而是什么类型的学校就属什么部门管理,毕业后也直接进入该系统分配工作。
比如说,读了银行系统下属的财经大学,毕业时就只能分配到银行系统;读了供销系统主管的财贸学校,毕业时就会分配到供销社……
在这种包分配制度下,毕业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的事,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去处,可坏处在于,个人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机会,一旦被分配就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
事情都是有其两面性的。
而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们来说,大部分人更喜欢这种没有压力的就业模式,因为这最起码能保证他们能端上一个铁饭碗。
这也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现象,为了尽早毕业参加工作,很多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就选择上中专,这也导致了一些中专学校收分比大专院校还高,因为某些中专可以分配到更好的工作。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初。
在余文刚上初中时,他们班上好几位成绩特好的同学就选择了报考中专。
时势是会变的。
到了1990年,国家在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主择业”的概念,开始允许一部分有能力的毕业生自己去联系接收单位。
部分学生开始选择这种模式,一些能力强的人通过自主择业去了系统外的一些单位,比如说外企。
到九十年代初,“双向选择”的概念开始慢慢取代包分配制度,即接受单位有选择毕业生的权力,毕业生也有了自主选择接收单位的权力。
到了1996年,包分配制度被彻底废除了,铁饭碗概念不再存在。
这对于九六、九七年毕业的这两批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当恐怖的事情。
比如说余文刚他们,在刚上大学时,他们还不用担心毕业后没工作的事,可到了临近毕业时,却需要为一份工作去奔波。
在前世,余文刚就因此走了一些歪路,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生。
回想了片刻,他终于回了一句:“我啊,应该会南下广东吧。”
因为想到了前世的一些事,他的情绪有点低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