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农家坏坏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宋家往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宋静静倒也理出了事情的原委。

    这具身体的名字,叫宋可人。

    姐弟俩的父母是在去年相继过世的。

    说话还要回到去年。

    宋老娘生贤的时候是难产,虽然母子平安,但是身体却垮了。

    平日就要喝些汤药,但是一直也没有恢复过来,干不了农活,平时也只在家做饭和带着贤。

    家里的田地一直是由宋家老爹打理,宋可人也会帮忙。

    由于这几年田里接连大旱,收成一直不好。

    可是凭着宋老爹会射的一手好箭的本领,不说百步穿杨,五十步穿杨也是有了。

    宋家屯里靠山,平日上山打猎,家里倒也不像其他农户一年见不得一点油水。

    打来的猎物多余的,宋家老爹就带着宋可人去白镇去卖。

    虽然天公不美,可是一家人齐齐整整,日子倒也过得去。

    宋老爹打猎是把好手,打的猎物又箭箭只射到眼睛,皮毛半点没损伤,白镇上只要是宋老爹送去的皮子,就没有不收的。

    水磨穿石的,慢慢倒也攒了几十两银子。

    一家人本打算等着秋收了,就把这个晃晃悠悠的茅草房推到,盖三间有瓦遮头的房子,搭上热炕,再把围篱修一修。

    想到盖上房子,等冬日里家里热热乎乎,围着炉子,那是何等的美啊。

    宋贤年纪还好,宋可人一个女儿家,也已经及笄了,是大姑娘了,总要单独一间屋子,以后说婆家也有面子。

    可谁知,计划总是没有变化来得快。

    一纸官榜,让这个充满希望的家,霎时间变得飘摇。

    北地戎狄入侵,官家下发榜文。

    除掉家里有功名的,凡是家里户籍上有两个男丁以上的,必须一户一丁。

    可怜宋家只有宋贤这个四岁儿和宋老爹两个男丁,总不能让宋贤一个四岁娃娃去吧。

    按照往年征兵,若是家里有孤儿寡母的,只要向官老爷求求情,给上二三十两银子,一般都会帮着糊弄过去。

    宋老爹也打算让里长也向官老爷求求情,免了这次自己的兵役。

    虽是舍上一大笔银子,但是只要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再凭着自己的手艺,再苦些日子,也不怕什么。

    里长到镇里去,下晚儿回来和宋老爹说,官家老爷默许了。

    下晚儿刚得到信的宋老爹,欣喜劲还没落下呢,第二天早上征兵的官兵就跑到宋家屯,挨家挨户强行把人抓走了。

    宋老爹被官兵强制征兵带走,连个告别都没来得及,只留下一屋子老弱病妇。

    宋老娘最近几年身子本来就不好,受不得累,受不得惊吓。

    眼看宋老爹被强制带走走,宋老娘一个急火攻心之下就病倒了。

    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不仅失去了宋老爹这个主要的劳动力,又遇上宋老娘病倒,一下子紧张起来。

    所幸宋可人从就爱往隔壁的宋婆婆家钻,宋婆婆年轻时也是十里八乡远近知名刺绣的一把好手。

    只是可叹命运多舛。

    年纪轻轻便丧夫,本有个女儿,可是也没活过六岁。

    见到宋可人年纪平日活泼,但是一见到自家刺绣,便目不转睛,一直坐在凳上,有时一瞧能瞧上两三个时辰。

    不禁想到自家女儿以前也是如此,也是能看上三两个时辰。

    思及此,便给了宋可人一个捧,让她自己拿针绣着玩。

    可是没想到,她年纪,竟能把一片叶子绣的有模有样,便起了爱才之心。

    和宋家父母商量一番,便定了,认宋婆婆为师。

    不用认师礼,只答应这门技艺以后不得外传,以后传女不传媳。

    话说当时。

    宋老爹被人抓走,宋家一时间断了生活来源。

    母亲生病,弟弟弱。

    宋可人眼见此,便同宋婆婆商量,宋婆婆凭着宋可人的好手艺,找到了一家叫锦绣居的绣坊。

    绣坊根据复杂程度定价,每件花朵刺绣八十文,每件山水刺绣一百五十文,收了宋可人的绣品。

    只可惜,宋家虽有宋可人的刺绣手艺,一时间不至于饿死,但是刺绣可是一门细活,并不能大量的绣,一次也不能赚很多银子。

    而宋老娘的大夫和汤药却不能断,家里的日子因此也过得很是拮据。

    所幸,在宋可人和宋贤的精心伺候下,过了三个月,宋家老娘身体也算熬过来了,慢慢也能够下床。

    一心只等着过打完仗,宋老爹回来,一家人就又能齐齐整整了。

    但是老天好像看不过去这家人日子变好似的。

    一道惊雷消息传来,再次打碎了这家人的梦想。

    成国公的军队被屠了!

    原来这宋老爹被抓,走后倒也寄来一封家书,说是被配到成国公帐下,一切安好。

    只可惜这封家书刚收到没多久,就出了事!

    道是戎狄人生性狡猾,利诱勾结了成国公帐下一员大将,在平阳关来了个里应外合,大军没有防备。

    成国公身陨,手下10万将士也被屠戮殆尽。

    消息一传回,宋家老娘当时就吐了血,请了村里的赤脚大夫,连镇上的大夫也请了,都说是回天乏力,让宋可人抓紧办后事。

    自从宋老爹被抓走,宋家老娘这病本就从春日一直拖到秋日。

    这刚有点起色,却又听到宋老爹身死的消息。

    一惊一吓之间,身虚体弱,实是经受不住打击,撒手走了。

    只留下姐弟俩相依为命。

    宋老娘这一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连个棺材板都买不起,更别说请人吹锁送葬了。

    宋老爹本就是为国捐躯,宋老娘怎么也是烈士遗属,总不能一张草席卷了入土。

    宋里长心善,找了村里几个壮汉去山上伐了木,又叫上了村里半拉手艺的木匠,总算也做了两副薄棺出来。

    宋婆婆出了银钱,请了西头望白镇的唢呐人,吹了唢呐,这才把宋老娘遗体和宋老爹的衣冠冢合了藏入了土。

    过了半月,转眼秋收将近。

    宋可人是做刺绣的人,不能坏了手,隔壁的宋婆婆拿出了自家谷米,找了几个同村相好的人家,帮忙收割苞米,大家也可怜宋家姐弟年纪,父母双亡,倒也没真的收下谷米。

    那时节,毕竟家家户户都要秋收,要是谁家收不过来需要帮忙,按照往历都是要给些谷子作为报酬的。

    宋家的事,同村人怎么可能不知晓,大家都同情他们,谁也不会真的要这宋家姐弟的口粮。

    只可惜可春日里少雨,田地本就大旱,即使秋天大家帮忙收割了,确也根本没有几旦粮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