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沈磊要在李自成与满清后面做黄雀,但他的这个黄雀决不是指在他们决战时突然出现,打他们措手不及的战役级黄雀。
这样的黄雀不仅沈磊不想做,实际上做不到。因为满清是有吴三桂掩护并告知地点、时间等才能悄悄接近,直到发动突然袭击。
这在几十万人的大战中已经达到极限,还亏得吴三桂为清军掩护,还都是熟悉当地的人,加上李自成竟然没有防备这双方合作对付他,至少应该有的警惕与对四周监视也没有才被打个冷不防。
可沈磊让护卫队到这里来当黄雀一不知何时开战;二不晓何地开战;三不熟悉地形,如此一来什么时间赶到战场;具体什么位置;好不好埋伏或在什么地方好埋伏等等一团糨糊,再说等清军出动再从背后掩杀也没有时间,天黑了。
当然若知道时间地点等要素伏击败退的李自成肯定行,问题是沈磊此时不想削弱他,至于伏击清军因为在山海关附近也不大好找能伏击的地点。
况且沈磊要做黄雀乃是战略上的,所以不会想方设法在双方之战中捞好处的,所以知道李自成与吴三桂决裂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启动甲号作战计划。
这甲号作战计划是从济州岛派出三千骑兵乘船在天津附近偏僻地点登岸,乘此时混乱悄悄或者至少不暴露身份前往昌平一个偏僻山村潜伏起来。
此举乃是沈磊为了截住李自成逃亡时携带出京的银子,这批银子不知多少但下落后面不见记载。而这批银子即便是只有一千多万两也有个三五百吨的重量,这么多银子李自成运输困难,如不截下很可能如张献忠沉银一样的埋在什么地方至今无法出世也有可能。
而且他从大明皇宫掳走一些珍贵文物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任其带走一来会损毁严重,二来被掩埋也是不好。另外被清军夺走增加他的财力,使得战争潜力增大,所以沈磊决定动用骑兵将之截下来。
虽然不清楚李自成从北京搜刮了多少银子?以什么形式运输?走那条路?有多少兵力护送等具体情况,但沈磊知道这事一定会发生就够了,而时间点也不必多猜测,应该就是李自成在一片石败逃回北京后几天,到他自己也逃出北京之前。
至于多少银子财物无法预知不必关心;什么运输方式只有骡马大车;走什么路不知道方向只有向西;护送兵力不管多少对运输队伍袭击终究有机会。
因种种考虑,加沈磊看了自己队伍的骑兵训练报告后,下了决心,于一年前找到了昌平的一个山区小村为基地准备了起来。
找这样一个小村实在是太容易了,昌平作为满清三次入寇长城内,二次杀到京师的重灾区有太多的村子的人口不是被杀就是被掳,几乎全灭了,剩下的人大多数也逃避四散。
这里的人成为移民去了台湾的人虽不算多,主要是在清军肆虐期间无法过来收集人口,等事过愿走的人不可能多了。好在去台湾的人都有登记,找一下还是有合适的人选,现在这些人当然知道沈磊的实力及记他的好处,一说就愿意配合。
(ex){}&/ 接下来就是这次骑兵队的任务,将李自成好不容易搜刮到并不可能留下的财物截下隐藏起来。虎口夺食他不怕,怕的是上面一系列环节有点不可思议,更关键是未发生却作为作战依据制定了作战计划,让看惯沈磊未卜先知能力的晓杰还是有些担心万一了。
当然此时他一到顾不上休息,询问了先遣队后已经放下心来,因为前面的一切都如沈磊的预测,没理由李自成还剩下弱势兵力会坚守北京,这一来晓杰才放心地去休息了。
晓杰的骑兵队还真是赶及时了,次日先遣队从京城内线知道李自成正在办登基大典让他担心事情有变化,再过一天京城传来李自成收罗车辆的消息让他松了口气,因为这前后串起来对方确实要跑路。
于是第四天晓杰就让骑兵们做一下适度活动,预备行动了,而等到第六天传来一支有二千辆车子的近万人队伍出城向昌平方向而来。
这时已经完全确定必然是李自成先将财物运走的队伍,因为在京师周围再找不出如此多车辆,时间上也紧张了。还有满清与吴三桂什么时候追过来不好说,乘此时这里还在他自己手上先运走比较保险。
可以确认却不必骑兵马上动身,因为这个队伍速度不会快,另外也要离京城稍远一点挑个好地点才行。而这要先遣队再次帮助了,他们已经将这里的路线与地形摸透,于是骑兵队临时指挥小组、几个参谋、先遣队几个相关人员聚拢了开会讨论对方走那条路就在什么地点动手的利弊。
这次会议尚未能决定伏击地点,主要是对方路线未曾明确,决定太细有点空对空的感觉外,可能的伏击地点太多也是一个难处,因为不必要讨论马上会排除的那些地点。。
次日传来消息是这支队伍只前进了五十里,同时对方的路线也进一步明确,于是众人再次研究伏击地点,第三天这支队伍过清水镇向谢家堡而去,此时可以确定对方路线,伏击地点也可以定下来了。
于是骑兵队即刻出发,向一百五十里外伏击地点而去。这里重载马车与单人骑马的速度就体现出来了,由于骑兵队斜向而行当天走一百五十里已经卡在对方第四日行程的半路,一场伏击战就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