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桂香话先考,祖愿新竹绕凤池……”礼部侍郎章徽来回读了两遍后笑道:“大家看这首诗可为全场最佳?”
大家便放下手中的诗凑上来看,然后微微点头道:“用词上稍有些欠缺,但从诗上可看出其志向,继承先父遗志也是一段佳话呀。”
章徽就点了点落款笑道:“不止如此,你们猜作这诗的事谁?”
有人不乐意猜,直接探头去看那落款,“白善?没听过。”
章徽道:“我却听过,不仅听过,我还见过一次。”
“哦,他给章大人投的帖子?”
“那倒没有,据在下所知,他进京后没给任何一人投过诗帖。”他笑道:“他是今年陛下恩荫进京读书的子弟之一,他考入了国子学,妙的是,他是三人中年纪最小,仅十三岁而已。”
裁判们惊讶,纷纷围上来又读了一遍他的诗,然后摸着胡子笑道:“果然难得。”
“不知他父亲是因为……”
“听说是为一方县令时,为保护民财上山剿匪牺牲了。”这些学生入学,国子监是需要和礼部沟通的,毕竟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当时章徽正巧就负责这件事。
所以新入学的这批国子监学生他最熟悉了。
彭志儒的帖子就是他给的。
本来以为这一次最出彩的应该是彭志儒和卢晓佛,没想到一直低调似乎不太喜欢交际的白善也来了,且还做出了好诗。
这次来参加诗会的人不少,有彭志儒卢晓佛这样自己和同窗们来参加的,也有像白善他们一样是跟着师长一块儿来参加的。
前者直接就在中庭这边的诗会里作诗,到时候诗会请来的裁判会选出最好的前三名,据说都有彩头拿的。
至于是什么彩头,没多少人在乎就是了。
哪怕是举办方随手从花坛里拿起一块石头送他们,他们也会喜欢的,毕竟,他们来此并不是为了彩头,而是为了扬名。
名气出去了,将来不论是名是利他们都可以得到。
后者则是分成了两部分,庄先生留下几个弟子便到侧园里参加文会,其实就是和一堆中老年人清谈辩论,偶尔再欣赏一下隔壁后辈们做的诗。
(ex){}&/ 进入了新世界的四个少年一个少女:……
五人眨了眨眼,觉得这和他们想象中的先生们的文会是不一样的。
于是五人不敢打搅这群人,慢慢的挪步从旁边溜进去,然后边溜边找他们先生。
终于,他们在一丛花树后找到了庄先生。
庄先生正和俩人坐在一起,脸上带着愉悦的浅笑,正在一起品茶。
坐在他对面的人看到五个年轻人过来,便忍不住笑问,“这是谁家的后辈?怎么不在中庭那边玩儿,跑到这儿来了?”
庄先生微微回头,便和白善他们招手笑道:“过来见过姜先生和陈先生。”
满宝立即领着两个师弟上前团团行礼,彭志儒和卢晓佛也跟着一起行礼。
庄先生先介绍了彭志儒和卢晓佛,这才指着满宝道:“这是我的大弟子,这是我的二弟子,这是三弟子。”
姜先生看着他们三个从矮到高的排列,忍不住笑出声来,乐道:“你这弟子的排行还挺有规律的。”
庄先生便笑着解释了一句道:“是按照入门的时间算的,也是几个孩子自己商量好的。”
白二郎小声嘀咕,“根本不是商量……”
陈先生却很好奇的看了满宝一眼,问道:“庄先生怎么收了个女娃做弟子?”
庄先生浅笑道:“孔圣人都说有教无类,我别的做不到,也就这一点还能努力努力,勉强搭上点儿边罢了。”
陈先生就不说话了。
姜先生却赞许的点头,见满宝三个都非常的乖巧的站着,又更喜欢了几分,他在身上摸了摸,没摸出什么来,便笑道:“今日出来的匆忙,我也没什么礼物送你们,干脆与你们写几个字,权当是给你们的见面礼好不好?”
满宝他们还没反应,彭志儒和卢晓佛已经眼睛发亮,恭敬的行礼弯腰,“多谢姜先生。”
喜欢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请大家收藏: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吧更新速度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