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人是外地一个乡镇计生服务站的。
有些地方的服务站也搞点经营活动,比如卖药、开诊所。
这个服务站的人眼下就是到厂子来批发感冒灵胶囊、熊胆舒肝灵胶囊来了。
陈凡就听那个服务站的人在半开玩笑地说:“能不能用国库券顶药费啊。”
开票员小敬板着脸:“不行!”
这服务站的人无疑是小客户,小敬根本不用给他好脸子。
服务站的人依然笑着给自己台阶下:“哈哈,跟您开玩笑。”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
陈凡在旁边听着灵机一动:对啊!乡镇计生人员罚没超生家庭时,啥都收啊。只要违反计划生育的人,扒房扒地。有钱交钱,没钱就拿东西。什么摩托车、自行车、牲畜、家电、家具……
国库券肯定也不少啊!这是除了钱之外,他们最愿意拿到的东西。
要不东北计划生育为何那么彻底呢?若干年后,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连日韩都不如,旅大、盛京这样繁荣的大城市都是负增长。
这离不开广大计生一线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不过,在财务科陈凡不方便跟这位计生工作人员谈论收国库券的事。在工作期间这么干恐怕落人话柄。
陈凡就跟着计生工作人员前后脚出来了。
到了大楼外厂区空地上,陈凡快步追上去打招呼。
“嘿,哥们儿!”
“啥?”
计生工作人员赶紧摸一摸身上的口袋,大概是担心落下什么。
“哥们儿你手里有国库券是吧?”
“是啊,我们服务站有一点,怎么?你收国库券?”
这小子两眼骨碌碌乱转,一看就是个精明人。
“是啊,不知道你们有多少?”
“这些年攒了有四五万了。”
“哦……”陈凡叹息一声。
这伙计何等聪明,一看陈凡的神色就明白咋回事:“是不是少了点啊?”
“您是哪个地方的。”
“我是大刘家镇啊。”
“呵呵,哪个县?”
“差点忘了,盘州市熊城县,从咱这里坐火车三个小时就到了。”
(ex){}&/ “那倒是好啊,咱俩这样干太累了。问题咱爸咱妈不会同意啊。”
“我刚才查了下账,咱们账面上现在有十三万七千五百八十六块钱。咱老爸老妈一辈子都攒不了这么多钱,还上啥班儿啊。我都想把老妹儿带进来了。”
陈凡心里不由得暗自欣喜。
老弟打开心结后,明显找到自信了。
陈凡就仿佛看见当年那个抱着大铁跑过来,从容不迫卖掉,又一溜烟跑掉的老弟了。
不过,陈凡身为过来人,他不能像老弟这么激进。
“别急,老弟。不是钱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我找机会慢慢说服咱爸咱妈,你这段时间辛苦一点。”
“好吧。”
发现了计生这条渠道,陈凡也不等老范的消息了,直接带着老弟开始上山下乡。
头一站当然是东营县。经过两个月的交往,陈凡已经在这里站稳勒脚跟。就像自己的韭菜地一样,隔三差五过来收割一下。
而且这是多赢的局面,陈凡赚钱的同时,银行方面也一样广开财路。
这个时期,财务制度并不健全。机关事业单位跟厂矿企业区分都不是很清晰。各个单位都有小金库。胆子大的直接中饱私囊。
所以,陈凡这种还是很受欢迎的。
陈凡尤其跟工行的文科长相处融洽。
以前,陈凡总觉得这些当官的基本都是业务能力极差,唯独擅长拍马溜须、曲意逢迎。
与文科长接触后,陈凡渐渐改变了看法。
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妇女精明强干。圆滑但不世故,工作严谨又讲究情义。
“唉,您大老远来一趟……”
文科长有些歉疚地说。
这一趟,陈凡在文科长他们本行,以及下属的各个储蓄所只拿到十来万的国库券,文科长自己都有些难为情。
陈锋在农行那里也所获不多,总共不到20万。
不过,陈凡已经很知足了。
他不能跟第一次过来时比,那是人家攒了好几年的东西,眼下韭菜还没长起来呢,就这么频繁收割,谁禁得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