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历史从来不会终结,但是历史却经常重演,有时候剧情又是出其的相似。即使换了一拔演员,还是能看出翻拍的痕迹。
朱温就是这样,就好像安禄山的翻版一样,从生下来就不爱说话,性格怪怪的。别的宝宝会叫的第一个人一定是妈妈,但朱温开口说的第一个字是;惠!
爸妈就逗这个宝宝:会?你会啥啊宝宝?
“惠!“宝宝的声音明显高了很多。
“知道你会,咱们宝宝可聪明了,那你告诉妈妈你会啥啊?“
”惠!“宝宝咋好像有点生气的又叫了一声!
正准备出门去私塾教书的老朱,有点不耐烦的说,他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他能会啥啊?会吃!!除了会吃,还能会啥!?这是饿了,你赶紧喂奶吧!我得先走了!
妈妈把小泉温抱在怀里,哄着要喂。不成想这熊孩子,狠狠的咬了一口。疼的妈妈哎呦一声!妈妈揉了揉胸口,狠狠的打了小朱温屁股三巴掌。
这可能是朱温有生以来第一次挨打,虽然他还很小很小。
6岁时,朱温就死了父亲。那个想把朱温教育成人才朱五经还是被命硬的朱温克死了,当然,科学的说法是朱家贫困,靠教书的那点钱,根本养不活,老朱自己开荒了很多山,没日没夜的干,活活的把自己累死了。
他没有完成自己教出个好儿子的愿望,如果他不死的那么早,我相信朱温会在老朱家熟读四书五经,受至圣先贤的教诲。后来的那些荒唐事,朱温就绝对干不出来。
可惜,可惜啊!一个农民教师的早死,却造成了历史的巨大悲剧,与其说是伟人创造了历史,不与说某些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却暗暗的改写了历史。朱五经就是其中之一。
朱五经死了之后,实在活下去的老朱家的媳妇,就带着一帮孩子们改嫁给了地主老刘家,朱温跟他的几个哥哥弟弟相比,完全不象同一个爹妈生的,为了活下去,老朱家的这帮孩子们只能像小乞丐似的寄居在刘地主家里。既然寄人篱下,那咱就低低头呗,
不!朱温虽然被地主安排的主要是喂猪。在他把这一群群猪赶到村边吃野食时,还经常跟别村小混混发生冲突,打个群架,来个群殴什么的,隔三差五的要来这么一回。很快,大家就知道这个朱温确实不是好惹的,别看个不高,但打架特别凶,狠到了骨子里,人送雅号:泼朱三。朱温从来没把自己当乞丐,他把自己当成刘地主的第一公子哥了,所以,朱温很快就把三乡五里的小混混收编了,做了个名躁一时的小恶霸。
年轻的朱温还有一个毛病。喜欢喝酒,每喝必醉,喝醉了就跑到村长他们家,用大喇叭给村民喊话,说,你们谁家的姑娘叫hui的,在我朱公子看过之后再嫁。如果我没看过就嫁了,我就把你们祖坟挖了。
我弄,你小子这么狂?
咱可别忘了,当时可是在古代,就是到晚清,女孩子家家的,没嫁人之前,有几个出过大门的。你这个不是刘地主亲生的狗杂种,凭什么要让我家姑娘嫁人之前先给你看看?难道你还想验验我姑娘是不是姑娘不成?就算你喝醉了,也不带这么胡说的啊。还自称什么小英雄,我看就是个杂交的小狗熊……
穷乡僻壤的小村民嘛,素质不高,骂的难听点咱也可以原谅。这足以说明全村有多么不待见这个叫朱温的小混混,连他的两个亲哥哥也开始讨厌他,甚至朱温的亲妈,对他也开始慢慢变得冷淡了,他那个后爹刘地主就更甭说了,自打把老朱的媳妇娶过来,爱肠子都悔青了!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老话说的好啊,莫欺少年穷,流氓变英雄。
这个穷乡僻壤不知不觉就养了朱温26年!
26岁的乡村混混朱温,最近夜夜失眠,还经常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梦里总有个神态安祥的老婆婆苦劝自己早日建功立业。晚上不停的做梦还不算,白天眼皮也跳个不停。从来不信鬼啊神啊的朱温,听说二哥要去宋州郊外的龙云寺烧香求子,闲着无聊,非要跟着一起去
进得寺来才知道正好赶上宋州张大人全家在寺里烧香还愿。没办法,那就只能等了,好不容易等张大人一家人烧完香出来,一一回到轿中。
这时,远远走过来的一群人中,好几个丫鬟簇拥着一个公主般模样的千金款款走来,漂亮!太漂亮了!在这穷乡僻壤的二十多年里,虽说看过不少类似于村小芳那样的姑娘,但这么漂亮的,确实还从示见过。朱温的眼都看直了。这只是只听得那漂亮姑娘身边的丫鬟远远的说道:”小姐,刚才寺里方丈说姑娘将来贵为人王妃,如果咱们皇帝也什么什么温就好了,咱们的惠大小姐将来说不定就是皇贵妃呢,到时候还别忘了把我们几个一起带到皇宫里啊……”
“哎呀,我让你再瞎说,看我不撒烂你这小蹄子的嘴!……”就着就向那个丫鬟的胳膊拧去。在朱温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张大小姐就已经坐在轿子里了,听到这段对话的朱温好像突然被打开了天眼一般:环儿,洗澡,大醉,地狱,挖眼,油锅,妈妈,会,会,会……,你会什么啊?!惠儿,惠儿……就在这一刹那,朱温好像电影镜头快切一样看到了自己前生波澜壮阔的场景。
天哪,刚才那漂亮的姑娘,难道真的是自己这辈子一直在找的人?对了,刚才那丫鬟明明叫她惠大小姐啊!此时的朱温全身的血液都往脑袋上冲,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狂喜,他现在只想不顾一切的冲到轿子里,把这个自己日思夜想的惠姑娘,抢回家,当自己的新娘。
当朱温想拍马冲出去的时候,被恰在自己一旁的二哥一把抓住:你想死啊?咱抢谁也不能抢刺史大人啊,要掉脑袋的,要死,你自己死,可不能连累我们全家。
其实是朱二哥多虑了,因为这时张大人全家的轿已经开拔打道回府了,后边有卫队护佑,岂是你一个毛贼想抢就抢想劫就劫的。
不管这个姑娘是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惠儿,但连句都没来及说一句,就这么擦肩而过,让26岁的小混混朱温,要多郁闷就有多郁闷!
回到家后,朱温就跟二哥打听这个张刺史和他们家人口的构成情况,不打听还好,自己只问了句,二哥绘声绘色的给自己讲了半个多小时,此时的朱温心里很难过,好像有打翻了十三瓶醋一样,难受及了。挡在他和这个姑娘之间的,不是那些丫鬟和官兵,而是他一个乡村小混混和刺史之女之间的门户差距,他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二哥一把抓住,没有鲁莽的冲出去。
否则,被那些官兵当刺客一样绑起来的自己一定被刺史家的姑娘看不起,要想娶别人,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侥幸啊
侥幸的是,那个姑娘好像根本就没看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如此穷酸。
痛苦啊!
痛苦的是,怎么才能建功立业当上大官呢,不为求荣华富贵,只为和心爱的姑娘门当户对。
郁闷极了的朱温和二哥长谈了一夜,讲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心里的苦恼和自己远大的抱负,只有闯出一番天地,才是唯一的出路啊,谈着谈着,两兄弟就完全想到了一起,越聊话越投机,越聊心越激动,
第二天,朱家的这两个外来破落户辞别了刘地主家,一起投到当时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军黄巢的军队里,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兵仔子,开始了自己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
虽然朱二哥参军没多久就战死沙场一命呜呼了,但这个朱温却在每次的战役里都格外幸运。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但能捡条命回来,还经常小有战功。越来越深得黄巢器重,屡被提拔,直游奕使兼同州防御使。官虽小,但多场真刀实枪的对战对朱温的教育却不小。
所有伟大的战役,都是从小战役开始打起的。理论从来都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实战。死读书的危险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活学活用,很容易读成纸上谈兵的赵括,误已误国。
此时的朱温也许不懂这个道理,但却在亲身实践着这个道理。他从一次次战役中提练,归纳,总结了很多实用的作战方法,因为这是黄巢组织的农民起义军,不是中央的正规军。平时舞的最多的只有锄头,刀枪棍棒这玩意,咱也没使过啊!啥,你说射箭?说实话,拉过马,拉过牛,也拉过屎,就是没拉过弓,使多大劲拉这弓,真不好掌握,特别是一阵风吹过来,我咋感觉我射出去的箭明明是直的啊,它怎么老飘啊?
朱温也清醒的意识到这些问题,虽然当上了个小队长,但不能回回都是自己像傻逼一样的冲在最前面啊,回头一看,朱二椤孙三莽是跟着呢,刘五六张磨蹭好像掉队了啊,更气人的是赵无能和钱跑跑居然掉头往回跑!
这那成啊,万一哪天我朱温感个冒拉个稀,这个仗还咋打呢?不行,必须给这帮农民和小混混们定个规矩1、只准向前不准退后。2、只能听我的,错的也要听。3、打赢了每人多赏三个馒头,打输了每个打三十大板。…………4、……,不知道该写啥了,算球了,咱又没读过什么书,能想仨就仨吧,多了那帮农民也记不住!
事实求是的讲,从朱温一生来看,确实是不一个好鸟。但成为一只坏鸟之前,此时的好鸟朱温还是可圈可点的。
所谓的道理,难道需要知道并都能写篇论文吗?不需要的。道理不用知道,会用就行,如果能变成本能的反应更好。
其实,我们也不是为朱温翻案去刻意美化他。此时的朱温挖空心思打胜仗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我中华之崛起。而是为了自己的门弟,他太知道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了,他必须尽快往上爬,好让自己有资格娶张刺史的女儿。
只要掌握了规律,就多了更多的胜算。战场就是如此残酷,每次都需要押上自己和全体将士的身家性命去赌输赢。好在天佑进取之人,上天眷顾你的前提是你自己要格外努力。
朱温此时就是那个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今后的日子里,他将像前生的安禄山一样快速升迁平步青云,直止建立大梁的王朝,这个咱们留在下章再说。因为有个女人,实在等不及的出场了。
喂,说你呢,姑娘,妆都没化好怎么就出来了呢?得得得,时间宝贵,别折腾了,就这么着吧,就你这个邋遢样,不怕朱温不喜欢你啊?
唉,好吧,就让这个姑娘先这么邋遢一会吧!生在乱世,她能怪谁呢?
时年公元八八2年2月,朱温攻城略地拿下不少城池之后,又刚刚攻下同州,当他骑着高头大马刚要进城时,在前面一群难民堆里,有个女子正回头往后看,两人正好互相看了一眼,我的天,虽然离的很远虽然衣衫破烂,但那张脸却是朱温见过一面就永世再也忘不掉的脸,他策马向前,拔开人群,径直来到姑娘面前。他惊喜万分,感觉自己的心都快激动跳出来了,他急忙的问这个姑娘身边的人:“这是宋州刺史张大人的女儿么?”“军爷您是谁?”旁边紧紧护着她的妇人警惕的问道。“你们不用怕,咱们是老乡,我也是宋州砀山人。”
听朱温一口熟悉的家乡话,那个姑娘对朱温微微的点了点头。这下朱温近距离看清了那张虽然蒙尘满面却柔美的脸,是她,就是她,就是五年前遇自己擦肩而过连话都来得及说一句的张小姐本人无疑。
多年之后,朱温做了大梁的开国皇帝后,还总是在梦里梦到这一刻的相遇。
相遇后相认相爱的故事史书的写的太精彩了,每读及此都让我心醉,古来历代的美女配英雄都不差不多,不同的是,也许远远没有朱温和张惠的爱情来的刻骨铭心。
因为他们有不相知时单相思之苦,也有相爱相亲的甜蜜,更有20年相扶打下江山的传奇,不幸的是这是他们生生世世第一次却也是唯一的一次相恋,爱完之后,这个朱温,不对,不是朱温,是安禄山将用5000年火烧冰封之苦赎罪。
此世的朱温也许不敢相信,将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自己,后世会有两个伟人高度赞许他。
一个是北宋的名人苏轼苏东坡,他说朱张的爱,令人垂泪。那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与此有莫大的关系,讲到苏东坡时咱们再揭密。
另一个是咱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熟读二十四史,对历代帝王都独特见解的毛主席,对朱温所干的荒唐事没有评价,但对朱温的军事和战功却评价极高,他评价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跟曹操一样的人物,其实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千古之后的朱温应该知足了,因为历史从来没有真相,只有想象。万人唾骂又怎么样?有这两个伟人的认同,可抵千夫所指的雄兵。一个认同功业如曹操,一个认同爱情可垂泪,夫复何求啊,夫复何求啊?!
那我们不禁要问,朱温和张惠的爱情,到底是场什么样的爱情呢?
哦,不对,应该说是安禄山和他的环儿,让这场历经几世的爱情,是如何开始,如何收场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明天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