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岁月的亮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小村的故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天,余姐和方姐一起到了公司,老八跟方姐商量了一下,安排好后面几天的工作。老八暗自考虑到与韩德彪昨夜的相遇的情况,决定带着方姐和余姐她们一起到乡下的老宅里住上几天。

    余姐听到可以去乡下住,非常地高兴,她说,她上次到老八家,就对老八的老宅非常感兴趣,对乡下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

    临出发前,方姐犹豫了一下,跟老八说:“你跟张青秀说没?要不我先给她打个电话?”

    “没事,你们不是经常有联系,还背着我去逛街?”

    老八笑着跟方姐说道。

    “傻瓜!”

    方姐娇嗔地用手指点着老八宽厚的肩膀,拿起电话,打给张青秀。

    “青秀妹,我和余姐想去你家住几天,欢迎不?”

    方姐看着老八,示意老八不要吱声。

    可能张青秀在上课,电话里,张青秀压低声音跟方姐说,老八昨天就跟她说余姐五一期间要来县城玩。欢迎她们一起到农村来体验一下。

    “你不懂女人的心,这是尊重咱妹妹!”

    方姐放下电话,眨着要命的大眼睛,看着愣愣地老八,和余姐相视一下,抿嘴笑了起来!

    到老八家时,已近中午。老八的父母和张青秀早早准备了房间及午饭。她们热情地把方姐一行迎进了院子。两个孩子一下车,方姐儿子因为来过,牵着余姐女儿媛媛的手像个小大人一样,上厅、下厅、厢房、天井、院子快乐地奔跑着,探索着老宅的奥秘。

    张青秀是先从幼儿园请假回来的,明显是收拾过。穿着一身花点淡蓝色的连衣裙,衬出娇好的身材。温柔、文静的脸上,呈现出玫瑰粉的红晕。宁静、柔和的眼神似乎骄傲地向方姐她们显示她安稳、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老八安顿着她们的行李,老八的父母和张青秀准备着饭菜。安详宁静的老宅,仿佛用慈祥地眼光看着小孩的嬉闹,中午的阳光恰好从天井倾泻而下,让在天井里欣赏山茶花的方姐和余姐闪着光,俏丽如花。家,是温馨的。

    午饭,丰盛,自然的食材、传统的做法让余姐和方姐一直说好吃。饭罢,大家休息了一下。

    吃饭时老八和张青秀跟她们商量好,下午带着她们到了后山著名的“缘古十八弯”走一走。两位小孩就留给老八的父母作伴。

    老八这个村子,有点年头了,有些文化底蕴。

    最早村中的居民姓辜而非姓巴,巴姓的祖先是位外来的私塾先生,后来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并在如今老八老宅附近的位置建了一间茅屋居住。

    随着辜姓族人逐渐搬出,此地便成为巴姓族人的聚居地。由于从这里出发,走缘古十八弯,距离县城非常近,因此成为通往县城的要道。当时去赶考的考生以及百姓都喜欢取道这里,来不及赶路的人只能在村里的客栈过夜,这里便逐渐兴旺起来,有着“小官商”的美誉。

    听老人讲,古时候山上经常有虎出没,老虎会下山咬伤家畜和当地人。当然有没有武松打虎的桥段,就无从考证了。

    在村后的那座山,叫后壁山,有一条蜿蜒盘曲的古道,是宋代古石道,路面宽约八十公分,现存长度约八00米,以不规整的块石、卵石铺成,逢徒坡处皆加砌石登阶。从山麓沿到山巅云中雁,共有十八个回头弯,故古时把这段山路叫“缘古十八弯,一直流传到现在。

    沿古道迂回而上,道中有苍翠的古松,挺拔的枫树。在路旁,有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石碑一方,高035米,宽03八米,上面镌刻八行字:“郑公祥化忌经,并自舍,又僧妙谦十千,足以(钱)乙伯贯足,铺修此路,计八百余丈,以济往来。景定元年记。”文字寥寥仅有40字,但却是一块完整的记事牌,它讲述郑祥化和僧人妙谦为方便往来旅人,合力捐款修路八00余丈之事。石块不加雕琢及文字的简朴无华,这是一条民间自发铺修的古道。

    缘古十八弯这条古道,也是当时老八村子及周边村庄一带的读书人参加科举,上京求取功名的必经捷径。老八他们村所在镇宋代有进士25人,明代有进士35人,贡生、举人为数更多;清代则武功之盛为全省之冠。在当时交通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参加科举、武功活动多数得走十八弯这条古道。怀古致远,得益于当地民众的维修和爱护,才不至于被湮没。

    据说,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县城就是从十八弯这条古道犹如神兵一样从天而降,打得敌军措手不及,顺利解放了县城。可以说缘古十八弯也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一路上,老八像资深导游一样,讲解着。余姐她们听得呀,觉得老八的学识跟外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是文人老八呀!

    三个女人,看到一路繁花,女人的烂漫情怀如初夏的太阳般绽放。欢快的笑声呀,惊得山里的鸟儿在山间翩翩起舞。杜鹃花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飘”,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老八带着相机,帮她们拍了很多照片。张青秀的清纯靓丽、方姐的成熟风韵、余姐的知性稳重各有各的特色,更也有了更多的拍摄题材。

    走到山顶,已是傍晚,站在古老的过山亭里,登高临远,烟水茫茫,方圆百里尽在眼里。蜿蜒地溪流如玉带般地缠绕着几个村落。村落里的鸡鸣、孩童嬉闹声,随着暖暖的风,若即若离。满山的杜鹃花盖满了几个山坡,苍翠的古松,挺拔的枫树屹立在山间。

    夕阳西下,云卷带着金边。虽是一路登梯,到了山顶,却是山风送爽,全身轻松。老八自从到部队后,就没有爬过这条儿时经常玩的古道了。

    老八拿出背包里的矿泉水和临出门时张青秀切好的水果,招呼着大家一起到过山亭补充体力。

    “巴总,过来,过来!”

    方姐舞着纱巾,朝着老八喊着,“再给我拍一张?”斜阳里,她正对着几树繁花坐着,举着的水红色的纱巾随着山风轻舞飞扬,长长的发飘逸着盖了半边的脸。

    “你看,夕阳,繁花,漂亮的我!”

    拍出几张好照片,可以做我们广告的素材,方姐自信地朝着老八说。

    确实是呀,应该有这个想法,老八拿起相机,绕着方姐,拍出不同角度的照片。

    其中有一张,方姐眼前是烂漫的霞,骄傲的树,光艳的花,仰着的脸,闪着暖暖的光晕,睫毛下的眼,带着水雾,几滴香汗划过透着胭脂红的脸,娇嫩地唇微张,吞咽着此时的美景。

    老八认为这一张是最好的,多年以后,他一直存放在钱夹里。

    张青秀和余姐坐在过山亭里,看着老八和方姐默契的摆拍,相视一笑,吃着水果。

    张青秀多少有点不习惯,心不在焉地和方姐说话,眼光却不时的瞟着老八他们俩,多了一份心伤和失落。

    过了好一会儿,老八他们才拍完。方姐将外套绑在腰间,纱巾和长发随风飘舞,带着一身的热情,在山之巅纵情欢快地朝她们跑来。老八在后面追着,夕阳照在他们身上,已然是一副绝美的图画。

    “把我哥迷死了!”

    张青秀暗自嘀咕了一下,落花人独立,夕霞燕双飞,随着方姐的跳跃,她的上身如小鹿般上下悦动,张青秀忍不了,又多了几分女人的妒忌。

    老八和方姐气喘嘘嘘地坐在亭子的廊凳上,一味芳香满了整个亭子。

    “哥,给!

    张青秀给老八拿了开好的矿泉水,老八顺手给了方姐。

    “还是青秀妹子好,把水都开好了!”

    方姐看着张青秀微微变了的脸,热忱地朝张青秀说。

    “我可没有我哥好!”

    张青秀又拿了一瓶给老八,半笑不笑地说着。

    “我感觉呀,你们都好!”

    余姐站了起来,“这回让我真正体验到了乡村的美,真乃良辰美景呀”,她拿起水瓶,“来,我们一起见证这个美好的时刻,夕阳里,亭子下,风和暖,情谊深!”

    那天,是最放松的一天,老八的绷紧的心也松懈下来。

    接下来几天,张青秀请了假,和老b1起带着余姐她们到周边的村镇走了一个透,做了一回乡村深度体验游。

    ……

    转眼,假期结束了,5月6日,老八开着车,和方姐一起送余姐到省城机场乘飞机回澳门。

    到机场,自是依依难舍。相逢,是喜悦,是团聚,更意味着离别。人间最苦是离伤,奈何别离如此多。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方姐和余姐相拥着,女人间的叮嘱更是感性。

    老八抱着媛媛在边上看着,突然想起不知道哪位诗人曾写过一句“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思念的路便展向两头了”。或许,方姐此时也是此心境吧。

    好一阵难舍,余姐离开方姐的拥抱,把老八拉在一遍,很慎重地跟他说,这次回去,有三个月的时间,她所有的联系都会断掉,一定好帮着照顾好方姐。她一个人,带着一个小孩,有很多的不容易。

    有关方姐的故事,余姐也是在这个假期陆陆续续跟老八说。以前不知道,还不清楚为什么余姐经常过来,知道后,才知道自身的责任。他很认真地跟余姐说,他一定会尽全力照顾好方姐的,请她放心。

    临过关口,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老八看到了方姐的泪,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她会这么伤心地落泪,方姐是有什么预感或者难事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