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锦州护卫队三个师包围了盛京,掘壕围困之事完成后休息一天的那一日,正走在将进入草原的最后几十里时候,豪格闻知前面有上千护卫队步兵哈哈大笑的心理肯定是可以理解的。但满清的骑兵大队能跳开护卫队骑兵的围堵、追击,反而让一支步兵给截个正着让人不大讨理解。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当初祖大寿交代满清的小皇帝福临在盛京要下月入关时,询问了一些满清高层人员性格后向沈磊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同时也向四五六三个师组成的联合指挥组通报了这个计划。
按护卫队作战条列这样的计划由双方协调就可以,只是沈磊在济州岛属于来得及请示的范围田顺平才请示的。对这个计划四五六三个师的师长有些不同意见,也有人认为可以各师骑兵分开行动。
但田顺平计划解释他的步兵可以封锁锦州西边的几个通道是路近又口子较狭小,反之再北边的几处通道宽阔,仅一千多骑兵可以打败对方却不可能抓获分散逃窜的所有清军,不似他这里将路一堵虽抓不住对方却可以将对方留下来由骑兵背后包抄。
另外三千骑兵不可能所有的通道都驻守,顾此失彼还不如合兵一起,不发现对方则罢,发现对方就可以完全入歼灭之,加上他的步兵参与封锁三个口子把握也大许多。
这打仗就如打牌,田顺平的计划虽为他自己抢一份额外功劳,但计算方面确实是最为合理,得分最高,获得了沈磊及四五六师大部分人的赞成。
这是护卫队方面自己的猜测、计算设定的截住福临一行的办法,完全是凭已知条件分析出的最佳方案。这还是建立在二大基础上的,第一个基础就是护卫队战斗力超过清军几倍,用一千步兵也能挡住五千以上清军骑兵的拚命进攻。
没有这个基础这个计划应该脱空一大半,仅凭三千骑兵照顾不了广阔地域。不过也得有第二个基础这个计划才成立,这个基础就是福临会从护卫队布置的方向走。
因为盛京去北京四个方向都可以,如向东去朝鲜乘船;向南再折向西;直接向西;向北绕大弯子再入草原。这四个方向田顺平排除了向东乘船不保险,向北绕大弯子太费时,但这样排除不一定绝对没问题,只是根据条件判定可能性极小,属这个计划能成功的基础之一。
田顺平如此考虑,代善、济尔哈朗等人后来加上孔有德也是同样考虑。去朝鲜要乘船渡海既怕被护卫队发现可是真正无还手之力外,还怕朝鲜人不可靠。同时绕大弯子费时太多也不肯选择,最后估计对方骑兵应该主要关心向西直入草原之路,济尔哈朗认为向南贴近锦州再向西应该最出其不意而最保险。
如此决策乃是护卫队三千骑兵主要是在盛京西边晃荡,满清方面地理再熟悉也无法掩盖大队人马经过的行踪与痕迹,反之向南走此时尚未有护卫队占领,属于清军的自己人地区,行动自由保密容易。
(ex){}&/ 济尔哈朗这样想很正常,此时他的队伍中不算小皇帝,还有大多数满清高层的子女与老婆,不管己方骑兵比对方多一倍,打起来可能会轻松获胜也无法冒这个险。
等护送任务完成不管怎样双方骑兵碰撞一下总是好的,如此才能了解对方实力,不至于被对方的虚名吓倒。还有知道对方战斗力也可能对是否重新夺回辽东,及是否对沈磊妥协等问题为满清方面提供依据。
正因为济尔哈朗的安排豪格的二千人迟迟未发动攻势,而是等后面的人赶上来排成更宽的队伍并休息会儿才领着二千骑兵向一师二营的队伍逼近。
一师二营乃是田顺平派出来封锁这里通向草原之路的,他的计划有为她一师争取功劳的,也是确从实事求是出发的,一师的步兵人数不多,更加不可能赶到盛京那边去堵口子,最多派出三个营在锦州附近通向草原的通道上设防拦阻一下对方五千人以下的骑兵。
这还是对方欲安全护送过大批非战斗人员情形下的阻拦,真是三四倍骑兵用步兵拦路除非百米以下的通道,不然这机动力肯定是不足将对方全都拦住的。
当然护卫队干部士兵对拦住清军就是一比十也不怵,屡战屡胜还以弱胜强多让干部们豪情满怀,士兵们常听干部们想当年的言辞仗没正经打过胆气却比他们的干部当年还肥。
他们的干部此时虽牛皮哄哄,开始几战完全是战战兢兢,乃是一次次胜利才让他们自信的。这就是强军的好处,老前辈的荣光让后来者也沾了光,正因为宣传中护卫队可以以一当十新入伍士兵也真信,所以这次以一个营步兵为单位派出来截住通向草原的路没有士兵担心胜负。
这个营与其他二个营的任务是一样的,就是封锁道路。因为路程近一点已经到达二天了,正等得心焦担心清军不从他们守住的路走,而且这个可能比较大还无法争取的,不可能去邀请清军过来,另外为保密清军未来前他们还不能露面,躲了二天见清兵正式出现才在当路列阵的。
虽然只有一个加强营五个连十五个排近一千人,看到清兵走他们把守的路士兵们根本没有明军的畏惧,一般新兵的忐忑,只有兴高采烈觉得勋章在向他们招手。。
此时二营的所有士兵就在三百米左右的口子排成一字长蛇阵,就这样也只有三排人外两边的山头并不高峻,真是骑兵欲逃无法完全阻止。
不过骑兵也不可能上山,此处坡不大深入一些只能弃马了,因为越深入林越密,不大好走,如无马入草原行动就太迟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