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已经有一批人专门在讨论研究并身体力行,写作朦胧诗,但这只是萌芽阶段,真正形成朦胧派得要到明年,一九八零年。
想到这儿,张晓东多少有些释然,自己这一次的不稳重,并没有造成什么后遗症,大不了就说是自己写的,也没什么,这时候整个校园里面那么多人在讨论交流这种诗体,自己写出一两首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是天之骄子,谁也挑不出个不是来。
张晓东确实想不起这诗是什么时候发表的了,那么长时间哪里会那么容易想起来。
想不起来就不想了,张晓东自然不是什么矫情的人,自己现在的人生都是剽窃,何必要费那脑子去思考一首诗的出处。
和宿舍的人告别之后,张晓东往四合院那边去了。
回到四合院的时候,天已经要黑了,西梅正在咬着铅笔攻克一道题,张晓东悄悄的在后面看了会儿,他也确实不会,便没有打搅西梅,悄悄的退出了房间,去到后面去整理整理那些宝贝。
这也是现在张晓东心中牵挂的东西,隔三差五的就要看看这些宝贝,擦拭,保养,修复等工作一大堆,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手,所以张晓东只能自己一边学习相关知识,一边尝试着慢慢的做,当然,进展很慢,有些东西他还真不敢上手。
他知道,这些宝贝损坏一件就少一件,他还真舍不得,这又不是钞票,没了可以再挣。
当然,钞票对于现在的张晓东来说,也金贵着呢。
怎么回事?他现在一下子把事情铺开来做,四处要钱,早已经捉襟见肘了,哪里还有什么闲钱,说难听一点,一分钱恨不能当做两分花,你说他日子能够好了?
张晓东一边把玩着一个玉扳指,一边撮着牙花子,“钱从哪儿来?”
也到不至于真的一分钱都没有,山穷水尽都地步,但左右是紧张了,每天都收入勉强保证收支平衡,这还是眼下几个地方都接近了装修尾声,用钱的日子在后头呢。
(ex){}&/ 答案是肯定的。
而张晓东更知道未来社会,就算你想要花时间去做一件事,很多时候别人也不会给你时间去做,无他,为了生活,你必然不可能完全支配自己的时间,你的时间在老板,在领导手中掌握呢。
老板和领导要什么,要成绩,自然就是抓时间。
时间卡的死死的,你只能疲于奔命,为了达成一个既定的结果而粗制滥造,所以所谓的享受过程,也就成了一些人面对公众的时候说的冠冕堂皇的话语,做不得真实。
西梅自然不知道,张晓东说这么一句话,背后既然还有这么多感慨,她只知道,今天的张晓东更加亲切。
两人在院子里面坐着说了一会儿话,西梅说起了最近学校里面突然多出来很多拼命学习外语的人,他们都想出国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看外面的月亮是不是圆的。她问张晓东,外国的月亮真的比咱们国家的圆吗?
张晓东笑笑:“可能吧,但也不一定!”
其实这些人的选择无所谓于对错,改革开放,就是要走出去,引进来,促成资本的流通。
人才也是资本,同样需要流通。况且,人才还能带动文化的流通,只有文化的走出去,引进来,才能真正意义上改变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也才是真正的改革开放。
至于外国的月亮圆不圆,反倒是其次,所有人其实就是想着逃离这种贫困,然后找到不一样的东西,衣锦还乡。
其实,最后很多人是一去不复返了。
有人留恋外边儿的好,有人被外边儿留住了,走不回来。都很正常的事。
面对张晓东模棱两可的回答,西梅没有追问,她知道张晓东其实也没有出过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