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余泰贤的军队正在埋锅造饭,李九龄的两万精兵就赶到了武关关下,兵合一处,两人二话没说就准备攻关。
当他们大军准备就绪的时候,有军兵来报,武关关墙上没有任何士兵防守,李九龄纳闷的看着余泰贤,仿佛要余泰贤给其一个解释,余泰贤也搞不清楚是个什么情况。
两人对视一眼,都懵逼了,难道放着这么易守难攻的关隘不重兵把守么?这么好的地理优势,难道冷家军不懂得利用么,还是冷家军有什么阴谋诡计,摆出这么个架势,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放弃逃跑了吧?
总之余泰贤和李九龄是万分的小心,要知道能搞出那么大动静的冷家军,能让各大势力暂时的放下嫌隙共同来围剿,肯定不能小觑,他们先是派了几个胆大的军兵爬上关墙查看周围的情况。
确定关墙上和关门中没有埋伏,才令人打开关门,进入武关后,还是很谨慎的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的排查,以为冷家军要和他们打巷战,望着空空如也的一间间房子,除了破旧的几件家具外,连一根毛都没有剩下。
这些个士兵们很失望,他们出来就是劫掠的,打秋风的,冷家军虽然地盘小,但富有的名气却传遍了大江南北,要不然也不能一下子指使一百多个寺庙为其宣传。
要知道,那些和尚们可是财迷的很,就是各大势力也不能逼的太狠了,这次要不是他们助纣为虐,也不会出兵清剿,和尚们的愚民政策还是对各大势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余泰贤和李九龄的士兵在武关内足足转悠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冷家军是怎么悄无声息的离去的,李九龄还好些,余泰贤就不行了,立即发飙道:“全都给本将军毁了,什么也别留下,凡是冷家军的东西,本将军都要让他们灰飞烟灭!”
大片的民宅被推倒,富豪大族的住所都是砖泥结构的,他们也没有费力的去折腾,把家具一把火烧了,连带着到处放火,武关内到处是一片残垣断壁,余泰贤这才心满意足的撤出来。
与李九龄一起进军丹凤县。
让我们再来看看冷家军是如何安排丹凤县的。
冷家禁卫军与释德大法师他们来到丹凤县后,按照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实施,早就在三天前派这里的地主们送信给李思齐了,信中说:“叛贼冷家军们得知各大势力来清剿,力有不逮,不能分散兵力来对抗,所以驻守在丹凤县的士兵撤离了,而本地的地主豪强士绅、世家大族心系李思齐统帅的统治,愿意改弦易帜重归李统帅的怀抱。”
李思齐看完信后,当然是举双手赞成,高兴的很,他可是非常清楚丹凤县作为冷家军的后勤基地,拥有大量的财富和资源,要是被自己得到,肯定是一大助力,所以李思齐立刻派人通知余泰贤和李九龄,送信的探马还在路上。
而冷家军趁着这个时间差,带领着愿意与冷家军一同北上大转移的百姓和冷家军的家属们一万多人,浩浩荡荡的朝着商州城而去。
(ex){}&/ 李思齐的三万精锐这几天在奉元整装待旦,随时出发攻打冷家军,李思齐就是在等各大势力的几路联军到来,然后给予冷家军致命一击。
本以为冷家军会节节抵抗,没有想到来了个全面收缩,李思齐还打算着消耗一下联军的实力,让他们狗咬狗的一嘴毛,自己好渔翁得利,看来这如意算盘是打空了。
不过也有着意外之喜,那就是没有费一兵一卒,毫无损失的接收了丹凤县,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虽然现在还没有派军队接手入住,那是因为剿灭冷家军的大战在即,但是丹凤县已经是囊中之物了,跑不了的。
丹凤县只要在陕西行省内,那就是他李思齐的,还有那里让李思齐垂涎的巨大财富和资源,李思齐一想到这些,就开心的整晚睡不着。
这一日清晨,李思齐意气风发的站在校场上,开始战前动员的讲话道:“皇上下旨剿灭冷家军,这次出征要拿出咱们的威风来,冷家军的所作所为已经惹起了各大势力的不满和愤怒,这次本统帅要联合各大势力给予冷家军致命一击,彻底的让冷家军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之前你们也与冷家军交战过,这次就是你们彻底洗刷一雪前耻的时刻了,要给本统帅狠狠的杀这些个贼寇匪类,本统帅会给予丰厚的奖励,这次所获战利品的五成就是你们的奖赏,另外在商州城这个耻辱之地,本统帅任其劫掠一天。”
李思齐认为冷家军肯定集中在商州城与前来围剿的各大势力来个大决战,所以商州城作为最后的屏障,攻防大战是十分惨烈的,冷家军定会组织城内的百姓抵抗。
胆敢抵抗者,无论出于被逼无奈,还是自愿参战抵抗的,都得死,这就是要杀鸡儆猴,震慑宵小,让以后那些胆敢帮着贼军叛军抵抗朝廷大军的老百姓知道,乖乖的做你的顺民就好,不要和那些叛军搞在一起,不然下场就是这样的。
明三大将军率兵三万不远千里的跨省而来,还真是执着呀,为的就是替他的小舅子和先锋将军报仇,同时也有一雪前耻之意,当时被冷家军搞的气昏了头,犯了严重的低级错误,中了埋伏,让军兵损失严重。
为此还被明玉珍给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明三无论从哪方面都咽不下这口气,这次定要让冷家军一败涂地,杀的片甲不留。
明三大将军能进入陕西行省是得到了李思齐的放行的,不然各路红巾起义军与元廷的对立矛盾是绝对不会让他们彼此妥协和联合的,因为现在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冷家军。
明三大将军这一天清晨率领着三万大军也堪堪到达了商州城外,至此,九万联合大军都已经到来了,冷家军又是如何面对大军围剿做出了怎样的对策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