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贼,放下我儿!”一个满脸长着络腮胡子的青年大汉丈步疾行,满眼甚是焦虑之色,嘴里大声喝道。
前面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之声,一个身着紫青色服饰的瘦身男子环抱一个月大的孩童快步飞奔,回头一见后面大汉已经越来越近,猛地停住脚步,将孩子用双臂环紧,满脸狞笑道:“疾风腿江名岂果真名不虚传,0余里路途竟是越来越有精神,只是不知这拳脚功夫可又如何?”男子怀中的婴儿被他这一环紧,更是哇哇大哭。
江名岂见自己孩儿大哭,心中甚是焦急,厉声喊道:“毛贼,快快放下我儿,便饶你不死”,只见江名岂双目圆瞪,脚底一跺,其声若巨雷,周围满树的叶子被震得哗哗作响。
“呵,江大侠,口气倒不,想要你儿性命,先接老子几招再说”
瘦身男子说着便伸手劈来一掌,江名岂接掌而去,虽说这瘦身男子怀里抱着婴儿,但这一掌力度着实不,江名岂也非等闲之辈,双掌刚一接触,双方登时便都各自退后几步,江名岂心下一惊,暗暗想道“这毛贼的内力却也着实了得,我需提起十二分力气,断断不可轻敌”。
瘦身男子见自己一掌被对方接下,立时变掌为拳又向前打出,江名岂见这一拳来的极为凌厉,忙晃身闪过顺势向侧方斜踢一脚,这一脚乃是江名岂的成名绝技之一——疾风落叶腿,一脚踢出力道凶猛浑厚,又兼有一十六种变化,令人防不胜防。只听得“咔咔”骨骼断裂声音,瘦身男子向侧方飞去,江名岂怕伤到孩子急忙向前探去,想将孩子从瘦身男子手里夺回,瘦身男子也料到这一点,知道对方不敢贸然发攻,急忙转身躲去,料知今日若不将孩子还回,自己这条性命怕是保不住。于是,手里暗暗发攻将婴儿向前掷去道:“今日算老子倒霉,孩子还你。”说完转身仓皇逃去,江名岂赶忙止住身子稳稳的接住孩子,却没料到对方在掷出孩子的同时,发了一枚飞蝗石,直直的打在江名岂的腹,倏时便觉得脑袋浑噩,双手燥热无比而双腿却奇寒万分。江名岂不想这暗器上喂的毒药如此厉害,当时用力接住孩子,毒素迅速扩散,现在想是毒素已遍布经络,但也顾不上那么多,忙打开襁褓查看孩子,只见襁褓内的孩子眼角还挂着刚才大哭的泪痕,孩子睁着一双乌黑漆亮的大眼,此时正盯着江名岂“嘿嘿”笑,一笑露出两个酒窝,样子甚是可爱,见到孩子平安无事,江名岂当下甚是欣慰。
话说自李渊登基称帝,立国号大唐以来,本朝已经历00余年的风雨,此时的大唐自安史之乱以来,统治江河日下,昔日为了镇抚地方而设的节度使权力日益膨胀,已显尾大不掉之势,大唐境内藩镇林立,各地节度使分治一方,彼此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神州大地终年战火纷飞,各处百姓苦不堪言,生活极度潦倒。这一年,关东发生大旱,登州郡更是灾情严重。郡内毛贼贩卖人口是屡见不鲜,受苦百姓无法申明,事态严重竟导致登州境内寻常百姓各地迁徙,颠沛流离,儿童自也慢慢减少,刚才那瘦身男子见郡内已无寻常百姓的孩童可掳,竟徒生歹心,将贼手伸到江家头上,这江家乃是当地一个有名大户,江家老爷正是威震山东的疾风腿江名岂,此人为人豪爽好客,又胆识过人,深得当地人们敬重,这江名岂人到中年得这宝贝儿子,妻子由于生子时难产不幸身亡。今日是自己的孩子满月宴,这瘦身男子趁江名岂接待宾客的功夫儿,闯进江府,打晕了奶娘,强行将孩子掳走,在飞身屋檐时被管家发现,管家赶忙大喊“抓贼”,江名岂听到喊声顾不得客人在座,问清毛贼逃向何处,赶忙追去,这才有了刚才那一幕。江名岂捂住腹,伸手见双臂乌黑,知道自己毒已攻心,已经无药可救,不多时便将毙命,望着这怀里的孩子。想到刚做父亲没几天,还没有听到一声孩子喊爸爸,便将撒手西去,心中无限悲伤,暗暗悲道“这孩子却也命苦,出生时便没了亲娘,现在又要失去父亲,以后可怎么办。”但转念一想“不行,我命不久矣,可不能在让这孩子再颠沛流离”但此处离家甚远,以自己目前的状态是回不到家的,于是,想将孩子托给一个好人家,也算了此一愿。抬头远目,只见不远处山上有一座寺院,黄墙碧瓦,一片宝相庄严。江名岂心里念道“便将这苦命的孩子托给寺院,让他拜入佛门,也省的如此受苦受难”于是右手紧抱孩子,左手捂住腹,艰难的向寺院走去。
走近寺院,抬头一望,见高檐之上悬一青色大匾,上书:敕造保唐寺。于是,撕下一块衣襟用手蘸着血写下孩子的姓名、生辰八字等,写完将布条塞到襁褓中,大吐一口黑血昏死过去。这时孩子的啼哭声惊动了寺里的扫地僧,这扫地僧赶忙打开寺门,见此情景,匆匆忙的跑去禀明方丈法明大师,这法明大师乃是保唐寺第五任方丈。相传贞观14年,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失利,败军退到此处,当时唐军的粮草部队尽数为高丽军所抢,李世民又饥又渴,这时有一位名叫明清的老和尚将自己化缘而来的饭菜都给了李世民,并且集结了登州的许多信仰佛法的豪门大户捐赠钱粮,帮李世民重振军威,一举拿下高丽。李世民为感其功德便建造了这座保唐寺,这保唐寺建造甚是巧妙,寺中有八座飞塔,按八部之位排列,各处更是雕梁画栋,乃是当时一座有名的宝刹。因寺中有八座飞塔,因此外人一般称为“八塔寺”,这寺院终年香火不断,虽历经00余年,但仍旧是古刹庄严。法明大师领着众位僧人来到寺门,上前一摸江名岂的口鼻知已断气多时,已无力回天。不由的念道:“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早已断气多时,你们将这位施主好生安葬,切莫出现差错,善哉善哉”众僧齐声答道:“是,方丈”便一齐领命下去。法明接过身旁僧怀中的婴儿,低声哄哄,见这孩子面相清秀,颧骨突出,倒颇有佛缘,查看襁褓中有一封血书忙打开来看,知这孩子的姓名及生辰等。哀叹一声,便抱着婴儿转回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