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沈磊的指示沈三林立刻领会,在点醒吕才根后随即去胶州求见知县李云生。他的求见马上获准,原因是沈磊虽有岳家庇护但对县官每年该孝敬的也没有少过,在知县眼里属于上路的,而这些事由沈三林在办。
正因为如此沈三林上门求见知县也不摆架子,反正真有事也不会白忙乎,比其岳家在胶州比较强势这个大财主倒是一点也不仗势蔑视人。
其实这是沈磊不愿省小钱而可能多出事端,一切按大明这里的惯例走,虽然他宁肯按章纳税赋,却是为正常形象只能行贿后少交了大部分钱。对此他再反感也一直在做,因为不如此反被他人视为不正常,岳家也觉得丢了他们的脸。
这明显坑国家或坑农民的行为才是有权有势人的专利,既然如此沈磊也只得循俗。而有了经常打点关系沈三林第一时间见到了知县并告知了沈磊的意思,这让李云生一时愣住以为梦中。
之所以会愣住乃是人之常态,他作为官员当然知道济南已破,心里也担心胶州会不会受到攻击,好在这几天没消息清兵过来才稍放心。那知沈三林过来对他说有清兵突然袭击前口子村被打死不少,割了较完整首级七百多,要与他商量如何报捷。
这消息比晴天霹雳还骇人好不,一个宁远大捷才二三百首级,清军两次入侵与关宁铁骑及卢象升的天雄军大战只怕也没杀死这么多清兵,你说李云生肯相信不。
还好沈磊也是有点实力的,李云生听传闻说他在台湾声势不小,沈三林又孝敬不断,好说歹说才随着去了前口子村看到了首级、马匹、刀枪、旗帜等实物才相信这是沈磊不欲招摇才让出来的功劳。
看到实物李云生才同意沈磊的安排,找上灵山卫指挥使及胶州守备等人商议,最后才议定这样一个故事,即清军误听人言突然袭击前口子村,村团练吕才根顶住进攻并向胶州求救,知县李云生会合灵山卫指挥挟使陆承祖及胶州守备等共兵力五千兼程赴援,差点儿全歼清兵,其中灵山卫斩首五百多,胶州守备斩首二百,前口子团练死伤惨重,但反击时斩首数十。
这个故事很完美,也符合逻辑与常识,或者至少说得通,由胶州知县、灵山卫指挥使分别上奏经通政使交上后皇帝与内阁都是既兴奋又不敢相信,实在是这个战绩太辉煌耀眼了。
在派出使者验明首级、旗帜、刀枪、盔甲等全都是真货后邸报上就大登因之而升官的人,包括李云生也在特例升官之中,连吕才根也升了守备,只不过驻地仍然在前口子村,只不过有个官方身份武装力量可以更公开出现外,还将缴获的刀枪、盔甲低价处理了。
这是沈磊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另一个是混淆黑白此时还不见效果。这是因为豪格离开,副将遵命与岳托会合时再不撤走太迟,觉得没有人能伤了五千人马,岳托以为他抢到什么奇功竟然一声不吭先退回去了,心里十分火大故也没细察带了掳掠的人口也回去了。
(ex){}&/ ‘这话有些道理、、、只是、、、只是老十四去会不会有风险。‘
‘对、对、、、就是有点怕扣人、、、不如、、、‘
多尔衮一说众人以为解释得通,但担心多尔衮去台湾遭扣留,对此多尔衮倒是自信,开口道:
‘会扣人早上门问罪了,真问罪咱们还不是多少要道个歉?赔点钱?主动上门道歉那可能会扣人?只会让沈子坚的疙瘩多少消一些,弄好了还能加深关系。‘
‘好,老十四辛苦一趟,四哥承情了!‘
多尔衮言之成理,皇太极一言而定。于是多尔衮开始联络海洋岛欲去台湾拜访沈磊,因满清没大船及不认识路租海洋岛大船走一趟。
满清可能派人到台湾沈磊早已料到,反正此时尚未到破裂之时,他指示海洋岛若有此事可允之,但费用必需要收。有这指示海洋岛管事故作迟疑了好久,在收了不菲礼物后才对多尔衮的使者说自己未获允许担着干系,这租金可不敢免,也有个理由。
对此多尔衮的使者十分高兴,此时怎可能等海洋岛来回请示,他也是办妥此事就行,钱不钱没关系,办不成事才糟糕。于是二人约定租金、日期、地点,这一天一艘平海进入辽河接到了多尔直接返回台湾。
一条平海载多尔衮随行数十人十分宽敞,乘在船上多尔衮十分感叹。满清这里只有孔有德逃跑时带走登州水师的一些年久失修战船,虽然也有超过百吨的这几年下来成为烂船板了。
实际上满清别说造船连修船也没有能力,更关键是没这个财力,因为造船工人可以向朝鲜要,可造船建了水军只会削弱满清的兵力外,水上作战也没有优势。
这是满清无法兼顾的苦衷,所以多尔衮见到平海十分羡慕的,而且以为这平海乃是天下最大的船了,还有船上的火炮也让他眼红。。
满清有孔有德带去的工匠,于铸炮还是傻大粗,虽然比缴获的毛文龙部的佛郎机威力大,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一下质量台湾生产的佛郎机真是轻巧不漏气还操作容易,连大明生产的也远远不如。
正因如此多尔衮此行还有拼命交好沈磊,欲采购一些火炮之类武器的想法。他这样想乃是毛文龙时能买到证明沈子坚不拒绝卖,此前与海洋岛的管事提过几次没有成乃是阎王好见小鬼难搪也不一定,索性见到主人问明条件也可回家后与四哥等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