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支持和谈的和平党那边却是毫不相让。
而他们的理由也非常简单,罗马那边还真的有端大国架子的资本。
别看现在的罗马在战争上是节节败退,但那是因为英伦三岛上的地理优势。与欧洲大陆之间隔着宽广的海峡,导致罗马国内对大不列颠这边兵力和物资的运输非常困难,这才导致罗马那边不得已暂时放弃了对大不列颠的打算。
可如果大不列颠这边咄咄逼人硬是要打下去,把罗马给逼急了的话。一旦罗马不顾后果的真的派出国内大量军队与大不列颠硬碰硬的话,大不列颠还真的打不过。
现在的大不列颠可不是打下来之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管是独立与欧洲大陆之外的地理优势,还是可以负担的起长时间高强度战争的经济和人口优势。这些都是值得入侵者拼命的巨大好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另外一个实力不弱的国家:法国。
法国可是同样与大不列颠不太对付的一个国家。万一要是罗马那边与法国联手了,那大不列颠的环境将会更加糟糕。
所以说,不能把现在的罗马给逼得太紧了,兔子逼急了都会咬人。更不要说现在依然有强大反抗实力的罗马了。
所以现在还不如暂时与罗马和平相处,然后在这段时间里专心发展大不列颠的各种实力。等到以后大不列颠的实力够强了的时候再一举将罗马赶出去。
另外大不列颠要想扩张的话,不是还有日耳曼人与萨克逊人那边占领的土地吗?可以先拿他们下手啊!把那些搅屎棍子给清理干净了。可以专心对付罗马那边的事情
两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谁也争辩不过谁,到了最后大家还是把最终决定权放在了坐在王座上的,还有站在王座两边的人身上。
说实在的,赵司命倒是挺偏向和谈那边的说法的。那些贵族与骑士们习惯于高高在上,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赵司命不是。经常在外面的他,已经在平民那边得到了许多平民对于这么长时间战争的看法。
这些国家最基层的劳动者与贡献者们都已经非常的厌倦了战争,想要安定的生活了。另外,虽然大不列颠在这几年人口大增,但大部分还只是不满十岁的小孩子。真正的青壮年劳力并不非常充裕。
所以,现在大不列颠的人口其实同样也无法支持,太长时间的战争消耗。
(ex){}&/ 阿尔托莉雅与赵司命留了一个心眼儿,把自己的军队部署在了签约地的外围以防不测,然后边正好带满了一千人往签约地的中心走去。
这里是一片被群山环绕的平原盆地。而在这里,罗马与大不列颠也进行过不少次的战争,双方都有大量的鲜血与尸骨埋在了这片土地之下,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罗马那边才会选择这个地方进行和平签约吧!
阿尔托莉雅他们埋伏的军队就在盆地的外围,山的那一边。
盆地的中央是一块平原,面积也说不上小。否则也无法支持双方几万人规模的大战。而当阿尔托莉雅他们来到盆地的中心时,罗马那边的人早已经早早的等候在了这里。
这里有着一座木制的双方为了和平签约而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罗马那边的使者早早的就等在了高台上面,刚看到阿尔托莉雅等人踏上高台时,那名使者便面带笑容的热情地迎了上来。
除了几名必要的人之外,其余的人全都留在了高台下面。罗马那边同样是这样。双方的士兵站在高台的两侧,纷纷向对面投以愤怒和挑衅的目光。
即使是双方都选择了和平停战了,但是士兵们也依然看对方不顺眼。不光是这里的士兵,还有外围埋伏的士兵甚至大不列颠的所有人,都是看对方不顺眼。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也不介意给对方使些绊子。
罗马那边同样也是这样。
踏上高台的,只有阿尔托莉雅,赵司命,还有兰斯洛特,高文凯以及贝狄威尔六个人。至于梅林则是与莫德雷德一起负责国家内的情况,这倒是让莫德雷德不愉快了好一阵儿,毕竟他也是想过来的啊
罗马那边同样是六个人,除了之前经常联络比较熟悉的那名使者之外。还有其他五名同样作骑士打扮的将领。不过后面的战争赵司命没怎么参加,所以都不认识。
但很显然,这里除了赵司命之外其他人应该都是互相熟悉的。刚一对上照应,双方的眼睛中便同时开始冒起了电光。
不过赵司命突然发现,罗马那边有一个人好像非常得意,一副随时等着看好戏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