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罗帖木儿已经在定边厉兵秣马多时了,三天前就接到了皇帝妥欢帖睦尔的圣旨,同时还附带着妥欢帖睦尔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
本来孛罗帖木儿今年就要攻打王保保,进军山西和河北等地的,是没空理会冷家军的,因为党争派系军阀混战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与王保保一派的皇太子党派大战在即,让他心力憔悴不已。
但是看到妥欢帖睦尔的书信,不得不对冷家军重视起来,就像书信上面说的那样:冷家军是心腹大患,是一支能具备推翻元朝帝制统治的一股中坚力量,所以趁着他弱小的时候必须歼灭。
然后信中还分析了冷家军的意图:冷家军肯定想学三国的董卓,西凉跃马,在甘肃行省一带积聚力量,将来再重返中原,夺取天下,万万不能让冷家军扎根于此,有机会定要斩草除根!
看到妥欢帖睦尔如此重视冷家军,再加上多方消息的打探,孛罗帖木儿也慎重的对待起来,从刚开始的不屑一顾和慢慢饶有兴趣,到现在的如临大敌,使得孛罗帖木儿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这一日,孛罗帖木儿早早的带领着三万大军在定边十里外的地方列阵迎敌,冷家军得知消息后,也是吃了一惊,真是不愿意见到的总会是偏偏让你见到,实在是点背呀。
既然如此,该来的总会到来,躲也躲不掉,冷无霜和冷傲心中虽然这样想着,但是他们也明白当时探路来到定边县城内看到蒙元军的军容军阵和训练场面,一看就是强军,不可小觑呀。
他俩当然不希望碰到这个硬茬子,虽然冷家军也够硬,但是这样硬碰硬起来损失的可是冷家军呀,因为现在的冷家军是无法源源不断的补充兵源的,死一个就少一个,战力就会下降一分。
而对于蒙元军来说,只要草原部落没有被全部灭掉,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或是抓壮丁也可,总之千百年来,草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出来一茬,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冷家军是必须要绕过定边县城的,一路上能少打仗就避免打仗,甚至是避开大城和官道的,就是为了减少麻烦,但现在是避无可避了,人家既然找上门了,那就不必客气了。
拿出冷家军亮剑的精神来,打他丫的!
冷家军的军阵摆的是一字长蛇阵,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军阵中的老百姓和家属,还有军用物资和粮食等,如果不是有这样的顾忌,冷无霜到是想和孛罗帖木儿堂堂正正的干一仗,顺便检验一下冷家军是不是纯蒙古游骑的对手。
渐渐的,越是接近定边县城,肃杀的气氛越是凝重,当冷家军整齐的军阵露头时,孛罗帖木儿的大军也渐渐的坦露在冷家军面前,双方都是严阵以待,煞气逼人,微风把军旗吹得猎猎作响。
这时已经是六月天了,万里无云,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的风吹,光是这几万铁血军人的汉子释放出去的杀气就有如此的威势,就连空气中都多了些实质的让人无法呼吸的戾气一般无二。
(ex){}&/ 上千支弩箭奔着蒙元军中军大纛齐射而去,当中军最前排的刀盾兵刚刚举起盾牌防御的时候,“嗡嗡嗡”又是上千支弩箭奔射而来,蒙元军在猝不及防下,装备精良的刀盾兵已经倒下了几十个。
一来蒙元军没有想到冷家军的弩箭射程有这么远,二来没有想到冷家军的弩箭还能连续不断的齐射,更没有想到冷家军的弓弩会配备的如此之多,弩箭还在不断的倾泻,而且还是地毯式的步步推进。
其实这些都离不开冷家军的三段式攒射和将军们下令不要在乎浪费弩箭的命令有关,一时间孛罗帖木儿的中军被这突如而来的状况给打懵了。
刀盾兵只有举盾防御的份,而且他们还的保护弓箭手,而大部分弓箭手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更不用说拿起弓箭反击了,还有更多的弓箭手没有找到掩体而被万箭穿心。
孛罗帖木儿这个憋闷呀,远程武器没有冷家军的优良,够不着,只能被动挨打,底下的士兵不仅同样憋屈,而且还死伤惨重,最重要的是被射死的同袍惨不忍睹半死不活的不管不顾左右开抓,真是瘆人的很呀。
就这样距离在渐渐的拉近,孛罗帖木儿的中军有些弓箭手有开始了零零散散的反击,但是对于冷家军最前排全副武装的士兵而言,这样的反击可以忽略不计。
接下来冷兵器时代最为惨烈的肉搏战碰撞要开始了,冷家军刺猬般的太极两仪军阵轰然撞向了蒙元军,然而并没有两项激烈的搏杀,有的只是一面倒的串糖葫芦。
当冷家军与蒙元军靠近时,蒙元军才赫然发现,冷家军的长矛枪怎么这么长,刀盾兵伸出大刀劈砍连人家长矛枪一半的长度都没有,当他们劈砍和格挡掉面前的长矛枪时,又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长矛枪一支支的把他们刺穿。
就这么一来一回的刺出、回收、再刺出,前面的刀盾兵就倒下四五排,顿时,漫天的哀叫惨嚎声不断,血花四溅,让孛罗帖木儿闻得是沁人心脾,他一闻便知这鲜血都是蒙古勇士的,正是这样的血腥味,才让他从震惊中惊醒过来。
就这么一刹那的失神,又有十几个蒙古勇士长眠于地下了,随即,孛罗帖木儿下令道:“中军后撤,与冷家军保持一定距离,暂时不予接触,命令游骑冲击军阵!”
刚下令完,合围的蒙元游骑便马蹄滚滚的冲向了冷家军移动的钢铁堡垒,冷家军的运动战可以说到现在已经发挥的很好了,但是遇到运动战的鼻祖蒙元游骑,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两万游骑,基本上与冷家军士兵相当了,而且都是四条腿的,加上战马的冲击力,真不是这人墙组成的移动堡垒能承受得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