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不能只看有些老板挥金如土的潇洒场面,更要看到为了促成生意所付出的艰辛。
虽然郑浩一直强调有福同享、有钱一起享受,但是周峰觉得不好意思拿这么多分成。
郑浩明白周峰的顾虑,生意人的头脑真是灵活,他马上就想到了解决方法。
他拿出100万元作为首付款,给周峰买了一套135平方的房子。
这套房子位于“中兴名园”,这个小区处于新开发地段,依郑浩和周峰的眼光,按照明宁市重点向东部扩展和现在的开发速度,以后这里的房价将大幅上涨。
房子的总价是135万元,贷款35万元,以周峰每月的住房公积金,完全可以支付这笔贷款。
郑浩在为周峰买房同时,自己也在这个小区购买了四套同样为125平方的房子。在等待升值的过程中,经过简单装修,全部进行出租。出租所得租金用来偿还房贷。
面对郑浩如此化心思为自己考虑,周峰只能接受。毕竟二人的友情非同一般。
郑浩动情地说道:“周哥,有钱兄弟们一起花。当时你知道了全省学校要配备图书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告诉我。让我占得先机,”
“再说了,不要看现在我家比你们家有钱,小时候,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绝对上不了学、读不成书,现在可能还在农村呆着。”
------------------------------------------------------------------------------
这一天,周峰打电话给谢雅婷,想与她商量是否举办一场“我心中的楼盘”有奖征文的颁奖活动。
谢雅婷在电话里的声音很疲惫,“这段时间,我家里出了点事,我没有上班。”
周峰大吃一惊,连忙说道:“谢姐,我不知道方不方便问你家出了什么事情。但如果你把我当朋友,需要帮忙的话,请一定要告诉我。”
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传来了谢雅婷有些吱唔的声音:“周峰,我现在需要一大笔钱,你能否借我一些,我可以给你写借条,以后保证还给你。”
周峰更是奇怪了,“谢姐,你需要钱?需要多少钱?”
“总共需要100万元,我借了20万元,还需要八0万元,这几天我一直在找人借钱。”
停了停,电话那边传来谢雅婷有些哭声,“周峰,你若有钱的话,帮姐一回,借个5万、10万也行。”。
“谢姐,你不要急,你也不要向别人开口借了。八0万元肯定够了吗?如果不够,我还可以
再多借一些给你。”周峰现在有了郑浩的财力支持,底气足了很多。
“周峰,你怎么会有这么多钱?不是安慰我的吧。”谢雅婷听到周峰爽快地愿意出借八0万元,甚至还可以再多借一些,她的心里有些疑惑。
毕竟还不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啊。
“谢姐,实话告诉你。我手上肯定没有这么多钱。但我有一个从小长大的兄弟最近发了一笔财,向他借个100万元,绝对是毛毛雨。”
“谢姐,你把你的银行帐号发给我,我让他马上把100万元打给你,你先把向别人借的20万元也还了吧,省得欠人家人情。”
周峰把谢雅婷的银行帐号发给郑浩,又打电话给他,说明了情况,希望能帮她一次。
郑浩现在财大气粗,听到周峰的请求,没有丝毫犹豫,就吩咐公司财务人员给谢雅婷的银行卡里打入100万元。
他本来就打算给周峰分红500万元,周峰不收,后来就给周峰买房才化出去100万元。
现在周峰为朋友,而且是女性朋友借100万元,这个面子肯定要给,就算这位姑娘以后还不上,就算成给周峰化的钱。
谢雅婷收到这笔钱后,马上打电话给周峰,一定要请他和郑浩吃个饭,以表示谢意。
周峰也想知道谢雅婷的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一下子需要这么多钱,于是就答应了。
三人来到“清悦”咖啡馆。等到各自吃好套餐,喝上茶与咖啡时,谢雅婷开始了述说。
原来谢雅婷是个官二代,她父亲是明宁市委宣传部长谢志纬。
虽然谢雅婷是新闻专业毕业,但同样新闻专业的许多毕业生,现在还一直是临时聘用工、长期合同工,而她却是正式的事业编制人员。
也怪不得她能独当一面,成为副刊的责任编辑,也怪不得连报社的副总编辑也要对她客气三分。
个人的业务能力是一方面,但其身后的背景肯定起了重要作用。
有时候谢雅婷的父亲可能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下面的人总要考虑到,否则万一哪天领导怪罪下来,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周峰与谢雅婷接触几次后,发现她的业务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同时她也没有许多官二代身上通有的骄娇二气,这是周峰愿意与她进行交往的最主要原因。
今天如果她不说,周峰根本就不知道她竟然是个官二代,而且她父亲的官职还不小。
谢部长能力不错,也一直很清廉。
只是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与一个少妇好上,二人的感情很好。
不过谢部长为了家
庭、为了前程,不能给她一个名分。
多年来,这位少妇情人倒也没有向谢部长要求什么,也没有打着他的名义到处去捞钱。
为了对她有所弥补,谢部长给她买了一些东西,也先后给了她一些钱,还一起出国游玩了几次。
这样的消费行为,谢部长以正常的收入,肯定吃不消,肯定要另想办法。
于是谢部长慢慢地接受了一个打交道多年的建筑商送来的钱,前前后后一共好象有150多万元。
后来这个建筑商出事,就把此事供了出来。
这个建筑商是谢部长的高中同学,读书时,二人关系很好。工作后,双方在过年过节时也在走动。
后来这个同学把建筑生意做大,就来承建一些政府工程,与谢部长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当时谢部长想想,凭着这么多年的关系与交情,又是一个千万级的老板,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向有关部门打打招呼,向他拿这么一点钱,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本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