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瞧着贤的模样,不禁莞尔,孩子就是容易满足。
“姐姐做得多,我先去给婆婆端碗过去,你在家吃,记得把鸡蛋也吃了。”
“唔嗯…好的,姐姐…”
可人拿着菜团子来到了宋婆婆家,推开门走进去。
宋婆婆家外表,和村里其他农户并无不同。
都是土砖做的房子,土瓦搭的房顶。
屋内整整齐齐,纺车和绣架摆放在屋内靠窗的位子。
阳光透过窗纸,照在纺车和绣架上,透出一股静谧的味道。
宋可人走进屋内,看了看四周。
“婆婆,我来给您拿几个我新做的菜团子。”
并没有人回答她。
宋婆婆一大早去哪了?
可人想了想,便把碗放在了桌子上,出了宋婆婆的家。
“你这老乌龟,昨天让你跑了,今天不过去逮你,你在家就窝着呢!”
宋可人刚走到宋婆婆家篱笆门口,就听见宋婆婆清朗的声音传来。
原来,宋婆婆是去找李老大夫给我看病去了。
宋可人不禁热上心头,被人真心相待的滋味还真是不错呢!
这宋婆婆跟李老大夫还真活力十足呢,一大早便开始了。
宋可人好笑的摇摇头。
“你这人,只要是我开的药,人就没有不好的,我可是神…”
“快点,可人还等着呢,哪有空听你唠叨。”
还不等李老头说完,宋婆婆就又打断他。
没走几步,就看见可人迎着他们两个走了过去。
“宋婆婆,李老大夫。”可人乖巧的叫人。
“可人,你看上去好多了,去找婆婆了啊!”
宋婆婆刚怼完李老头,就看见可人从自家院子里走出来,忙迎上去。
“婆婆,我今天起来感觉好多了,多亏了李老大夫的药。”
可人微笑的说着,目露感激的看向李老头。
李老头一手摸了摸乱七八糟的胡子,一只手背着,傲娇的抬起了头。
“可儿,你不用感激他,他应该的。”宋婆婆对可儿说道。
李老头听到宋婆婆如此说,甩甩袖子,像个老孩一样,满脸的不高兴。
“哼!正好遇上你了,我就给你把个脉。”李老头示意宋可人伸出手。
“恩,不错,药还继续吃着,一会再让贤去我那里拿两副药,早晚一次,喝个三两天也就没大事了。”说完还点点头。
“可人谢谢李老大夫了,多亏您,我才能好的这么快。”说着还屈膝还了礼。
“恩,姑娘年纪不大,倒是很知礼。”说完摸摸乱七八糟的胡子。
“李老赖,我徒弟那肯定是最好的,就不用你评价了,没事就快走吧,寡妇门前是非多,可别赖上我。”说完就拉着宋可人走了。
“哎这叫什么话,一大早把我从床上拽下来的时候怎么没说男女授受不亲了!”李老头气得跳脚。
宋婆婆并未理他,和可人一同进了院门,李老头也没追来。
“婆婆,早饭还没吃吧,我早上做了些菜团子,一起吃点吧!”
“好,都好,只要可人身体好婆婆就高兴了。”
其实婆婆和李老大夫的关系她还是很好奇的,估计这事贤不知道,所以也没讲。
不知道我问婆婆,婆婆会不会告诉我。
“婆婆,您”
“姐姐,婆婆,快来吃饭吧,贤都饿了。”
刚起了个话头,就被贤打断,好吧,来日方长不急在一时。
转眼半月过去了。
可人的伤在吃了第七天药的时候,被李老大夫说浪费药材而停了。
不得不说李老大夫的药,当真是好使。
他总说自己是神医,开的药那是多少人求得求不来的,当然是会被宋婆婆无情的怼回去,真是对活宝。
如今已经快三月了,北地的春日拖着慢慢的脚步,也来了。
宋可人天不亮,便带着贤在村口等着,一会儿有专门送村民的牛车去白镇,想了解下现在这个朝代的风土人情,看看有没有可以做的生意。
正等着,便听到背后传来脚步声,可人转头看去,原来是同村的宋青嫂子。
宋青嫂子娘家姓白,就住在望白镇,也是村里的热心肠,之前宋可人爹娘出殡,秋日收谷她家俩口子都来帮忙了。
宋可人见是宋青嫂子,便招呼着“嫂子也去镇里赶集吗?”
“可人啊,还带着贤,身体大好了吗?”宋青嫂子关心的问道。
“好多了,多谢嫂子关心了,吃了李老大夫家的药好多了。”宋可人微笑地回答。
“是啊是啊,李老大夫医术确实不错,从来到宋家屯,好像病的人都少了呢。”宋青嫂子呵呵的笑着。
踢嗒踢嗒,刘二赶着牛车来了。
清晨的阳光伴着阵阵泥土的气息,带着宋可人一路参观这新鲜的世界。
刘二一边赶车,一边还讲起了大家现在最为关心的大事。
宋可人现在身处的国家叫大梁。
当今皇帝在位十九年,一直是风调雨顺,怎料近几年,却是越老越糊涂,宠信人,导致民怨沸腾。
与戎狄的一场仗大败之后,新上任了一位将军,生的是面如罗刹,手段杀伐狠戾。
听说是用兵如神,不出三月就打败了戎狄,现在正在据守平阳关。
但却是皇帝宠信的人之后,即使这位将军夺回了平阳关郡,也没有百姓念他的好,都当是给他老子还债了。
宋可人听到此,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伤心。
战火是起不来了,但是却是用千千万万条士兵的生命换来的。
若不是这场战争,估计宋可人一家正在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吧。
“姐姐,你在想什么?”贤闪着大眼睛问道。
“没什么,贤,,姐姐在想怎么赚银子。”可人抱着贤,用脑袋轻轻地蹭着贤的脑袋。
“刘二,听你这么说,那这仗是不打了呗!”同车的宋青嫂子笑着问道。
“不打了,暂时是打不起来了。”
刘二隔空挥了挥手,像是对大家说,也像是对自己说。
隐隐约约间,白镇近了,远远望去,只见两个兵丁打扮的人立在城门口,城门口的官兵像是见惯了,脸上并没有过多的表情。
来来往往的是行路的百姓,夫人孩都有,丝毫看不出来几个月前将要破城的恐慌。
赶去摆摊的商,肩挑着扁担,前后一个筐稳步的走着。
忽的听闻一声快马蹄,哒哒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