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茂密的碳基星球。一座座大型方尖塔,在一条蜿蜒于平原的大河岸边高地上建立。
这是人类在碳星平原上的首座大型城市。有核动力综合电站提供能源配备,能够开采矿物。机械加工业,能够生产弹药、车辆发动机,加工轴承。
上述生产、制造、加工能力,对应的是枪械、重炮还有运载车辆的生产。这是联邦在碳星表面定下的工业殖民的标准。
存在液态水且有碳基生命的星球上,人类所具备的生存能力,在能“制造工具、用火”和“赤手空拳”两种不同的前提条件下,是截然不同的。而在“有工业体系支援”和“无工业体系依托”的情况下更是天壤之别。
四百年前联邦空投指挥官,用不着三天,就不得不开启逃生舱撤退,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力量根本展不开。
碳星生态圈内的野兽,有着类似磁云星那种同栖息地共鸣信息链的特征。它们对人类城市,这种能量散失大且吞吐物资的聚集地,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非常敏感。
其食物链的顶层物种到底层物种,有一定的等级次序,会在最高等级的圣兽号召下放弃相互猎杀,对外来的破坏者群起而攻。
这种魔兽之间的等级次序,一直是碳星专家们的研究重点。如果不是这种“跨物种真社会性”现象存在,就算高能量魔兽遍地都是,也挡不住人类这种高等社会性生物的杀戮。
……
魔兽在纸面数据上非常漂亮,但这依旧是兽,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进化出上下信息双向反馈的交流性社会,甚至种族内关系还存在同类大鱼吃小鱼的现象。
碳星是标准的丛林法则。这个法则,决定了大家的方向全部都是叠肌肉、反应速度,对了,脑子也叠一点。但是这些属性点都叠上去后,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属性点越高,在行动、生存时候消耗能量越多。所以生物特性上越来越懒。
例如:地球上猎食动物都是非常懒惰的,它们的活跃只有在捕食和交配时才会发生,平时都是懒洋洋的以节约能量。只要老虎豹子都喂得饱饱,它们能像橘猫一样给你撸。
属性点堆起来,平时不动,该动的时候高爆发。这种猎食动物进化方向,在人类出现之前都是有效的。但是后来人类社会出现了,原始猎人都是在这些大型猎食者状态不佳的时候发起进攻。
非洲人直接把猎豹给跑瘫了,然后不费吹灰之力就收拾掉。其他地区猎人在狗熊冬眠的时候,在洞穴外面挖坑布设陷阱,然后大吼大叫,把那些傻兽喊出来“看星星”。
你这边属性点强,不可能每时每刻、所有年龄段都是巅峰。我这边社会化,老者经验可以保留,幼者可以安全成长到巅峰。你总有青黄不接的时候,趁你病要你命!
这不,碳星上的各个强大魔兽物种也都是这样。
均摘星怎么偷七级魔兽鸟蛋的?直接在下面潜伏,等到母鸟熬不住去出门猎食了,直接上去偷梁换柱。
这两年来,人类探索队怎么获取食物的?等到五级六级魔兽休眠的时候,直接张开制式化工具先进。——伪装网,自动化爆破倒刺,还有强电压。
最精锐的探索者们,敢在圣兽洞穴前面摆下鸿门宴。当圣兽被勾出来闯关成功后,最后又迎来太空舰炮秒杀。
其实,就算不建设工业体系,就这么熬下去,熬个几百年,碳星上各种野兽也都要大规模地消失。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会让人类一方持续不断损失探索者。由于最近太阳系局势动荡,联邦不确定这个漫长过程中,在碳星上的组织是否会出什么意外,所以选择加速建设工业体系。
当然工业体系建立,魔兽有所感应,其等级制度,会让其真社会性激发。其反击的强度也会增大一个量级。
一年前,联邦就询问过均摘星的意见。均摘星的意见很明确:“为了人类大义,正面刚,不必怂。”所以这几年来,联邦就定了这个计划。
而现在均摘星原体还在被押送土之星的路途上,碳星大战役却是按照原来规划进行,已经箭在弦上!对均摘星四号,现在似乎,没法也轻飘飘地掰掉。
……
砥柱城一重一重的城墙内。
这些尖塔楼,像红警的光棱塔一样相互传输能量。而六十多个尖塔同时聚焦四十公里外的目标,煌煌粒子光束能够聚焦五千吨当量的能量。在联邦的计算下,这样的塔林足以克制碳星上的圣兽。
当然,负责调节塔楼的人员是一千年前的高等职业,将军。他们依靠自己的信息光点,导引数千座塔楼的聚焦坐标。
三千年前土之星主导炮兵集团的职业,现在却变成了城市守护职业;而现在拥有领域的堡垒们,却变成了在野外导引天空舰炮的进攻者。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ex){}&/ 联邦对碳星一共发配了六千万土之星变节者,但是几年前探索时代,也只保持了八万人在碳星上的活跃,因为人类在碳星上的物资供应体系只能维持八万人在星球表面探索。
其他人在干什么呢?——休眠。联邦可不会花费大量资源为这些变节者们修建太空监狱。
联邦现在对平民开放的太空航行冬眠技术,通常都是以一个月为期,一个月后就唤醒过来调节两个小时,在整个行星旅途中,也就几次冬眠。若是长期在低重力环境下冬眠,会给神经系统、感知器官带来毛病。
曹新鸿手上掌握的碳星维生技术,可以让人类寄生碳星独有的大型植物。
这类大型植物内部汁液在设施的协调下,可以为人类供应营养液,只需要投送可以对营养液消毒的维生舱,再在植物下方挖一个洞,让纳米虫在底下把维生舱之间的线路给链接起来,就能宅在下面联网做梦。这恰恰是,土之星大变乱之前,土之星民众向往的颓废生活。
但是问题来了。诚然碳星上不需要那么多人探索。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躺着,等着探索的人卖命地积累知识,然后芯片直接获取知识就行了,那谁愿意探索,谁愿意在外面放哨保护领地呢?
于是碳星上就有了前辈制度,休眠者没有权限,越在外面卖命,积攒经验,就越有权限。
实行这个制度的碳星殖民集团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间。而现在工业设施起来后,终于可以支撑数百万人苏醒了。
但是这个前辈制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关联利益体,似宗族关系。却比宗族关系强一个数量级。
长者和后辈之间的关系,是思维传承关系。长者传承自己的思维模式,后辈按照这个思维模式进一步思考。有效的思考,会得到上者的认可,被纳入整套思维模式中。如果长者不认可,那后辈只能自己留着,找新的后辈来接纳自己思维基础。
这么一看:最基层的想法思维,会如同小溪汇入江河一样,汇聚到高层,供高层选择。高层提供了一个初始思维模板后,就不用创新思考了,直接汇总下面人的思维成果就行了。
啧啧,要论这模式的起源,可追溯——宇宙历八42年3月,土之星上,浩北高原战役时期,均摘星五号在神子的逼迫下让出思维模式。啧啧,当年的那帮人,现在到碳星上了。
为什么说这种记忆传承的关系,比宗族关系更甚呢?!
宗族关系取决于血缘,而人类生娃是有限的。兄弟数量两个三个是可能,十个那是了不起的,至于二十个?母猪都没这本事。什么,你说同父异母?同父异母的兄弟可能从一开始就会因为母亲分配家产的问题而内斗。所以血缘为纽带的兄弟抱团是有人数上限的。
而现在这种继承同一位长者思维模式的人,可以无限。
例如现在,在砥柱城中,整个钢铁厂一千多人,都是继承一个长者的思维模式,这个庞大的族系集团,纽带抱团可不是比宗族强悍无数倍!
好吧,其实现在整个碳星表面,所有工程制造的思维,百分之七十都来自于均摘星、曹新鸿两位!而军事工业,军械操作的思维,百分之八十都来自均摘星。碳星生命科学思维,百分之九十来自于曹新鸿。两人是权力金字塔上的顶端。
均摘星下面分成了几十个小族系,分别是装甲兵族系、侦察兵族系、无人机蜂群进攻族系、高速冲击战思维模式族系等等。就是均摘星不利用这个权力,下面那些小族系思维继承者们,也都在强化自己在族系中的威望,进而把均摘星这位大先知的威望捧到了至高。
这就是联邦执政官们为啥,不撤换掉均摘星碳星上总指挥职务的原因。因为不知不觉中,均摘星四号在碳星表面的政治影响力已经举足轻重了。
……
联邦现在于碳星建立的四座城市,已经可以容纳一千万人口。除了均摘星和曹新鸿,以及几位制造师外,权力的第二阶层是一百四十七位长者,继承他们思维模式的后辈有三百八十万人。
这帮人在土之星上没能要到的权力,在碳星上要到了。按照汲月一族开拓星球的法案,他们现在和联邦对话,索取到了管理星球以及太空自由航行等诸多政治权利。
至于蓄积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带领碳星上的民众再度揭竿而起?呵呵,现在哪来那么多苦仇大恨。
目前这些还没有老去的长者们嘴上不会说,但却是心中实话:“咱们现在是开拓新星球的新贵,犯不着为斗争强权,丢失现在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