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恶霸地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八八章 李琪单身赴台湾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尚可喜是在崇祯六年十月才投台湾,等事情传开沈磊青冶父子写信询问已经在崇祯七年。后面岳父欲将庶子弄到沈磊这里他也无法生硬推开,毕竟现在黄河运送移民有岳父不少关系无法一推了之。

    人情无处不在,关系莫论中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沈磊前世也是对有些同学羡慕妒忌恨过,叹社会不公,现在轮到他卖人情了,不少人进入更好位置实际上也是有人向沈磊推荐与要求来的。

    这用人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事,不比机器上零件有各种指标。而用人如用了赵括打了败仗成为纸上谈兵;用了诸葛亮成功了便赞叹他能未出茅庐就能三分天下,但在成功失败前根本没什么依据,事实上仍然是以成败论英雄。

    这是闲扯,沈磊接到岳父欲让其庶子来台湾找份事干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这一来是看在双方合作紧密,又是十分亲近的亲戚面上,还有就是这二人岁数不大,好歹也是识字的人。

    现在台湾虽然有进士来投靠,但仅是一个胡文东此时在巴达维亚,下面倒是耿仲明、尚可喜带来的举人共有五个,原来台湾只有童生多一点,来得是读书人终究也是需要的。

    即便是沈磊一开始就重视教育,但他培养出的童生级别的人才到现在也不过数百人,分散在工业、商业、政务与教育、军队实在不算多。特别是下南洋各地机构需要的文职人员不少,好在军队的干部现在少说能识二三千字,完全能临时充当民政干部用的。

    现在台湾最不缺识字而水平不大高的人,不过这已经有翻天覆地变化,如大多数工匠们虽只识得一二千字加学会简单计算,已经让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因为一张简图加标上数据他们就完全可以依图施工了,不再是死记祖传手艺。

    还有炮兵就是给满清或大明的军队同样的火炮也是斗不过护卫队的,因为护卫队训练有素外还识字与学过相关知识,知道炮弹为什么落什么地方,能通过计算达到目的,而不是如满清、明军只能直射或毛估估瞎碰。

    说这些只是说沈磊深知知识才是力量的真实性,而岳父二个庶子之前与他关系冷淡,他从自身利益也是不会绝对拒绝,只有安排上会有些区别。如这两人实在是草包他也会给予较高薪水弄个闲职养起来,真有本事提拔上肯定也会优先一点。

    不过沈磊与青冶父子通信往来即便是有哨海定期来往前口子村也是大半年工夫才议定,等青萍的异母弟弟到达台湾已经是崇祯七年年底了。

    后世一天电话搞完,二三天赶路到人的这点事花费了大半年才完成让沈磊唯有无言以对。这也正是他没有几十万军队不想上大陆的原因,单有强悍军队打仗能嬴,可没有守备部队只能打下一个地方招兵买马、招降纳叛整理出一支守备队才能继续作战,要爽快一点不可能。

    (ex){}&/  还有据说大明向外出口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全都在台湾交易,为何如此传说中有几种说法,但沈磊他能从这方面挣了大钱是肯定的,如此算起来不计土地收获仅此每年就有百万两银子。

    这个收入让李家人都是大为吃惊,每年超百万两银子收入的在大明也是少有,加上知道沈磊已经多次打败西方人,在台湾有足够的自保之力,如此实力不仅李父动心李琪也一样动心,这才来了台湾。

    百万人口可抵大明七至十个普通县的人口,李琪自觉他少年时虽不大懂事,唯一一次与沈磊见面不仅冷淡还有些冷言冷语,但这已经十余年前了,沈磊、青萍不可能如此记仇。

    再说在大明这里基本上没有机会,去台湾有李父这岳父的面子终究不会太差,大的希望没有混个等于县级官员的职位李琪觉得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自己多少算读书人,懂一点官场运作,双方算是至亲还有合作经商的关系在。

    李琪也是想振作一下才下定决心不顾母亲劝阻来台湾的,只是从他只身而来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能否留在台湾,及对台湾的生活条件信心不足。

    这二个担心第一个是双向的,有对沈磊是否真愿意他去台湾的不大自信,因为双方的关系确实有些尴尬,表面接受实际上冷处理也是可能。还有就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即便是沈磊看在岳父面上对他的工作安排还算可以他也做不好,如此的话他还是乘早回家。

    为何如此乃是前者受耻辱,后者被人看不起,还是早点回家,不是真缺饭吃。李琪担心在台湾呆不长是独自来此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台湾可能太原始,生活条件太差,不如让夫人带孩子留在父母身边,自己在这里干事若称心也可以讨个小妾的。

    这是这时代外面做官、经商的比较常见的惯例,大多数在老家留下老妻算是侍奉公婆代自己行孝,这一来孔子的父母在不远游就有了借口,如陈世美虽虚构人物,但他这样只顾自己考试几年不回家的人很普遍。

    不知道在台湾前途轻身而来是最简单的,就这样李琪从父亲任地回到胶州,再去了前口子村候船到达基隆。到了基隆觉得港口不小,如他乘船来时的平海型也不少。。

    上了岸不见街市被直接领进沈磊的小院觉得这小院比他这些年随父亲官员调动不断搬家而住的官邸好许多,主要是家的气味浓郁,没有客居那种舒心感。

    见面时李琪规规矩矩先行礼叫了声姐夫、姐姐,然后是几个小孩过来见舅舅,相当融洽。晚宴上山珍海味不少,让李琪一下安心不少,他也算是见过场面,这样的菜蔬难得尝到所以以为姐夫、姐姐真心接纳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