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宝唐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异国死者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骑着马离开皇宫,郝廷玉把李苍玉带到了熟悉的崇仁坊,来到了隶属于鸿胪寺的典客署。

    虽然郝廷玉还没有讲今天这案子的具体详情,但李苍玉已经不难猜到——和外国使节有关!

    鸿胪寺,本就是主管外交的国家机构。典客署,则是鸿胪寺用来招待异国使臣的一个大型“国宾馆”。

    这种地方发生了命案,势必影响到国家外交和大唐的国际形象。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大案子,难怪会要大唐最高级别的“警察”金吾游徼来插手查办。

    李苍玉一行共有六七人进了典客署,但最终只有他和郝廷玉进入了典客令的官署内先问案情。余下的几名部曲随从,都只留在了外面等候。

    这件案子的保密程度,不是一般的高。

    典客署的最高长官是典客令,官职七品,复姓欧阳五十余岁。得知金吾游徼来了,他连忙亲自出迎,恭恭敬敬的将郝廷玉和李苍玉请进了官署内。

    现在大唐如日中天,在异邦诸胡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数百个国家都对大唐派出了使臣前来修好、通商或是求学。圣人最在乎的就是“名声”二字,对这些异国使臣和学子无不优待有佳。现在却在国宾馆里发生了人命案子,可想而知欧阳令有多么的恐惧和焦急。

    “事情已经发生了,欧阳令不必过份急躁。”郝廷玉劝了他一阵,再就问起了案件详情。

    原来死的是一个日本的学子,汉名叫陈生。尸体于昨天黎明时分在西市被武侯发现,据长安县衙的仵作验尸,是被利剑一击封喉而死,剑上还带了毒。长安县衙发现死者身份之后,觉得案件不简单,于是马上就上报了主管京城大案要案的大理寺。大理寺于是委托金吾卫派出得力干员,专办此案。

    稍后日本使节通过典客署向鸿胪寺提出要求,要将尸体运回典客署由他们自己进行看守,并按自己的传统习俗予以祭奠。

    按大唐的司法制度,案情还没有得到查明是不能带走尸体的。鸿胪寺又不好直接拒绝了日本使节,只向上好汇。于是圣人很快就得知了此案,并下达了严令务必在七日之内抓到凶手予以严惩!

    又是七日……李苍玉心中苦叹一声,都跟七有仇是吗?

    “介绍一下那个死者,陈生。”郝廷玉再问道。

    欧阳令说,陈生的本名叫中臣合渚,是在十八年前跟随第九次日本遣唐使来的长安。那一次日本国派出的副使叫中臣名代,他们是族亲。这些年里,陈生一直留在国子监太学读书,想要考取大唐的进士,但考了几次都失败了。

    十八年!……李苍玉不由得心中暗自思忖,据我所知,国子监的太学,以往一般只是招收王公贵戚的子孙做学生,是大唐的最高学府。但开元盛世以后的太学,却破格招收了很多的异国学子入学读书。皇帝李隆基还特别下令,给这些异国学子发放优厚的“助学金”,好让他们衣食无忧的安心学习大唐文化。

    (ex){}&/  于是两人分作两班,各自办事。郝廷玉还将自己的部曲分了两人给李苍玉,好有个照应。

    李苍玉带着两人,去往陈生的灵堂。

    灵堂里有十几个身着黑衣的日本人,个个精神疲惫,看来都是替陈生守过夜了。其中有三个还是僧侣,在念着经咒。

    陈生的尸体被摆放在屋子中央,穿一身黑色的寿服,头朝北方,双手合掌而放,胸口还放着一把驱邪的剃刀。尸体旁边摆了一张小几,上面放一碗水,一碗饭,饭上还竖插着一双筷子。

    李苍玉大致扫了一眼,一点不难看出,日本的葬礼与中国的传统葬礼,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日本受中国的文化影响,真的是极大。当年汉光武帝刘秀见到日本使臣矮小,就赐给他们一枚金印“汉倭国王”,从此他们被称为倭国。

    数十年前的高宗时代,倭国在与大唐的白江口一战中惨败,从此他们臣服于大唐,并开始派遣唐使来大唐朝贡与学习。了解一些中国的文化之后,他们觉得“倭”字贬义太重,请求大唐改赐国名。于是就有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正式赐其国名为——“日本”。

    凭现在的航海技术,中日之间的海路非常的危险。海难频频发生,但并没有阻止日本的学唐之路。到现在天宝十年,日本已经派出了九批遣唐使。

    每一批遣唐使少则一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无论是大唐的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传统,乃至小到生活细节的桌几碗碟,日本都全方位的学习并仿造大唐。

    日本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平城京”,就是效造大唐的长安城来建造的。直到今天,日本的奈良都还保留了许多的“唐式建筑”。

    看到眼前这一间充满唐式民俗风格的灵堂,李苍玉不禁感慨:虽然我难以对日本人提起好感,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是一个非常擅长学习的民族。现在他们用大化革新来确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开始全方位的向大唐学习。后来他们学欧美列强,用明治维新富国强兵,把中国这个老师打翻在了地上。

    但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除了一些标榜爱国的盲目憎恨,还剩下一些什么呢?

    许多人看到一些明明是唐朝风格的东西,却以为是“日本国粹”。须不知,就连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都曾经是三国时代从吴国传入的吴服。

    甚至不乏有人把我们传统的汉服,都认作是日本的民族服装。

    我们正在努力向世界上的优秀者学习。但我们这个世界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却因不学无术而显得有点缺乏。好像我们现在特别擅长于遣忘自己的历史,习惯用嗤之以鼻来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却诡异的迷恋于异国从中国学去的文化元素。仿佛只要是外国的东西,那就都是高大上的。

    李苍玉因此而想道,如果我把这些事情告诉了我身边的唐人,他们是会觉得可悲,可笑还是可耻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