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恶霸地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零七章 视察到达马六甲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马尼拉沈磊肯定是不会只接见体制外人代表与大部落代表,召集吕宋区临时委员会包括冯元礼等干部开个座谈会了解一下情况及他们的想法也是必然的。

    这里将来肯定会设一个省级机构,计划是吕宋这边加大批岛屿设一个省,婆罗州算一个,澳洲算一个,苏门答腊算一个,巴布亚算一个。但这此时还是设想,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还根本不知道。而这吕宋大区已经算是最重点安置地也不足百万人口,省城所在地也还在考虑,所以只有一个临时委员会。

    因为如此这次座谈会省城所在地,工业区所在地等问题也是要讨论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马尼拉不是这里中心地点,仅是西班牙人为与大明贸易而选择的地方,不必要一定选它。

    还有就是这里的矿藏、民族、地理、气候、物产等看文件了解不少,但不及这里已经工作数年的干部,他愿意听听他们的方方面面的建议与设想,反正此时这里一切都是草创,修改一下计划没什么代价。

    因为茶话会、座谈会多,沈磊在马尼拉呆了三天才离开,之后一路停靠一些安置点上岸视察一下,顺便看看自然景观与尝尝各种特产,出访船队的方向是沿巴拉望群岛,过婆罗洲到曾母暗沙边缘的廖内群岛安置点视察后,直奔马六甲出口处的新加坡。

    这里是沈磊决定重点控制的地点,虽说进南海此地并非唯一通道,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就选巴达维亚作总部,商船就走旁边的海峡,但进入印度洋肯定是这里近许多,特别是苏伊士运河一开通会相差更多,因为不必再绕道非洲好望角就能到达欧洲了。

    苏伊士运河区暂时不必考虑,至少属于第五步计划时的内容,但马六甲控制权必需控制在自己手上,包括一个巴士地峡也是比较要紧的地点,而且那里的北大年等地华人不少,已经成为安置区之一,就是当地华人富商虽欢迎华人政权但多大热情似乎不多。

    如此态度乃是此时欧洲殖民者势力在这里仍显不足,各方势力对华商还比较优容,华夏自治会占据这里对改变他们的处境没多大帮助,仅同一血缘与文化对他们而言份量不够。

    对此沈磊也没什么好办法,最多在引导他们在集约化经营及引导他们进入实业上作些功夫。过去这些人主要从事商业也有实业难进入或不保险、不熟悉等问题,现在这些障碍没有了。

    为此沈磊在北大年召集了泰、安南、本地等多处地方的不少华人、华裔中富人开了一下午茶话会,还设宴招待了他们。

    在茶话会上沈磊开宗明义、开诚布公地说:

    ‘南洋也是中华民族的栖息地之一,每逢动乱多少有人避祸南洋,特别是南宋末年逃亡的人不少,而这也促进了南洋的经济与文明发展。‘

    (ex){}&/  这个表态让他们这些此时失去国家庇护的人最为动情,如孤身荒原见到了家的屋顶。另外他们对沈磊推荐的经营模式也愿意试试,因为他的模式新颖与陌生,但这是白手起家,比他们富几百、几千倍成功者的建议,肯定有道理在的。

    沈磊的讲话有理有情有节,加上他的权威性受俞承业之邀来参加活动时不以为然的众人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华夏自治会的建设,成为华夏自治会的一分子,这一来这茶话会与后面的宴会一点也不是浪费时间与食材,另外当场就有人向沈磊提出商务合作,将进行物资交易。

    这效果让组织这次活动的俞承业大为傻眼,他作为南洋地区负责人也曾多次对这些人宣传过,可效用不到沈磊此时一席话的零头。这是他不了解沈磊的榜样作用,还有沈磊身份的面子作用,而他这两者都是无法放在一个层次。

    与这里的富人见面并取得极好效果外这里的港口与军事要塞工程也是沈磊视察的重点,造要塞虽然笨一点有了要塞也是可以让欧洲人有所忌惮,而且几个口子建造了要塞也能解放舰队的机动力,有水泥也比这时代同等建筑成本节省六七成。

    正因为火炮技术、成本有较大优势,城堡建造也有技术、成本优势沈磊才决定几个进亚洲的口子建造要塞,平时也可作为巡逻舰队基地,而代价也不大。

    此时这里的要塞也是刚建成,守卫的人不多,但炮已架起不少,新生产的五号炮粗大的炮管对着航道让沈磊也有点欣喜异常。

    五号炮的威力在沈磊看来差不多达到后世155榴弹炮水平,比不上真正的舰炮但对付此时的木头千吨左右的战船威力已经有些过剩。

    另外欧洲人暂时也搞不出铁肋骨,加上解决了第四步的统一任务他准备狙击欧洲的殖民主义,不仅南美会扶植起独立政权,至少南亚如印度地区等不可能让欧洲人立脚的,这一来英法要成为世界数一数二大国根本不可能有一丝机会。。

    而且他不仅会保持中国传统的瓷器、茶叶、丝绸等产品的绝对优势地位;他开发的钟表、玻璃制品、肥皂等工业产品,还会大力发展钢铁冶炼、棉毛纺织等产业,根本不会给英法等欧洲人走一边拓展殖民地获得低廉工业原材料,一边拓展工业向殖民地销售,发展国力与工业水平的。

    这一来这些国家能造出鸦片战争之后水平的战船还得推迟,所以这火炮若不思进取三百年后仍然能用。不过这仅是一个静态估计,随着沈磊点亮科技树有些技术包括观念会大幅度扩散,他自己就准备尽快建造铁船还是电焊工艺的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