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宝想了想,接受了他的道歉,不过请喝酒什么的是不用想了。
她在国子监的墙根底下找到了一个荫处,站在下面躲太阳。
一些围观的学子觉得没意思了,纷纷和封宗平几个告辞,最后还留下了三人。
三人也躲在了墙根下面,满宝仰着小脑袋和他们大眼瞪小眼,“你们怎么不走?”
封宗平笑道:“我们也没事去做,就陪你等一等吧,对了,你看着年纪不大,你师弟岂不是年纪更小?有十四了吗?”
封宗平很怀疑的看着满宝,她看着也才十二三岁的模样,师弟岂不是更小?
满宝知道六学的规矩,只收十四到二十一的学子,但是,“他们是应皇帝旨意来读书的。”
也就是说没有了。
封宗平惊讶,“听你的口音不是我们长安的,你是哪儿的?”
满宝看着他不说话。
封宗平就笑眯眯的道:“这样,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也可以问我一个问题,都不能说谎,也不能说不知道,若果真不知道,我们就用下一个问题递补上,一直到回答得出来怎么样?”
满宝觉着这主意不错,点头。
一旁的云信玹和易子阳一脸的无奈。
“小娘子是哪儿人呢?”
“我是剑南道的人。”
封宗平:……这回答可真够广的,不过他也琢磨出味儿来了,她虽然说着官话,但显然是蜀地一带的人。
“你叫什么名字?”
满宝道:“轮到我问了,所有儒家典籍中,你们祭酒最推崇哪一本?”
封宗平:“自然是《论语》了。”
满宝道:“我姓周,叫周满。你们祭酒最爱从哪本书里出墨义?”
封宗平想了想,看向云信玹。
云信玹笑道:“《大学》吧,还有《论语》也经常抽。”
封宗平连忙问,“你师弟叫什么?”
满宝:“白诚。”
封宗平等着,见她不开口了,就问,“另一个呢?”
“你要一次性问两个问题吗?”
封宗平运了运气,憋屈的道:“不,你先问我。”
(ex){}&/ 白大郎脸色通红的过来,看见封宗平几个穿着国子监的儒服,便先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和满宝一起上了马车离开。
“白师兄,你的脸怎么这么红呀?”
白大郎道:“晒的。”
“你买到卷子了吗?”
白大郎点头,从书篮里拿出两本小册子道:“都在这上面了。”
满宝翻了翻,惊喜道:“还挺齐全的,确认是真的吗?”
“国子监里是不会有人造假的,你放心吧。”
满宝:“一册多少钱呀?”
“这一册主要是帖经和墨义,五两银子,这一册是策论和诗赋的题目,十两银子。”
满宝张大了嘴巴,半响才找出自己的声音来,“白师兄,这可是手抄的,只是这三年内的年中考和年末考的题目而已,这么贵?”
白大郎点头。
“我都还没问大考的题目呢。”
“历年大考的题目我那里有,是我上京来考试的时候找关系买的,也花了二十两银子呢,有这十年的所有题目。”
满宝感叹,“做卷子可真赚钱。”
白大郎也觉得,“不过这卷子可不容易买到,国子监的卷子很少在学外流通,最多是一些大书铺有几册,但也只悄悄卖给一些豪富子弟,一般人别说买,连打听都打听不到。”
而当初白大郎能买到,还是庄先生带着他去见了兰先生,兰先生给了他一封信,他到京城后找了一位学官牵线才买到的。
虽然今年大考没有重复的题目,但看历年的考题,他便能大概知道博士们出题的范围,哪本书多一点儿,哪一本书又少一点儿。
应考的时候会更有信心的。
满宝将册子收起来,和白大郎道:“白师兄,回去就找善宝和白二要钱,那里头也有我的五两银子呢。”
本来她以为准备五两银子,再加上白善给的那块银子就差不多了,谁知道卷子竟然这么贵。
满宝看着手中的卷子,眼珠子转了转后问,“白师兄,你说我让我侄子们把卷子抄了拿出去卖,能卖出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