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救济陕地为主的灾荒更主要是一个长期加越来越重的任务,不能亲自去散发救济粮,并借此用以工代赈方法重建这些地方农田水利、公共交通、基本建设、绿化等事务乃是出力多而效率差的举动。
如沈磊纯提供粮食不知有多大比例到最需要的灾民手上?就是由他组织分发粮食真救了命可也可能让人产生依赖性,比以工代赈即便是多用一些粮食就能让这些地区慢慢稳定农业生产,甚至是灾期一过粮食产量有大幅度增加的办法差太多。
可惜这是官府根本不可能让他如此‘邀买‘人心的,因而他的办法是加大从黄河运粮,不让灾区粮价暴涨。其次是以招人垦荒、干活的办法将一部分人用运粮船带回来,然后用大船运送台湾。
因从黄河运出的灾民增加较快,崇祯二年台湾移民到达人数就超过了十万。这还是辽东难民大幅度减少的情形下取得的,不过辽东移民还有最后一个高潮,这个高潮乃是不久东江镇崩溃时了。
这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留下的余祸,东江镇由毛文龙一手拉起来的,他一死人心散了,继承者又没有足够的权威与手腕。当然朝廷当政者也无能,在袁崇焕死后将人心收拢,将人事重新布置一番。
与历史上不同,因有较丰足粮食与强大的武器此时东江镇人口比历史多,地盘比历史大。特别是在崩溃时他们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去台湾。
为了招致一些百战老兵充当下南洋的辅助兵力与开路先锋,沈磊此时已经布局,向毛文龙手下大小军头士兵传递了一个讯息,若他们有一天无路可走台湾愿意收留他们,军饷待遇保证比他们现在好一倍以上。
这个讯息一出都是辽东人的东江镇暂时有各种牵绊与去台湾毕竟人生地不熟而不大动心或下不了决心,可各部也有几个光棍或对东江镇悲观失望者、与上司同僚矛盾很重者偷偷逃到海洋岛。
只是要逃到海洋岛也不容易,零零落落的人到了海洋岛根据沈磊指示冯元礼也没有照单全收,汰弱留强后先放在海洋岛进行军训,从此这些人过上了军服整齐、武器精美、每日鱼大肉的日子。
这不是说到海洋岛一切都称心,首先严格的军纪与枯燥的队列训练让他们大呼太累人。还有军饷真是丰厚,直接银行领取,无人克扣一文大钱,但十天才能休息一天可自由逛荡、喝酒。最痛苦是每晚的文化课让他们痛大于幸福,识字于他们是从天上掉下砸中脑袋的金元宝,确实好却是脑袋痛呀!
不过此时到海洋岛的士兵还少,因为下南洋计划未启动,东江镇崩溃在即沈磊也不心急。只要将现在过来的人安排好就不怕崩溃时他们的选择倾向自己会多多少,因为他这里连淘汰下的士兵也会按移民安排工作的,这些是大明与满清都做不到的。
(ex){}&/ 根据这些人告密日本国内现在正在组建四万西式步兵,主要武装火绳枪与小型佛郎机,并有荷兰人帮助训练很久,连武器的制造也是西人工匠在指导,其中还有人工制硝技术。
单独是日本国如此做还可认为幕府要在日本驱逐走护卫队,虽然陆军护卫队本来就还没实力登陆日本作战但如此准备也正常。可与西班牙等三国这些事联系起来看只怕不是那么简单,沈磊觉得该是四国同盟了。
因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从欧洲增援过来几十条战船,没有大批步兵过来欲登陆台湾打败护卫队陆军,占领整个台湾,他们的战船要完成水陆二方面作战觉得吃力。而日本出步兵一来这国人口多兵力足,这是三国不具备的优势;二来路程近,可减少大量长途运兵与后勤支出费用,又是日本国的另一个优势。
而且这一来可以优势互补,四国联盟至少有上百专业战船、一二百武装商船对付护卫队水军二十条左右大战船(威海以上),还可纠集三国殖民地各地加大明残余数百条海盗船,水面上将有十比一优势。
陆军上护卫队野战力量还不足五千,守备兵力分散各巡逻基地外此时也不过近二千,与四国加海盗可用兵力又是一个十比一。这样的兵力对比让任何一支军队都感到窒息般压力。
还好这次沈磊通过向商船安插间谍,事前获得情报能分析出来,不似荷兰人第二次来袭情报收集没有渠道,靖海计划必须持续,他又有点麻痹大意以为至少还要推迟一二年才被打得措手不及,要不是海盗较弱差点儿壮志未酬先大败,翻身还要努力好几年。
这是沈磊加强情报收集力度的决心所在,更恰好他的靖海计划获得了成功。如此可借用名义也成立一家商贸运输公司进出马尼拉、巴达维亚、果阿等地联络上当地华人搞情报收集,由商船情报人员传递。
这样的方式虽然不可能搞到内部机要,时效性也不高,好在大的战争准备不大好隐瞒,终于让沈磊获得了预警时间。另外日本的情形特殊一些,当然没有当地大名与武士告密也能知道一些,但不能如现在一样详细。。
获得了这些资料并分析出以上结论沈磊将这些资料都送到参谋部由他们分析、研判。这是沈磊考验自己手下军官们的军事敏感性。
还好这些手下绝大多数人研判有三国联盟、四国联盟的可能性,而且这个联盟的准备工作即将完成,只等炎热的台风季一过,最迟九月底就会展开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