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童筝的点拨,陈凡顿时茅塞顿开。
虽为重生之人,但也只是知道大势而已,当下的具体细节还是童筝这种人了解的多。
童筝能这么早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当然也不是普通人。
身为旅大人,他基本没有海蛎子味儿,口音甚至比盛京人还正,跟燕京人差不多。
这说明他十有八九是大院子弟,比如军人家属之类。
也就是当下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官倒、军倒。
但他们的确响应了有关方面的号召,成为先富起来的一代人。
……
又上了一天一夜的班儿后,陈凡就开始往周边的县乡镇跑了。
陈凡特地穿的西装革履,夹着公文包,像个老板的样子。
先跑到蓝城市西边的东营县。
这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城区人口估计也就七八万。
经济状况比蓝城差点,没什么大企业,靠山不靠海。
陈凡感觉他们这里的四大行在销售国库券时应该压力比较大。
眼下的时期,国库券的销售是半市场化、半摊派的方式。大企业多的城市会好些。或者城市本身够大,具备一定的流通能力,像盛京、旅大这种,也会不错。一般的中小城市就比较困难了。
中行的行政摊派能力比较强,陈凡走过路过也没停留,就直接走进前面的一家工行。
大厅中央正好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在旁若无人大声说笑着,陈凡走过去点点头:“请问你们谁负责国库券销售?”
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瞪着陈凡:“你想干什么?”
“买国库券啊。”
“买国库券到窗口排队去。”
“我买的比较多。”
旁边一女的笑了:“买的多能有多少?”
“还行吧,怎么也得百八十万吧。”
“啊?”
几个女人面面相觑,头发花白的男子赶紧转身:“等会儿啊,等会儿,马上就来!”
说完,快步往里面走去了。
一个女的还说:“要不到办公室坐着等吧。”
陈凡摆摆手:“不用了,就在这站会儿。”
另一个女的看着陈凡点头:“真年轻啊。”
在当下的挤兑风潮下,这会儿地方的小银行很穷,有十几万的周转资金就不错了,要不他们也不会惦记着倒卖国库券。
(ex){}&/ 陈凡的意思让童筝别只带25万,童筝自然一下就能听懂。
“嗯,我明白,你再跑跑。”
谈妥之后,主任邀请陈凡:“中午我安排一下吧,文科长也是这个意思。”
“不用了,我还得抓紧时间再跑几家,说老实话,你们这……”
“哈哈,我明白,你们买较大,我们这点估计不够你们塞牙缝的。”
“夸张了。主要我们老远跑一趟,尽量多收一点。”
“嗯,能理解,那我们就不耽误您时间了。”
“好的,明天见啊。”
“明天见!”
这个小城比蓝城还袖珍。
打一辆摩托三五分钟就能转个遍。
陈凡抓紧时间又到农行跑了跑。
农行在小城市发展的更好,而且网点更密集,就像毛细血管一样穿插到乡镇里。
县城里的农行,陈凡又划拉到30来万,然后他们又主动介绍他到周边乡镇的储蓄所。
陈凡中午饭都来不及坐下吃,直接就在车上解决了。
跑得是离县城一小时车程的几个乡镇。
又划拉了将近30万。
他们都答应明天上午把国库券送到总行这边来。
剩下的七八个乡镇,路程超过两小时,又比较分散,陈凡就让总行的人帮助介绍,用电话跟他们联络。
有五家手里还有国库券,沟通了一番,又有县城里的分行担保,他们答应明天中午前送过来。
晚上回到招待所的时候,陈凡才来得及仔细核算一下。结果发现这一趟起码得准备120万现金。
有心给童筝打电话吧,又觉得不合适。
童筝都说了他手里有100万,黑灯瞎火的,你让人再去凑20万,恐怕不太好。
大不了明天先不收县城里分行的30万。
乡镇储蓄所送来的,无论如何得先收下。
主意打定后,陈凡就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第二天九点来钟,童筝拎着大旅行袋赶来了。
陈凡把情况跟他说了。
童筝笑了:“没问题,我还带着30万支票呢,中行就能提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