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德大法师以及白云寺的大和尚们自从八月十五中秋节过后离开时至今日腊月二十三小年,这段期间,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地点:位于河南江北行省洛阳老城以东十二公里处的白马寺。
白马寺简介: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八年),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白马寺目前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寺院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
人物:释德大法师团队和白马寺众僧。
事件:辩论佛法,传承佛道,争夺方丈之位。
经过:释德大法师一行人风尘仆仆的来到了白马寺,请求驳经论道,这里的经当然是指大乘佛经,道当然是佛法之道。
释德大法师还用了激将法:菩萨之道,深广无尽,即菩萨,发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多,历十地而成佛。一切智智即是无上菩提;发大悲心以普济众生之苦;体证缘生空无我之义,忘我而为众生服役。
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配得上得道高僧,即成佛陀(觉悟真理者的总称),才有资格引领汉传佛教,普度众生。
言外之意就是说白马寺的方丈印慈不配是得道高僧,没有把佛法教义弘扬开来,普度不了众生。
这一下就激起了白马寺众僧的嗔念之心,决定开坛设法,一较高下。
这一日,两大禅师,对立而坐,佛台下围绕着五百行僧,层层递进,越往前的层圈都是地位越高的,什么戒律、总掌、执事、禅房、罗汉等,往后就是各殿各堂各房各执掌的核心,再后面是其主要成员,最后大众的就是那些各种行僧了。
这五百人齐齐闭目养神的坐在了禅垫上,洗耳恭听两位禅宗大师论道,真可谓是难得一见呀,在五百行僧外围,还有近千人的小沙弥,这是佛教中初级出家人的称呼,他们更加渴望得到佛缘,了却凡尘俗事,空无一物,一心念佛。
在禅炉香烟的映照下,释德和印慈两位禅宗大家,仿佛得道佛陀般,双手合十,面无表情,波澜不惊的四目相对,这庄严的气氛就更使得这两位大师在众行僧和沙弥的心目中伟大之极。
印慈方丈最注重声誉,一生求佛,一心向禅,可以说是个佛痴,早年得到佛缘入白马寺,又被上一任白马寺方丈看重,悉心培养,得到衣钵传承,担任白马寺方丈已有二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印慈广结善缘,坐法论道,弘扬禅宗,曾与十几位禅宗大师探讨佛法,无一败绩,声名大显,从而奠定了高僧的名号,在加上白马寺众僧运作的好,对来求佛上香的香客们满足了他们的一些小愿望,施些小恩小惠的,代表当然是方丈印慈了,自然让印慈声名显赫,得道高僧的称号非他莫属。
(ex){}&/ 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
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印慈:「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既然知道了,要如何才能做到?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
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着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
论述到这里,众行僧和众沙弥深入浅出的明白了参禅的目的和放下执念的方法,即可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开悟了不少,把他们心里多年来的疑问给解决了。
大师不愧为大师,真是听得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释德和印慈也是顶级高手过招,棋逢对手,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呀,从彼此对方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相互的欣赏称赞之味,同时两人也越来越专注和兴奋。
这个大家都应该懂的,就像武将,能势均力敌的大战三百回合那是全身心的舒爽呀;两个围棋高手对弈,在棋盘上杀得难解难分,身临其境你来我往的不好痛快。
赌圣对赌神,不仅仅是千术的较量,还有心理和演技的角逐,那可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至高境界呀;还有现代大文豪之间的撕逼大战,我去,你不够格,都不带和你对撕的。
释德和印慈两个人就如同以上所说的状况一般,对撕了一个多时辰,看这架势,还没有撕的尽兴,两人卯足了劲针尖对麦芒的开始接下来的互相伤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