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有人出面,总有一些人需要更多的支持。
朝廷在这个事情上并没有给予快速的解释。
至少目前有让有关方面的人出来。
所以百姓们都在自我猜测,甚至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解释这件事情,这是很不好的。
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被遏制,因为无人出来说话。
有人在等,等一个态度。
大明宣传部似乎也没有任何的动静。
按理说他们是最应该站出来解释这件事情的。
但是没有。
有人不明白,跑去问王师兄。
“大人,现在外面都在关注登闻鼓一事,咱们不去看看吗?”
按理说,大明宣传部应该是第一时间就应该赶到现场。
但是这一次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
王师兄,现在还在喝茶。
“去肯定是要去的,但不是现在。”
王师兄知道他们的着急。
可是有些事他们不清楚。
但是他是知道的。
在某些方面,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的。
所以,必须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出现,才能将整件事情弄清楚。
这才是他们作为大明宣传人的重要使命。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之前一直跟着他的那些人,现在在京师里已经剩的不少了。
各个都分散到地方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已经培养了无数的宣传人。
这些人在以后可以说是,他手下最为重要的力量。
宣传部手中掌控的力量并不比其他部门的低。
舆论的力量早在平叛战争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等诸位大臣进宫以后。”
王师兄知道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只是这一次,有多少人会跳出来呢。
方中愈放过了许多人。
这些人在这些年已经安静了不少。
可要是有机会他们绝对会跳出来的。
这就是更重要的是事情。
“接下来,你们各自带着各自的组,分别去民间,酒楼,锦衣卫,那里,去看看,只要有消息,查实后,回来汇报。”
这件事情还是挺重要的。
对于他们来讲,宣传部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很高调了。
再加上,大明帝国如今如日中天。
他们管理着整个帝国的新闻板块,可以说是走到了巅峰。
再加上方中愈对他们的支持。
地方上的舆论力量基本上都掌控在他们的手上。
这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
听到这话,王师兄手下众人,立马开始安排下去。
他们也感觉到了不一样。似乎一阵风雨覆盖在他们的头上。
大人不说,他们也确实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那种感觉还是知道的。
也是因为现在的情况复杂,所以这些人在有一种被大势裹挟的感觉。
不过没关系,他们是帝国的一份子,不管出了什么事情,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撑着在。
这个才是他们的底气所在。
看着自己的手下一个个的离开。
王师兄心里一阵叹息。
这一次,怕是宣传部也压不住了啊。
头疼。
中愈每一次都是大手笔。
陛下也跟着中愈胡闹。
可是他又不得不承认。
中愈在这件事上肯定是没错的。
作为宣传部的部长,他比其他人了解的更多。
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资料他都能看到。
自然对于一些额外的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
这才是现在的权限能够只晓得。
陛下有心,就看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了吧。
在登闻鼓的消息传递开后,不少的人都有类似的想法。
虽然他们不知道。
可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朝廷的态势一无所知。
正是因为他们知道,所以才会担心。
才会考虑到是怎么回事。
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事情说不清楚,可是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人,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
这才是这个社会的精彩之处。
王师兄不知道这一次会有什么样的不一样的情况。
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能够和他一样的人,他就知道,这一次,没有做错。
方中愈在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具体的消息。
他知道会发动,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不过,这样也好,他可以完全的置身事外,这样也不会牵扯到他。
至于下面的人是不是在之前就考虑到这些,其实都不重要。
所以啊,只要在这件事上,能得到最终的结果就可以的。
(ex){}&/ 那场他差点丢了皇位的战争。
他心里很清楚。
后世子孙,不会有他这样的经历。
所以不一定会对整个帝国有什么好的想法。
所以说呢,整个帝国,在这一刻,必须要扫清所有的障碍。
他们没有那样的雄心壮志的时候,也不会出问题。
虽然嘴上说后人的事情,由后人自己承担。
可是他知道,方中愈当初所说的是有道理的。
要是以后的问题是前人留下来的,那么对于后世子孙是不公平的。
更重要的事情是,他不希望,以后会有人说,是因为他的缘故,才会有无穷的麻烦。
建文皇帝朱允炆很清楚,越是清楚,就越是想要把这件事情避免。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想法。
现在的大明帝国才有如今的发展。
皇帝的思维自然会影响到他手下的官员。
不排除那些已经懈怠的官员,可是大家心里很清楚,有些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诶有人想被别人淘汰。
可是不努力,确实会有接下来的大麻烦。
好东西少了,争的人就多了。
这些人正因为很清楚,所以才会在整件事情上。
李易有他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绝对不会把皇帝放在不利的地方上。
所以他在努力的帮助皇帝想好到底有那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朝堂之上的事情,他不能参与太多。
但是现在他宫里的事情,他却要管着。
这是非常重要的。
皇帝的打算可能比他多,但是边边角角的事情不一定能够有他想的更加的完善。
李易刚派人,把那个敲响登闻鼓的人带到偏殿。
锦衣卫的人就赶到了。
锦衣卫除了派人监督以外。
没有其他的操作。
这是很长长的事情。
方中愈没有传达下来的事情。自然依靠他们本身。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最快的成长。
方中愈最幸福的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可以帮助他处理事情的锦衣卫。
最开始守卫在皇宫里的锦衣卫没有弄清楚到偶滴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当他们看见,司礼监开始抓人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情一定不会简单。
首先急急忙忙的将消息向上峰传达。
然后让自己的手下在这块监督。
锦衣卫百户刘能处置的非常的恰当。
他不清楚自己的这番作为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但是他隐隐约约感觉到,啊如果这件事情,他做了,会对陛下有好处。
他和李易是一样的想法。
那就是锦衣卫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只要皇帝不出事。
那么他们的帝王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刘能心里这样想着,手里的活计却没有停下来。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一旁的隔间里听着。这个时候,他可不会出现。
一是不安全,要是来的人是刺客。怎么办?
他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就算是感刚刚他自己要出去,李易也阻止了。
二嘛,自然是他知道,这件事既然和方中愈有关,那么可能接下来的大事就要发生了。
不管怎么说,他现在必须保证置身事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被抓进来的是个读书人。
当然看着是读书人。
而且,年级似乎有些大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一旁看得,其实有些纳闷,就算是要发动,是不是要找个年轻人来。
这年纪有点大啊。
不过那人,看起来似乎还是很镇定,至少没有显现出惊慌失措。
在他看来,这似乎很正常。
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个时候,也有些对他刮目相看。
按理说,从来没有来过皇宫里的人来说,在到达皇宫之后,应该有一点惊慌失措的,再加上,有事被太监住进来,被锦衣卫看管起来。
这个时候的想法可能就变了。
不再像之前一样那么淡定。
可是偏偏这个人看起来就像是没事人一样,完全不像是要来告御状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冤情。
这怎么看都有些不太对劲。
但是又说不出来,到底哪里不对劲。
司礼监太监李易,也有些纳闷。
刚刚他也仔细看过了。
这人的年级绝对有些大了。
甚至可以说是,比皇帝都大。
这人的冤情到底是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