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四十二章官商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御林军出动了足足两个营,一千人的队伍,迅速向长安县衙门赶去。

    而皇城司已经将周围都清空。

    老百姓们要观望,也只能隔得远远看。

    有一老丈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竟然闹出如此大动静来。”

    “听说是皇帝陛下在县衙门呢。”

    “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不清楚,不清楚。”

    ……

    此时,县衙的县丞匍匐在地上,感觉头顶仿佛压了一座泰山。

    刘志远站在旁边,垂着头,一动也不敢动。

    赵桓阴沉着脸。

    不多时,陕西路经略使孙邦原和京兆府知府顾元培,以及提点刑狱司使张渚骑着马,向这边赶来。

    他们一见县衙门周围的架势,心头皆是一沉。

    皇帝神鬼莫测,时而低调,时而又非常高调。

    就说现在,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竟然让皇帝如此大阵仗,现在怕是整个长安县都要知道了。

    明日这事,整个长安城都会传遍。

    “我是经略使孙邦原!”

    孙邦原拿出自己的帅印,其他二人也都拿出自己的官印。

    御林军这才放他们进入里面。

    几人飞步向县衙门冲去。

    “臣参见陛下。”

    孙邦原心里打了个突,不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敢乱说话,更不敢乱表态。

    一边的张渚和顾元培也选择了乖乖沉默。

    “孙邦原!”

    “臣在!”

    “从长安城到兴庆府的铁路,有哪些商社都参与了?”

    “这……”

    孙邦原一时语塞,他是陕西路经略使,统管整个陕西路。

    修铁路的事情,是铁道司的事情,虽说陕西路铁路分司也向他汇报,但他也只是知道铁路的进度,投入预算这些大的,至于具体是哪些商社参与了,他怎么知道!

    皇帝显然是在怒火中,明知他不管这些,却非要问出来。

    “陛下恕罪,臣不知。”

    “张渚,你给朕说说!”

    “陛下恕罪,臣也不知。”

    “顾元培呢!”

    “陛下……臣……”

    赵桓怒拍桌案:“朕倾尽国库,不惜调动百万人修建铁路,尔等竟然对铁路不闻不问!”

    三人一同跪在地上:“臣罪该万死!”

    “你们的确罪该万死!尤其是你,张渚!朕的陕西路提点刑狱司使!还有你,刘志远!”

    (ex){}&/  “咱们这位官家还真如传说中那些嫉恶如仇,贪官说办就办!”

    “以前只是听从东京回来的商人说官家的做事风格,现在咱们长安城的百姓也亲眼见到了。”

    ……

    原本计划停留两天就走,但因为这事,赵桓打算在长安多待些时日。

    这些天,陕西路的漕、司两部都没得闲了。

    修铁路从转运使所辖的漕部抽调了不少厢军,司部则涉及到了司法管理。

    出了这么大事,皇帝亲自坐镇,上上下下都紧张起来。

    每天都会马匹从长安城飞奔而出又飞奔而入。

    从长安到兴庆府的路上,所有的工地都开始严查。

    人不休,马不休。

    马儿累死了,人直接在路上睡着了。

    就在这种紧迫中,十五天很快过去了。

    孙邦原交了一份名单上来。

    韩志也交了一份名单上来。

    两人所交名单大同小异。

    有一长串名单,涉事的商人多达十三个。

    从长安到兴庆府的铁路招标商社一共才二十个,就有十三个人死了人。

    而且死亡原因也很令人血管喷张。

    被逼连夜做苦工,有的活活累死,有的则给糟糠吃,体力不支,在搬东西的时候摔倒砸死,还有的则被监工活活打死。

    这简直就是资本家在积累原始资本路上的累累尸骨。

    孙邦原被赵桓臭骂了一顿,战战兢兢从皇帝的行宫出来。

    当他抵达经略帅府的时候,刘志远、张渚、顾元培等人都在帅府等他。

    “孙帅,如何?”

    孙邦原看着张渚道:“抓人吧。”

    刘志远都哭了:“现在抓人,铁路谁来修?”

    “陛下说了,这十三个人全部处斩,抄家!”

    顾元培道:“过了,他们只是商人!”

    刘志远道:“朝廷的任务压得如此紧,现在又要杀商人,孙帅,不能这样。”

    孙邦原烦道:“你去跟皇帝说!”

    众人都不敢再做声。

    此时,韩志进了皇帝的行宫。

    他给了皇帝一份名单。

    “陛下,臣这些日仔细查过,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收了那十三个商人的钱,最少的收了一万贯!”

    赵桓摇了摇头,难怪让刘志远他们动那些商人,一个个都心不甘情不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