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置199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下海浪潮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间来到八月底,临近开学。

    天还没亮陆远就开始收拾东西,什么被褥、衣服之类的,顺手还带了个喝水的搪瓷茶缸。

    另外一边老陆也要出门,他这几天又和李玉香商量了不少,觉得既然有心思搞承包,就宜早不宜迟,趁着晚稻还没割,可以出去考察一下,等晚稻收了,该种什么就开始种了,田也不会荒废。

    后来的人很难理解,在这个时代放弃了固守的田地,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赵老二则是早几天就回家了,因为陆远两个妹妹上学的事情还要操心,尤其是陆畅,都已经十三岁了,过了上小学的年纪,怕学校不收,所以得找赵天明开个介绍信。

    薛斌比赵老二还要早走一天,说是街机门面齐备,要趁着开业前把墙面简单的刷一刷。刷墙这是个细致活,刷完一边等干了后,还要再刷一遍,以免回潮的时候噼里啪啦的掉墙皮。

    至于家里的房子,已经盖的七七八八,乡里乡亲的都在,自然不用陆远操心,估计等国庆回来时就可以住上新房子了。

    最让陆远放不下心的王德昌父子俩,也彻底沉了下去。每天不是玩这家跑,就是往那家奔,干活抵钱。那些人也不客气,把这两父子当畜牲来使。累的他们晚上回了家,连斗嘴的力气都没了。

    陆远琢磨着,至少这五六年,王德昌父子都别想从这种生活中走出来。等到那时,老陆家都已经家大业大,碾死这两个泼皮,岂不是踩死一只臭虫那么简单?

    “出门在外别和人家闹,遇到事情忍一忍,莫强出头。想吃什么就买,别乱花钱。”李玉香将陆远的衣服一件件的叠好,放进蛇皮袋里,又将被子折了几折用红绳捆上。“我给你装了点秋天的衣服,需要什么就打电话到村头,我给你备好。”

    陆远哭笑不得,“我去上学,又不是上战场。爹这次得去北方呢,比我还远。”

    李玉香看也不看老陆,“能比么,他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要我叮嘱?”

    好吧,女人就是不讲道理。上个学,在后世开车不要一个小时的距离,被她整的和生离死别一样。反倒是真正出远门的丈夫,被丢在一边。

    就这样,父子俩出了门。

    一个求学,一个创业。

    这样的一幕对于这个年代来说,实在是太寻常不过,老陆家仅仅只是一个缩影罢了。这就是风口来临的时代,只不过有的人乘风破浪,有的人却依旧酣睡。

    (ex){}&/  妈蛋,别睡到半夜,床板断了,我成了第一个被压死的重生者。

    这是十二个人的大宿舍,算上赵老二,也才凑齐八个,没有自来水,更没有独立卫生间,但陆远倒也觉得环境不差。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呢,原先是他们住的宿舍是瓦房,一屋子人睡了四十多个。一到晚上,脚丫子、汗臭、能把人给熏死。

    赵老二闲不住,他虽然也装模作样的从家里带了几本高二教材,可一本都没翻,正巧宿舍其他几人也来了,也就跟着聊了起来。

    “听说了没,特区那边都炸了。好几百万人抢发财证,秃子都辞职下海了。”

    此下海,非彼下海。

    在这时,还带着强烈的经济和政治色彩。在这一年,辞官下海多达十万人,不辞官的超过千万。更别说那些普通教职工。

    不过后来,下海的意思就逐渐变味了。当然,这是题外话。

    “哪个秃子?教咱们政治的汪秃子,这可是大新闻啊,他什么时候走的?”

    “我听说他把我们最后一节课教完就走了……校长都没有拦住。不过也对,教书能得几个钱,哪有下海发财爽快?用大哥大,开小轿车。”

    然后就是一些谁谁谁出了门,赚了好几万,之前骑的是自行车,现在坐的是摩托车,赵老二也时不时的插两句嘴。

    整个气氛一时间火爆的不成样子,就连隔壁宿舍的听见了,都堵在门口跟着聊。

    李永奇把脑袋从书本里抬了起来,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富强祖国。而不是追求那一身子铜臭味!”

    “你们这是赤果果的拜金主义,工人辛辛苦苦的劳作,教师兢兢业业授业,这才是最正确的行为。没听说么,我是社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发展一枝花,哪能开花往哪插?”

    李永奇这一番话出口,几个谈的热火朝天的都冷了下来。这家伙是个掉书袋,和他辩没意思。

    陆远倒是被这几个人的谈话给提醒了。

    他前世没有考上大学,多少也能够和这一趟下海潮扯上关联,授课的七位老师跑了三,老师们教书都心不在焉了,学生们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