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撩夫手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但好在如今娘他们就住在宣城外。

    离得近,她平日无事也可过来。

    阿卿抱着弟亲了亲,又和爹娘打了招呼,这才上了马车。

    不一会儿,便回了侯府。

    秋月出府嫁人,新的管事丫头还未选上,此时便由赵妈妈代管。

    她和一干人等正站在院子里开会,阿卿本打算安安静静从一侧进屋,却被赵妈妈看见,竟对她行了行礼,轻声道:“阿卿姑娘,这是回了?”

    那些个丫鬟婆子们自然明白,忙也俯身道:“阿卿姑娘好。”

    阿卿眨眨眼,她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局面,却也压住心底的慌乱,嘴角含笑道:“回了,赵妈妈你们继续,我先进去了。”

    说完,也轻轻对赵妈妈回了礼,不急不缓地往里走。

    她刚绕过廊道,便瞧见沈清言一声青蓝色长袍,双手背在身后,好整以暇地看着自己。

    阿卿一阵夸张呼气的表情,被他逮个正着。

    得,她脸更红了,有些讪讪地笑了笑。

    沈清言嗤笑一声,无声走过来,抬手捏了捏那手感极好的脸颊,又牵着她往里走。

    “刚刚表现不错。”

    阿卿:“……”

    被夸了?

    阿卿红着脸,甜甜地笑了。

    第二日,沈清言在书房看账本。

    而阿卿已经是他的通房丫头,自然什么都不用做,只懒懒地躺在一侧的躺椅上,拿了话本看得津津有味,她旁边搁着青梅子,含上一颗,又酸又甜还多汁水,吃的时候双眼弯着,仿佛一只可爱激灵的兔子。

    不知过了多久,沈清言随手扔下最近的账本,有些疲倦地揉了揉眉心。

    他虽入了军营,天南地北的铺子自有信得过的亲信管着,但重大事务总归还是要告知他的。

    过两日便要去军营,他这个大男人,第一次有了不舍的心情。但抬眼瞧那丫头,一派闲适可人的模样,心底又酸又甜,终是忍不住坐直身,对她勾了勾手指,唤道:“过来。”

    阿卿吐出梅子核,站起来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大少爷可是看累了,我去给你倒杯茶水!”

    说完,便去拿桌上的茶杯,手还没碰到杯子,却被男子的大手拦路握住。

    转瞬间,她便被拉坐到了男子的腿上。

    姿势有点暧昧。

    阿卿依旧不习惯这样的亲密,她象征性挣了挣,知道没啥用,也就乖乖地坐着了。

    “会写字吗?”沈清言揉着那手问。

    阿卿唔了声:“会写几个字。”

    “写来瞧瞧。”沈清言起身,让她坐在椅子上,自己站到一侧,煞有介事地为她磨墨。

    阿卿无法,只能摊开一侧的宣纸,拿起毛笔,沾了些墨。

    在纸上顿了顿,写上阿卿二字。

    一手清秀的楷,虽然只有两字,却也能瞧出功力,没有几年是练不出的。

    阿卿写完,正打算放下毛笔,却被沈清言从后面抱住,男子气息骤近,手被大手握住,阿卿手一抖,便在宣纸上留下一团的墨迹。

    “你……”阿卿低着头,脸滚烫滚烫的。

    “写爷的名字。”

    说完,他便就这样抱着她,带着她的手,一笔一划地写下沈清言三字。

    阿卿一直不敢呼吸,沈大少爷写完,却依旧不放过她,在两人的名字旁边,写下两句话。

    “愿得一人,白首不离。”

    阿卿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字,有些慌乱,有些期待,却又拼命让自己不能多想。

    “好好保管这张纸,宝儿,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

    两日后,沈清言便要起身前往军营。

    去军营自然不能穷讲究,但阿卿还是早早为他准备了两个大包袱,有一些吃食,还为他缝制的许多袜子,还有几套里衣。

    她知道军营生活糙,但她还是想他能过得好一些。

    沈清言上马前,看着不远处的女人。

    她迎风而站,随风飘扬的发丝与裙摆,,精致可人的脸也同样看着自己。

    看上去有些不真实!

    他压住走过去将她紧紧抱入怀中的冲动,只冲她说道:“平日里无聊,便让长福带你去城外父母家短住,有什么需要买的便去找若梅陪你一起,好好在家呆着,等爷回来。”

    阿卿点点头。

    沈清言绞尽脑汁又嘱咐了好些,直到再也想不出了,这才轻松跨上马,对长福交代:“好好照顾姑娘,她有什么问题,唯你是问。”

    “好好好。”长福哪里敢说不好。

    这样,沈清言便独自一人去了军营。

    直到一个月后的一日,阿卿清早被长福叫醒。

    “边疆告急,昨晚少爷都来不及回来,便直接从军营去了边城,只托人带回来这个……”

    阿卿望着长福手中那一张纸,想是十分匆忙,这纸是随意扯下来的一页军书。

    她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仅两字,“等我。”

    等你。

    春去冬来,转眼两年过去。

    沈家大少爷沈清言这一守边关便是两年,立战功无数,如今宣城的市井弄巷各个角落,也流传着沈大将军的骁勇事迹。

    又是春意浓浓的一日,一辆朴实低调的马车停在宣城繁华的路旁,一名身着青绿色衣裳的机灵丫头跳下马车,跑到买糖葫芦的摊位前,“大叔,麻烦给我两串糖葫芦。”

    “好勒,拿好了姑娘。”那大叔递过来两串。

    丫头付了钱刚打算转身,便听到不远处的茶摊传来一句:“听说沈大将军已经大获全胜,不日便能率领五万精兵回来了!”

    “对对对,我可是听说……”那人卖着关子,低头喝了口茶。

    其他三五人急了,忙追问,“听说什么,你倒是说啊!”

    “我听说,这位大将军深得当今圣上的欢心,想要将自己最喜爱的侄女宣阳郡主赐婚给他呢!”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呢!世人皆传,这位宣阳郡主美若天仙,英雄配美人,好!好!”

    ……

    那位丫鬟听到这儿,哼了一声,便转身回了马车。

    刚掀起帘子,若是有人细细往里瞧,便能看见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子懒懒靠在那儿,眉眼如画,一颦一笑,皆能乱人心扉。

    分明是美到极致,媚到极致,但那浑身上下又透着股不染尘埃的仙气儿。

    便是时常看见阿卿的双喜,此时瞧见也是怔了一会儿,才回过神进去坐好。

    阿卿接过那两串糖葫芦,嫩如娇花儿的薄唇微张,轻声问道:“怎么去这么久。”

    “阿卿姐姐,刚刚我在下面听到,据说……据说大少爷不日便要回来了。”

    阿卿一顿,一双星眸波光潋滟,“真的?”

    她说完,又有些气馁,有些不确定,“是吗!”

    这么久了,他一封信皆没有给她带过,仿佛忘了她这个人。

    虽然她无数次安慰自己,战事繁重,没有来信是情有可原。

    但日子久了,她也会患得患失……

    如今两年过去,他终于要回了?

    阿卿压住心底的乱,便对双喜说:“我们还是先去看望弟吧。”

    “好的,阿恒要是看到这冰糖葫芦,不定多开心呢!”双喜不打算跟阿卿说后面的话,让外面的车夫上路。

    阿恒今年五岁,如今在宣城著名的长龙书院读书。

    阿卿也是沈清言走后,长福拿着她全家的卖身契给她,她才知道这人为自己做了多少。

    如今她爹病也好了,一家人在城外买了几亩田,日子清闲又安稳,阿卿每月回家一次,平日里皆呆着月竹院,由下人们悉心伺候着,俨然成了这院里的唯一主人。

    阿卿曾经也对下人们的态度感到奇怪,直到长福有日说道:“阿卿姑娘难道没发觉,这院里的人换了许多吗?少爷走之前便暗自换上了自己的人,说是怕你受委屈。”

    ……

    脑子胡乱想着,长龙书院便到了。

    外头站了许多人,阿卿带上帷帽,和双喜一起下车,等阿恒放学。

    虽然她遮去面容,但那婀娜多姿的身姿,通身的风流气质,也惹得频频注目。

    一侧的厮自然也注意到这点,他想到长福的嘱咐,便上前道:“姑娘,您要不先上车,等您弟弟出来,我将他带上来。”

    阿卿也有些不自在,便点了点头,正打算上车,却听到一道熟悉却陌生的声音。

    “姑娘,且留步!”

    阿卿脸色乍白,她记得前世,第一次与那秀才相遇,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也是这个。

    但那又怎样,重活一世,早已物是人非,而他,也不过是她记忆里,告诫自己有多傻多蠢的证据!

    阿卿迅速恢复冷静,依旧不停歇地往马车那边走去。

    奈何那男子却快步挡到她跟前。

    一身天蓝色衣袍,清朗俊秀的脸微红,祁长生行了个礼:“姑娘,这可是你的耳环?”

    说着,摊开手掌,只见上面躺着一只白玉耳环。

    阿卿下意识摸了摸耳朵,却说:“不是。”

    说完便匆匆绕过他上了马车。

    经过这一偶遇,阿卿再也没下过马车,待接到阿恒,马车便往城外行去。

    在家留宿一晚,第二日快走了,阿卿娘王氏却将她叫到屋里,脸色有些难看。

    瞧着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阿卿娘终于忍不住痛哭起来。

    阿卿急了,忙为王氏擦去眼泪,低声问:“娘,这是怎么了?”

    阿卿娘欲言又止,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你可知这沈大少爷要回了?”

    阿卿咬唇,点点头。

    “那你可知,这到处都传遍了,说他圣意正浓,皇上会给他和最受宠的宣阳郡主赐婚。”

    宣阳郡主?

    阿卿脸白如雪,手中的手绢,仿佛被遗弃似的,掉落在地。

    原来愿得一人,白首不离。

    终归只是梦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