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渊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细数道门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一转就又是小半天,早就饿了。

    方尘心下疑惑,难道这山市举办的一周时日里,人都不用饮食的么?

    他知道师尊那个修为好像是可以辟谷的,莫非这些如他一般尚未筑基的修士也有这般手段?

    显然,并非如此。

    没过多久,孙继远就带他来了东院,“你应该也饿了吧?”他说得很随意,“东院多是一些厨艺精湛的修士聚居,他们每次会准备些不俗的食材,有些道行精深的甚至还会准备些灵植,做成美味的膳食,来换取自己修炼所需。”

    方尘听完脚步也有些迟疑,因为既然是灵材所制的食物,想必也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他身上的东西,别人未必看得上,难道去吃霸王餐么?

    孙继远边走边说,突然发现方尘慢下脚步,脸上有些迟疑,一开始还有些奇怪,可很快也就想明白其中缘由。

    拍拍方尘肩膀说:“没事,对这些食物要求不高的话,都不会花费太多的。可能你第一次来,还没有准备,没关系,这几天,我请客,咱们这次认识了,也是缘分。修真界中,修士稀少,道门修士不过两万人,以后接触的日子长着呢。”

    方尘心中一暖,但还有些疑惑:“我听说,当今修士有三万多人。”

    孙继远听后,大有深意的看了方尘一眼。

    “不错,除了道门,儒家与禅宗加在一起,也有一万多人。”孙继远对这些似乎很了解,“有句话流传很久,‘儒学三千子,佛门十万僧’,这是曾经盛况。如今,儒学因为是家学,代代相传,变动不大,而佛学大不如前,真正修行的僧侣大约有八千左右。”

    方尘点点头,那看起来道家还是最繁盛的。

    似乎明白方尘心中所想,孙继远又说:“道家如今也是大不如前了,‘道法自然,普化周天’可不只是一句口号。如今道门正统庄氏,后继不足双十之数;道教传承巴蜀天师道,人数最众,也不过万人。”

    方尘听了,有些诧异,庄氏人数居然如此之少,还能列为上四家之一?

    “来,先去吃饭,咱们边吃边说”

    来到一间小舍,里面是一个彪形大汉,络腮胡,将军肚,很有派头。

    孙继远熟门熟路,进去招呼一声,叫了一壶酒,两三个小菜。

    方尘记得师傅的交代,不能饮酒,孙继远也没有强劝。

    这一顿饭,让方尘了解了不少关于这些家族、宗门的事。

    其一,庄家是道门正统,这点没错,但道学除了庄氏,还有文氏。

    文氏祖文子,是道祖老子亲传,有传世之法《通玄真经》,一名《文子》。

    只惜文氏势寡,而且道学一脉历代单传,所以也如庄氏一般,人数甚少。

    但庄氏有修真大能坐镇,才可保地位不衰,文氏虽然传承久远,但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惊才绝艳之辈了。

    还有两本典籍的遗失一直是道门遗憾,一为《道德经》,一为《冲虚经》,后者是列子所作,失传久矣。

    可惜,这两位传奇仙人,并没有后人延留至今。

    巴蜀天师道,是汉留侯张良八世孙张道陵所创,有《太平洞极经》泽被后世。

    传言,此人也是受道祖老子点拨。后来,张道陵之孙张鲁也曾凭此在汉末创立五斗米教,影响甚广。教中所传符术,天下无出其右。

    天师道中,有一杰出弟子,名作葛洪,世称葛仙翁。著有《清静经》,《抱朴子》,也是是有名的丹道大家。

    后来自成一家,但始终以天师附属自居,二者关系甚好,葛家弟子,也有上千之数。

    至于农家,杂家,兵家,墨家,传承虽然不少,但也不过数百。至于其他,修习道术的势力,或也就玄女宫尚值一提。

    朝代更迭,失传的修行势力也不在少数,诸如阴阳家,法家,名家等都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

    至今几近消亡的也有几家,纵横家人数最少,有纵、横两支,分为苏秦后人与张仪后人。

    虽然人数始终极少,但始终不断,且一旦出世就可搅动风云。

    至于姬家,世所尊敬。经《周易》,衍天机,悖时改命,终遭天罚。

    姬氏血脉,生而残疾,天资愈高,天罚愈重,时至今日,造化衰败。

    但各家如今的传承绵延,与姬家的奉献都是分不开的。

    而道家以外的儒释两支,孙继远没有多说,因为他也所知不详。

    这顿饭,方尘收获良多,作为感谢,他拿出了一捧酸枣。

    “这是酸枣?”孙继远显得有些惊奇。

    方尘也有些奇怪,他还没尝,怎么就知道这枣儿是酸的?外边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啊。

    孙继远拿起一个就尝了起来,更加诧异:“还是已经蕴灵的酸枣?”

    再看方尘迷茫的神情,心知这位他刚认识的朋友,怕是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多么珍惜的东西。

    无奈地微微摇头,给他解释:“这酸枣,便是没有蕴灵,也是一味不错的中药,尤其是在养魂,宁神上,颇有效用。这已经半脱俗身的酸枣,就更加罕见了,在修养神魂上,想必是绝佳的灵果!”

    看着方尘手中的一大捧酸枣,他却不好意思接下。

    “我还有不少。”方尘坦言。

    这东西的价值确实超乎他的预料,也算是意外之喜,这样,他或许就真的能在此行中获益不浅。

    他这么说,孙继远也就不再拒绝,且不说它有多么神奇的功用,单凭其珍稀程度就价值不菲。

    摆摊的人不多,大多是为了论道而来。

    孙继远无心多转,回去休息了,而方尘需要多见识些,便继续一个人转着,顺便瞧瞧有没有适用的的术法。

    只在一个摊位上看到了一本秘籍样的书卷,比较新,而且整个摊位就这么一本书,似乎摊主就是为了卖它而来。

    摆摊的修士年纪不大,估计二十出头,只是面色枯槁,显得有些过于文弱了,一双小眼睛怎么看都透着点猥琐的意思。

    方尘上前问道:“请问,这卷书可是术法?”

    在这里摆摊也有几个时辰了,压根没人来询问,青年的心里其实也有些不是滋味。

    突然听到有人来问价,喜不自胜,忙道:“道友真是识货之人,这卷书乃是儒家六艺之一的《御》……”

    青年的话还没说完,就已经让方尘吃惊了,因为只这一个名字,就足够分量!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礼、乐、射、御、书、数,在儒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御”的范围就是驾驶,但是无论在现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领导、和管理学领域的“驾驭学”。

    古代著名的案例包括“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朝”和“田忌赛马”,这说明,驾驭之术包含对某一问题在运筹学、驾驭学、领导学方面的综合最优化。

    也幸好方尘看的书不少,尤其偏好古籍,对六艺有所了解。

    礼艺:吉、凶、军、宾、嘉礼五科,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

    乐艺: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六科,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

    射艺:白失、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科,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

    御艺:鸣和鸾、逐水曲、舞交衢、过君表、逐禽左五科,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

    书艺: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六科,是关于记述能力的学问;

    数艺: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科,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

    而在修真界中,这《御》究竟是什么功用,他却完全不了解,只在老师介绍儒家时,听过只言片语。显然不够,还得这青年来为他解惑。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