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快到春节的时候,老八接到那个在郊区开发院落式楼盘的老板韩德彪的电话,想请老八和广告的主角一起吃饭。
他表达的意思,一是楼盘卖得好,得感谢老八公司的策划、设计的方案好。现在整个县城在外的老板,几乎一下高速,驶入迎宾大道的时候,都特别会注意他们的广告。这个也是当时他们楼盘开发时的真正面对的客户。
乡愁如面,见到炊烟,更有了叶落归根的想法。特别是临近年关的一个月,销量有了更大的提升,现在买他们的房子需要抽签了。当然,房价也涨了几成。二是,他想见一下广告案子真正的主角,他觉得这个主角可发展的潜力很大,想认识一下。
老八接了电话,如果是光请他,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加深一下感情,应该是一件好事。毕竟后面他们还有诸如楼书、保修书、小区内广告等可以进一步合作。
但是,要把张青秀带出去,从第一感觉来说,他不希望张青秀参加,也许是一种潜在的保护意识。
张青秀也只是喜欢在幼儿园相对纯静的环境的,只要张青秀内心不喜欢的事或对张青秀可能带来不利的事,老八第一直觉就是不能答应。
另外,老八听过一些韩德彪这个能人的故事,背景相对复杂。因此,跟韩德彪说:“韩总,很抱歉呀,主角是从外地请过来的,一时来不了,要不,下次我们公司请她拍片的时候再认识吧?”
韩德彪明显就觉得失望,但这种在商场里打滚的人,自然不会再说什么。
老八做了他们的广告后,与韩德彪有过几次接触。韩德彪戴个眼镜,几次见面,都是穿着中式的麻纱套装,多少有点文化人的样子,手里一个串不离手,说话细声慢语。但是,老八始终觉得哪里不对,觉得这个人城府挺深。
老八老家的县城不大,早些年的时候,也就沿着一条穿城而过的国道形成的商业稍微聚集的街道。只是这些年,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发展了一些工业,流动人口才逐步增多。经济也就相对繁荣起来。
房地产开发更是近几年才有的事。韩德彪拿的地是毛地,带征迁的,这是早些年政府经常做的一种方式。
简单说就是议定好地价,连地上的建筑物等需要拆迁的一并打包给开发商。韩德彪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过来,拿的地原来属于县属纺织厂的地。
当时拆迁,韩德彪可是用尽手段的。
在那个时候,县属纺织厂因为经济大环境及体制内错综复杂的问题,运营不善,已经停业一年了,但是职工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县财政一时也拿不出包括职工买断工龄、社保医保统筹、退休人员工资等一系列的资金。
招商局和韩德彪洽商招商引资条件时,就是谈好需要在投资协议签订14个工作日之内,将1500万处理纺织厂遗留问题的款项打入县财政纺织厂处置专户的。
但是,投资协议签订后,韩德彪迟迟没有兑现协议条款。反而是签订协议后的一周就大张旗鼓开进纺织厂,与纺织厂的护厂队发生冲突。
这个纺织厂护厂队的队长就是原来的老厂长,此前,在得知政府将他们的厂整体该做房地产开发时,职工都找他,要他解决出路问题。那一段时间,老厂长也是焦头烂额,他一个厂长能解决什么问题。职工闹了几次,还为此事组织到县□□局上访。县委县政府责成分管工业的副县长负责妥善解决此问题。
老厂长后来觉得靠他一个人是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力的,就和厂管理班子做了商讨,最后形成成立纺织厂护厂队的决议,队长就由老厂长担任,并报备政府办。
县政府从稳定的角度,也需要有这么一个能够代表职工的机构,虽然当时有些领导提出来“护厂队”的叫法不太适宜,最终从□□的大局出发,县政府也同意了。
护厂队成立后,就职工处置问题,老厂长向分管副县长专门做了汇报,强调一定要解决职工的处置问题后才能开发。
分管副县长向书记、县长汇报后,县长责成分管副县长为此事召开了由发改、国土、规划、土地征收、国资委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会议也明确将纺织厂处置问题与招商引资一并考虑。
老厂长回来后,将此情况向护厂队做了传达,并要求广大职工服从政府的决策大局。大家觉得出路有了保障,也就不再闹,静候开发商将处置费用转到厂里。
此前,韩德彪领着一般人到厂里先期勘查现场的时候,也向护厂队做了承诺,一旦投资协议签订下来,一定按照协议要求将职工们的问题处置好。
就如前面所说,韩德彪签订投资协议后,并未按协议要求将职工处置款按时转到县财政专户,而是组织了一批拆迁队伍直接开进了纺织厂。
这下护厂队不干了,马上在厂门口堆上沙袋,布置铁马等障碍物,与韩德彪的队伍对峙起来。
那天是韩德彪下属一个叫韩三品带队的,他的远房亲戚。此人脸被墨镜遮了半边,头戴安全帽,颈挂拇指粗的黄金链,穿着嘻哈装。站在推土机驾驶室边上,指挥着统一穿着迷彩服的“锤子队”,步步向纺织厂大门压过去。那阵势,着实有点不压平纺织厂,誓不回头的样子。
护厂队的老厂长跳出沙袋外,站在大门中间,拿着大喇叭,领着护厂队喊着“反对强拆、护厂合法,宁愿车从身上压过去,坚决不退步”的口号。
护厂队的副队长吴以同,外号“一桶”,也是几次组织大家上访的职工代表的“头”,带着一批职工,拿着灭火器,立在沙袋后面,时刻准备与韩三品他们拼命。
韩三品拿着扩音器,声音调到比老厂长的大喇叭还大,大声喊道:“纺织厂我们已经买下了,前面的闲杂人离开,否则后果自负”,命令铲车司机往前开。
铲车司机说前面有人,怕压着。韩三品一把司机踢出驾驶室,“怂样”,自己脱了外衣,露出画龙涂凤的大臂,加大油门往前冲,眼看要压着老厂长了,还没停。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这是不顾一切,要出人命的节奏。就快压到老厂长时,副队长“一桶”冲出沙袋,抡起灭火器,朝铲车驾驶室扔出去,同时,一把拉开老厂长。后面的职工一起上,开起灭火器,朝着一拥而上的锤子队喷过去。
刹那间,整个场面乱了,一场混战。最终韩三品敌不过护厂队,狼狈退去。
这一场混战,揭开了一个大锅,也许这正也是韩德彪他们需要的。
其实,那天,他安排韩三品虚张声势,一个是要形成拆迁难度大,没有保障的假象,不交或少交协议议定的纺织厂处置费用,同时,借此向媒体投诉投资环境恶劣,违背招商谈定的良好的投资环境条件的说法。给政府施压。第二个是想摸清楚谁在挑头。
接下来几天,韩德彪仍然让韩三品围着纺织厂大门,制造即将失控的紧张气氛。向县政府书面提交“关于处理投资协议相关事项的紧急报告”,强调由于担心后续拆迁没有保障,要求政府先垫付处置款的40,待拆迁顺利后,再由他们支付。
他们邀请省市媒体到县里,反映投资受骗,投资环境恶劣问题。当然,记者们的车马费是不菲的。
另外,要韩三品摸清挑头的副队长“一桶”的亲戚关系、家庭成员情况,并从其亲戚下手。
手段多呀,比如,家里有在体制内的,以文为主,编个理由送,然后暗中跟拍,以此要挟,否则就反映给政府执纪部门。亲戚有做生意的,以武为主,安排一些社会人到其档口挑事。亲戚中属于一般的百姓,那更好办了,直接上家门,蛮狠地告诉他,一桶欠他们钱了,一桶还不上,要他们还,不还的话就把房子大门锁上。
几经折腾“一桶”也没办法坚持了,只能退下来。
韩德彪一番谋略,虽从没出面,纺织厂处置费用的处理,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总的处置款1500万元,政府从□□的角度先垫付500万元,工程完工后由韩德彪归还,其余款项等拆迁完后再一次性支付。
事实上,拆迁完后,韩德彪以每亩超过出让土地价格3倍的估值,引入三个股东,两个是当地的,一个是当地江湖上的,另一个比较隐晦,听说背景为体制内的。第三个是出大头的,股份写在其名下。
这样韩德彪一手漂亮的空手套白狼战略战术,完美的书写了他在老八家乡的捞金史。至于多年以后,因为这些受到政府相关监督执纪部门的追查,那是后话了。
老八了解这些后,曾一度想终止与他们的合作。价值观的不同,不是同一类人。同时,也担心张青秀被卷进来。
老八不是怕什么,腥风血雨经历过来的人,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风轻云淡。或许对于韩德彪来说,社会即江湖,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的谋略、套路、手段有的是,所以他也不急。
自从上次拒绝带张青秀出去和韩德彪吃饭后,韩德彪在春节前的一个周末还是盛情邀请了老八赴宴。
老八把刚招过来两个月的策划师一起带上。老八当时的想法是,他毕竟不是专业从事策划的,吃饭的时候,万一韩德彪提出要做新的策划案子,怕自己应付不过来。
他不想被这个江湖中人看轻,无论任何时候,只有自己占据主动的位置,才能有办法运筹帷幄。特别是对于韩德彪此类江湖中人,适当的时候,秀一下实力是必须的,无论他自己还是他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