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将之首石守信恭敬的坐在左边客坐位置,他对面坐着的是文官之首宰相赵普,能让这两位文武百官之首陪坐的只有一人——当今皇帝陛下赵匡胤。
赵匡胤自从前天听了赵普的提醒和建议之后,虽然没有完全听取赵普“走狗烹,良弓藏”的作法,但在心中却被种了一根刺,所以今天微服私访来到卫国公府,是想试探一下石守信。
君臣三人随意聊了几句,赵匡胤叹了一口气,便直言道:“朕最近一想起五代时期手握大军的大将先后有数人当了皇帝,便茶饭不思,安枕南卧啊!”
石守信心中叹息,心想果然如此,眸中闪过一丝决然,突然起身跪下肃然道:“陛下之言,臣听之恐慌,臣请辞马步军侍卫都指挥使一职,以安陛下之心。”
赵匡胤身体一震,他本来只是试探之言,却没有想到石守信二话不说直接请辞军职,心中顿时大为感动,而且还有些愧疚,连忙起身将石守信扶起来,激动的说道:“爱卿与朕情同手足,朕自是相信爱卿对朕之忠诚,只是开国以来统兵大将不止爱卿一人。”
“陛下不用为臣解释,老臣一直知道陛下的难处,早就想着请辞,但事关重大,所以迟迟未下决定。”石守信起身,一脸真挚的说道。
“好,好,朕绝对不会亏待你的。”赵匡胤听了之后,越加感动,只是旁边赵普看着石守信一脸惊疑不定,眸中深处满是怀疑之色。
“陛下,老臣心忧陛下之忧,费尽心思替陛下想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石守信紧接着又一脸肃然道。
赵匡胤精神一振,好奇道:“哦!爱卿速速说来。”
石守信微微一笑,道:“陛下可将臣和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赵彦徽、罗彦环等在军中威信极高,且手握重兵多年的大将召集到宫中宴请,待酒意渐浓之时,将心中忧愁说于众人听,到时候臣带头表示请辞,料想其他人也不敢不请辞,这样一来,既可保存功臣老将富贵荣华,又可以解陛下之忧愁,更可避免朝廷和军中动荡。”
赵匡胤闻言,顿时眼睛大亮,欣喜道:“爱卿此计甚妙,可谓是杯酒释兵权。”
旁边赵普却是身体一震,因为这个计谋是他早就想好的,不过这是他准备的下策,按照他的计划,如石守信、高怀德等军中威望极高的开国大将都应该找借口或杀之,或打进大牢,或发配偏远之地,他也一直试图劝说皇帝这样去做。
(ex){}&/ 赵匡胤越来越好奇:“作画之才也就罢了,于国无大用,可这谋略之才却是朝堂之上最缺的。你且说说,此子怎么就谋略不凡了。”
石守信肃然道:“陛下,之前臣本来是想考教一下此子之才,便说若朝廷有心一统天下,结束天下多国战乱不休的局面,应该先对哪个国家开战。此子沉思片刻之后,分毫不差的将陛下带着我等商议多日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八个字说了出来,而且解释的也极有道理。”
“竟有此事?”赵匡胤与一脸震惊的赵普互视一眼,脸上满是吃惊之色,要知道这八个字可是他带领几位重臣商讨验证数月才定下的方略。若不是石守信说此子是出自寒门,他还真怀疑此子是几位重臣家中之子,从其父亲那里听到的。
“陛下,此子在这八字之外,还说了八个字。”石守信不遗余力回报着黄知轩。
“哦!此子还说了哪八个字?”有了石守信刚才说的那些话,赵匡胤对这八个字充满了期待。
石守信神色凝重的说道:“先富后取,攻守并举。”
赵匡胤和赵普闻言,略一沉思,便是心神一震,眼睛亮如灿星。
这八个字简直太符合当前大宋国情了。
石守信由衷的感慨道:“臣当时听了这八个字之后,略一琢磨,便感觉这八个字简直就是为我们大宋眼下情况量身定做。”
赵匡胤和赵普重重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他们三人却不知道,在原本历史上,这八个字本来就是他们后面想出来的,只不过是在将蜀国攻下一半的时候,西北党项人扰边,北方辽国和北汉蠢蠢欲动,当时大宋君臣为了避免三线作战,且朝中粮草和财政吃紧,才想到这八个字的计谋。
“此子叫什么名字?现在何处?朕要见见他,听他亲自解释一下‘先富后取,攻守并举’具体是何说法。”赵匡胤迫不及待的问石守信。
石守信立刻说道:“可能还在臣的府中,臣这就安排人去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