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天前,经过大宋君臣商议讨论,最终定下‘先南后北’和‘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今天商议的则是先打西南边的蜀国,还是打东南边唐国的问题。
经过刚才众人一番激烈讨论,最终赵匡胤拍板,决定先攻打蜀国,主要理由就是蜀国军力和国力相比南唐要弱一些。
开始统一天下的征途,首先攻打蜀国并不是赵匡胤的突然萌生的想法,赵匡胤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其实已经有反复的思量,今天和自己依重的臣子们商讨过之后,最终做出了决定。
如今大宋国力日渐强盛,兵锋正悍,之前后周柴氏本来就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大宋立国五年的休养又更进一步。
当然,大宋还远未达到国泰民安、兵强马壮的地步,但在君臣共同努力下,粮草积攒了不少,兵甲军械也准备充分,再加上赵匡胤性子宽厚,朝堂气氛和睦,君臣一心,貌似也的确到了迈出统一天下的第一步了。
至于这一战要征调多少劳役民夫,调集多少大军,战后多少民夫回不来,多少将兵战死沙场,付出多少代价……开玩笑,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打仗哪有不耗费钱粮国力的
“如今我大宋已灭荆、湖,占据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蜀国与唐国的联系,攻蜀时机已经成熟。传令,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半年内,必须打探到蜀国边关军寨虚实,以及山川险易,并加紧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命西南诸州抓紧时间造轻车,以供山地输送之用。设西南转运使,作攻战的物资准备……”赵匡胤最后下达了命令。
副相王溥有不同意见,刚便据理力争,可是赵匡胤不听他的,此时又咬牙道:“陛下,蜀国位于天险之地,地利优势明显,又有天府之国美称,百姓富足,粮草充盈,臣以为此战太过凶险,若不能在半年内灭了蜀国,我大宋耗费钱粮何止巨万,臣担心会伤及我大宋积攒的元气,故臣以为,还是先打南唐之国为上策……”
赵匡胤心中有些不耐烦,但面色温和,说道:“爱卿不用多言,朕意已决,按照朕刚才所说,诸位各司其职,去做准备吧……”
……
……
众臣散去之后,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留了下来,神情肃然的向赵匡胤深深一礼,道:“陛下,臣有秘事要启奏。”
赵匡胤有些意外,下令让殿内的内侍和侍卫全部退下。
只剩下皇帝和宰相二人,赵普突然向赵匡胤跪下道:“陛下发兵统一天下之前,却有一事必须先要做,否则大难临头,社稷难存。”
(ex){}&/ ……
……
卫国公府,石守信自从听了黄知轩所言‘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之后,心中一直思量此事,越想越感觉这个故事与当今皇帝陛下面临的问题和性格实在是太相符合了。
“这小子为何会说出这样一个故事,难道真的只是巧合?”石守信试图回忆那晚上黄知轩喝得酩酊大醉时说这句话的情景,只是他当时和黄知轩状态差不多,除了这五个字之外,其他的一概想不起来了。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中的巧合,此子的确是不俗。”石守信最后暗忖道。
“老爷,四位如夫人又来找老爷了。”管家在门口禀报。
石守信顿时感觉脑壳疼,这四个小妾已经是第七次来找他了,苦笑道:“去让保吉到向阳镇一趟,请黄知轩到府上给四位如夫人作画。”
管家离去之后,一名幕僚走了进来,对石守信行礼,说道:“公爷,您昨天安排让打听注意的事情,宫里面有消息传来了。”
石守信神色一凝,挥手让所有下人退下,那幕僚才低声说道:“今天公爷等人与陛下在文德殿议事之后,宰相赵普留了下来,并且让陛下挥退了所有内侍和侍卫,陛下和宰相大人密谈一炷香时间,期间有人听到陛下呵斥宰相大人,不久宰相大人退了出来,但宰相大人神色并无忧郁,反而有喜色。”
石守信眸中精光闪动,沉思片刻,道:“陛下那里事后是什么反应?”
幕僚低声道:“从太监总管王继恩那里花费五百两黄金买来的消息,陛下坐在御书房,在纸上写下公爷您和另外五位统兵大将的名字,盯着看了足足一个时辰,好似有什么事情犹豫不定。”
石守信瞳孔微缩,在幕僚面前也不露声色,但心中却长叹了口气,暗忖道:“即使没有黄知轩那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我也早就应该想到的,毕竟唐末以来五十多年中,有太多的武将谋反先例摆在那里,更何况陛下自己也是……”
……
……
ps:苦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虎郎鞠躬拜谢诸位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