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子很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章 所谓贤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权看后笑道:“那里是朵颜三卫牧民的定居点之一,泰宁卫的阿札施里起名为永新镇。”

    泰宁卫、福余卫,朵颜卫,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朵颜三卫了。

    不过这时候三卫中实力最强的是泰宁卫,福余卫次之,朵颜卫最弱,所以泰宁卫的首领阿札施里算是三卫的领导者。除了南京过来的朱权,其实大宁这边很少有人用朵颜三卫来代指三卫,他们一般称兀良哈三卫。

    “永新镇?这不是咱们闺女的封号吗?”张妙珂好奇地问道。

    朱权没好气地笑道:“这是阿札施里为拍本王的马屁专门起的名字,他这记马屁本王受了,以后这里叫做永新镇。”

    张妙珂嫣然一笑道:“其实永新镇这个名字不错,荆州不也有个永兴屯嘛,正符合咱们大宁学习荆州发展的宗旨。”

    “永新和永兴发音能一样吗?这你也能扯到一起。不过,阿札施里这记马屁拍的还挺用心。”

    “哼,大宁这边的发音就是一个样。王爷,咱们进永新镇吗?”

    “先晾着他们,咱们先去视察六号卫城。”

    车队缓缓驶过了永新镇,进了六号卫城车队才停下来,朱权下了马车,转身张妙珂牵下马车,这时,一名中年官员闻讯赶来,给朱权躬身施礼道:“下官六号卫城县令窦岳,拜见王爷,拜见王妃娘娘。”

    朱权见他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便笑问道:“本王见过你吗?怎么有些眼熟?”

    窦岳笑着回道:“王爷,其实下官还和您共过事呢。那年王爷主持赛经报纸,下官就是李永李大人推荐的印刷商啊,当时王爷还去下官的印刷工坊里指导。”

    朱权脑海里出现了在京城与朱久炎弄赛经报纸捞钱的时候,自己还在那个院子里当过一阵子的总编辑,那个将自己命令执行地一丝不苟的印刷商人,他顿时想起了起来,欣喜地笑道:“原来是你!难怪这么眼熟,你怎么会来大宁了?”

    窦岳回道:“世子殿下要求李大人派两个荆州人来大宁,李大人说我经商失败,家里困难,便给我个机会,把我给派来了。希望殿下不要嫌弃。”

    经商失败?朱权可没听说过荆州的商人破过产,尤其是跟着李永搞事情的商人,哪个不是家缠万贯,怎么可能困难。朱权猜测他应该是受到建文朝廷的迫害,毕竟谁都不会允许掌控喉舌的人是敌方的。

    朱权知道窦岳发展经济的能力很棒,又敢于作为,这样的人来他的大宁当官,是他朱权的运气才是。朱久炎这小子,倒是应要求,着实给了他几个能人。

    朱权笑着拍了一下他肩膀道:“千万别这么说,说到底还是本王和朱久炎连累了你。而且你的能力本王是很清楚的,这里正需要你这样的人。如果,你能顺利将这些新住民都安顿好,将第六卫城建设好,本王就升你为知府。”

    大宁虽是朱权的封地,但他这个塞王只能负责大宁的军务,政务平时由大宁知府主管,知府更是只能由朝廷派遣,朱权承诺升窦岳为知府,这就表示不再听从朝廷的管制了。

    窦岳知道朱权这不仅是在给自己机会,更是准备响应湘王府了,他大喜躬身道:“王爷请放心,下官一定会将王爷交代的任务都完成好。”

    “嗯。你带本王与王妃看一看刚迁来的新住民情况。”

    “是!王爷王妃请随下官来。”

    在窦岳与一众新选拔官吏的引导下,朱权夫妇带着几十名亲兵护卫走进了新划定的居民区。

    刚进街道,朱权便发现这里的街道卫生条件很好,虽然还有一部分是临时帐篷,但四处的街道都有了木制建筑物,更让朱权欣慰是,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有民居开门做起了生意。

    大部分是做小商品买卖的,最多的是卖兽皮与种子的,还有日常杂货、衣料铺子、酒楼等等,商品琳琅满目,人流往来不息,已经有了中原的交易环境,很难相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ex){}&/  朱权连忙扶住他笑道:“三跪九叩可是对皇帝的礼节,朱权可受不起,老人家请起。”朱权扶着老农的手道:“老人家你今天的话可是给我找到了一个隐患,我还要感谢你呢。”

    “感谢小老儿?”老农可不知道自己帮了朱权什么。

    “对啊,感谢你道出了皇室庄田的弊端,本王决定将宁王府的庄田全部送给佃农,让佃农都耕有其田,让他们自己为自己耕种。”朱权此话一说,所有人皆惊。

    惊的不是朱权对一个普通老农礼遇有加,而是朱权居然连宁王府的几万顷王田都舍得拿出来,足见朱权是一个一心为民、一心为大明而奋斗的好藩王。

    要知道朱权的庄田都是太祖皇帝赐下来,这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好田地,并且还都是连接成片的田庄耕地,这可是能传给后辈子孙的最好财富,没想到朱权居然毫不留恋地要送给百姓,连宁王妃张妙珂都被丈夫的决定给震住了。

    窦岳看了看朱权的神色不似作秀,也是激动地上前跪下行礼道:“王爷的德行让人敬佩之至,请受下官一拜!”

    见窦岳跪下行礼,其他官吏也都赶紧上前跪下,称颂朱权大德无私之后,又是三呼王爷千岁。

    朱权在这件事情上却不是受朱久炎的影响,他执掌大宁之后,深深明白皇室的特权有多大。尤其眼前的老农的话,深深地刺激了他,第一代亲王中就有很多德行不好的,何况后世的亲王?

    一个亲王要想抢夺、兼并百姓的田地实在是太简单了,被迫害的百姓不仅无处伸冤,以后更是没有了任何希望。这种情况无人可以管制,也是必然会发生的。

    大明皇室现在只有几十号人,现在出几个败类确实没什么影响,但几十年之后呢,一百年,两百年之后呢!?

    那时的皇室会有多少人?土地兼并的情况会多么严重?

    要知道宗室名下的田亩是不需要交税的,朝廷收不到税收,如何维持天下的运转?如何抵御外敌?如何发放官员的俸禄?如何维持百姓的福利?

    到时候大明非亡不可!大明要是没有,朱家人还是皇室吗?朱家人对得起太祖皇帝与天下万民吗?

    所以,朱权对于这件事很重视,别的藩王他管不了,但他已经决定自他朱权开始,后世宁王一系永不再拥有王田,永远不与民夺利。

    朱久炎这小子说得没错,赚钱的办法有很多,不必要赚百姓的血汗钱,那是恶性循环。要有良性循环,才能稳定发展。

    朱权现在更是深深地明白了朱久炎这句话的正确性,自从大宁学习荆州的发展模式之后,王府内库的收入来源增加了很多,这些都是合法收入,王府庄田的收入,反而只占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宁王府以后根本就不需要靠着王庄的产出来维持生计。

    而且,多数的王田都是由王府太监在看管,而收入中的多数,都被太监所贪墨,有时候入不敷出,还要王府内库来补贴。

    更有一些建文朝赐下来的王田,从来就没有使用过,自从化为宁王府的田产之后,就是一直荒着,也没人敢开垦耕种。

    所以,王府庄田不仅是隐患,而且还是鸡肋,留下这些田庄又有什么意义呢?反倒不如全给百姓,让他们自己创造出更多的有益价值。百姓们有了钱,国家自然也就强盛了起来。

    朱权跟张妙珂解释完后,看大家还跪着。朱权命令他们起身,然后说道:“本王身为大明亲王、太祖皇子,自该凡是为大明考虑,为百姓考虑。从今往后,自我朱权开始,宁王府一系永不拥有田庄,也不与百姓争利,你等官民百姓可共鉴之。”

    诸人又是齐声称颂朱权英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