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利益争先,一个公主的价值有时候甚至还不如一个有学识的士子,纵使是荆国那样的万盛之国的嫡公主其利益价值也未必重于一座城池。
这或许是多少王姬所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是这些无辜女子的悲哀,亦是这个乱世的悲哀。
楚王或许是位好父亲,但作为一国之主,国家利益终究重于儿女私情,当初公主雅欲以死来平三国恩怨,被女使救下后,楚王见局势紧张,恐公主雅真丢了性命。
或许是出于一位父亲对于子女的疼爱,又或许是出于一位帝王的抉择,这位楚王终究还是没有牺牲公主雅。
不过当时楚王还是将公主雅自缢求义之事宣扬出去,使列国闻之,这样他们荆国便在道义上占的了优势。
这天下虽说礼崩乐坏已然许久,公平道义化为笑谈,可多少还是要的。
后楚王用一座城池求的了齐国的援助,用五百车粮食换得了燕国的帮助,这件事曾一度让公主雅陷入天下舆论的中央。
“可公主终究还是嫁给了燕国太子,燕国太子当时在列国素有美名,先王见其真心求娶,便许了。
公主许嫁,是举国庆事,可那日我见公主多勉强之颜,未见有多少欢笑,夜间,公主遣退宫人,独自于房中饮酒,公主一向端庄自持,很少这样放纵。
那日本不是我当值,可鬼使神差的,我还是和人换了班,那时宫中寂静,春阳台中只我与公主两人。
公主酒醉泣不成声,我道是燕太子容貌丑陋、德行有差,配不上公主,却不料听得公主醉语。
道:‘身处帝王家,不得自由身,世人只知这宫中繁华、锦衣玉食,哪里知道我们这些人的苦楚。
如今远嫁燕国,这一别,今生便无缘再回,这亭台楼阁终究换了主人,父母兄长也只得梦中相见。
前路未可知,念此心茫茫,楚燕两地相距万里,风土人情截然不同……’
接着便听见屋中传来东西摔倒地上的声音,我不放心,进去查看,见公主醉眼朦胧,斜坐于蒲垫之上,光滑的地板上是一只酒壶。
公主雅见我,莫名地问我:‘你可愿陪我去燕国?’我还未来得及回答。
公主又自嘲道:‘你是少年将军,前途无量,怎会随我去那苦寒异乡。’
公主说完又饮酒一樽,道:‘我去燕后,公可会思我念我?’
我一时呆愣,不知该如何作答,待我回过神来时,公主依旧醉倒趴在案上憩。见公主睡颜柔美多情,不由伸出手来想要敛起额前的一缕垂下碎发。
待要触到公主脸颊时,回过神来,惊觉自己的行为实在是失礼,苦笑一声,公主千金之躯,我一介武夫怎能陪的上。
出去唤来女使,进去伺候公主。
公主醉言在我心中久久萦绕,一想到公主雅孤身一人远嫁燕国,举目无亲,心中便觉些许心疼。
深思之后,我便决定辞别父母,随公主一同去燕地,楚国嫡公主出嫁,十里红妆,以楚燕边境十城为陪嫁,记得当年是何等盛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时列国第一美人公主雅与燕国太子旭喜结秦晋,良缘遂缔,我那时是真的为公主雅高兴。
那时的燕旭还是燕国的太子,初得公主雅这样天仙一样的美人,自然是春风得意,只可惜这份情义并未持续太久。
次年燕景帝薨,燕太子旭登基为王,公主雅成为了燕国王后,公主雅恭谨俭约,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其品行为列国所称赞。
燕太子旭成为燕王后,性情大变,变得喜怒无常、杀戮成性,穷兵黩武,终至燕靖矽谷关之战,燕军全军覆没,自此之后,燕国国力大损,难以重振旗鼓,于数年前国被灭、宗庙被毁,为天下所笑。
燕王旭在其父逝去不过一月后,便在燕国境内大举搜寻美人,除了有数以千计的美人,燕王旭还好,许多大好男儿就这样入宫成为了这些王公贵族的玩物。
公主劝谏无用,反受侮辱,公主是何等清高,怎会对这样的低头,公主雅就此失宠于燕王。
恰此之时,公主陪嫁滕妾,公主玥受宠,使公主的处境愈发艰难。
只可惜我身份低贱,无法接近燕王,否则我真想揍他一顿为公主出气,公主那么好的人,他怎忍让公主受此等委屈。
燕王旭虽不喜公主,公主雅终还是怀孕了,只可惜,在公主有孕五月时,燕楚之间发生了打仗,楚国趁燕国国力大减时来攻燕,无非是想趁火打劫,捞一笔好处。
只是他们忘了,燕国的王后是楚国的嫡公主,他们这样做,让一心记挂于故国的公主雅该如何自处,一个大国如此作为,丝毫不顾及兄妹亲情,当真令世人不齿。
公主雅闻此事之后,就一直郁郁寡欢,一面是故国母兄亲人,一面是燕国子民,公主雅即是燕国的王后,又是楚国的公主,那一方她都不希望败。
只可惜两月之后,燕国终究还是败了,燕王旭气急,欲殴公主以泄其气,见公主身怀六甲,终究未下其手,只是以言语辱之,后甩袖离去。
一月后宠妃玥设巫蛊之计,公主雅蒙冤,动胎气,一尸两命。
燕王旭闻公主雅崩后,一怒浮尸千里,王后所居的重阳殿侍候的寺人、女使全被赐死,为公主雅陪葬。
想来也是可笑,公主生前未见有多少情义,死后又做出这些给谁看,明知公主性情柔善,不喜杀戮,还在公主的宫殿中杀死这些无辜之人。
公主死后,燕王欲将那些曾经侍奉过公主全都杀掉,我原本打算虽公主去的,公主在巫蛊之祸初发时,便寻了个理由将我撵出了宫,临走之时将贴身玉佩交给了我。
如今想来,或许那时公主便已然知道有人要至她于死地,只是这些年的苦楚让公主已经备受折磨,公主怕是已生了绝命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