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吹杨花满园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章 套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家家里有老人,孩子又又多,再加上行李,下山比较麻烦,是由黑子帮忙送下山的。故而,黑子回山的时候把骡子也赶回去了。

    “黑子,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十四那日过来接的吗?”杨阿花也吃了一惊。

    “我这不是闲着没事,早点下来凑凑热闹么。”

    黑子本就是山里溜达惯的,用他的话说,就是闭着眼睛都能下山。再加上今年雨雪不大,山路相对往年来说,算是比较好走,黑子在二里坡呆不住,趁着天好,套了骡车就奔来了。

    黑子“嘿嘿”一笑,又冲老刀说道:“老刀叔,今晚我跟你挤挤?”

    老刀笑道:“嘿!你子来的正好,今晚你守着,我老刀也出去看看热闹。”

    “成!今晚你去,明晚我去。”

    杨五花道:“反正还有几天,你俩一人一天换着去呗!”

    黑子乐道:“成!”

    桃子不像卖豆腐的朱青草,平时很少出村,加上本就内向话不多,昨晚摆摊还是第一次接触过那么多陌生人,但因为她是卖头花的,接触的大部分是女子,又有杨五花帮忙,她多数时间都在收钱,除了开头有点紧张之外,后面倒也自如。

    现在冷不丁串出一个黑瘦的未婚男子,唰的一下脸就红了,紧张的浑身不自在,尴尬的躲到了灶房里头去了。

    杨阿花见了,便招呼桃子帮她烧火。

    方才还是晴空万里,午饭过后便渐渐阴了下来,甚至还飘起了雪花。

    “今晚怕是摆不成了。”

    “唉,一下午白干了。”

    杨五花叹了口气,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天气预报这一茬。

    好在天冷,做的菜一时半会儿坏不了。大家把萝卜煮了,剩下的丸子豆腐鸡蛋之类的都留着,汤里泡久了还更能入味。

    吃过晚饭,雪不算大,但也不见停,大家都歇了心思,唯有黑子说道:“嘿,这点雪算啥,打把伞照样能逛。”

    “你就不怕没人出摊?”

    “没人我就回来呗,再说就算没摊子,那些灯也在啊。”

    大家一想,好像也是。城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会灯,即便出了灯会那几条街,这几天晚上往院赶的时候也都有沿途的灯笼照路,完全不担心看不清楚。

    柳大牛一听了,便道:“我跟你一起过去,带上几个灯笼,兴许还能卖卖。”

    柳铁牛也道:“大哥,我也一起去。”

    “成,我也帮你们带几个。”黑子转头又对老刀说道:“老刀叔你今晚不出去了吧?那我去了?”

    “那我也一起去转转。”

    花园便利铺晚上并不营业,老刀其实是可以去灯会的,但他怕大家都走了,没人看家,故而主动留了下来,这会见家里剩下不少人,便也起了心思,想出去看看。

    杨五花倒是有心想跟去转转,她和杨花都有雨衣,都是自己拿油布做的。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样式,就是以前读书时下雨天骑车常穿的那种套头雨披,只不过多了两个袖子罢了。以前雨纷飞的季节,撑伞也没那么方便,坐车赶路就靠穿雨衣。

    只不过想到自己要是出去了,杨花准得跟上,花儿一出门,赵香香就得跟着,那杨六花也得去,大晚上的,她一个人带这么多孩子有点危险,还得叫个大人……这么着就得一串人,伞也不够,雨衣也不够,想想也就作罢了。

    原以为天气不好,那四人很快就会回来的,没想到到了戌时也没见人影。

    戌时为一更。城里人挨的近,有巡夜有打更,即便是平常日子,也会有些不差钱的人家在门口挂个灯笼照明用。哪像在村里,地大间隔远,入了夜全靠星月照明,别说灯笼了,很多人家连油灯都不点。很少会有村子雇人打更,没钱给也没需要,大部分人天黑闭眼天亮睁眼,能有只公鸡报鸣就不错了。

    这一闭眼一睁眼的,就到了正月十三。

    杨五花一早起来,便看到几个的围着一个木盆看,就连俩喜宝也混在里头。

    杨五花把脑袋凑过去:“干嘛呐?”

    “五姨,是漂亮的鱼。”

    “对,好漂亮,眼睛这么大。”杨花圈起肉手在自己眼前比划着,又道:“红色的!”

    赵香香提醒:“还有黄色。”

    杨六花补充:“肚子是白白的。”

    “哪来的金鱼?”

    “黑子叔叔昨天晚上捞回来的。”

    “黑子哥哥给的!”杨花也同时说道,随后又补了一句:“黑子哥哥自己去玩的。”

    这意思是,没带她去玩!

    昨晚留在探花院的人,并不知道雪早早的就停了,并且雪后出来的人还比前两日多,灯会上好玩的也更多。

    杨五花不由的想起了学儿童节时,各班举办的园游会,忍不住问道:“有套圈不?”

    黑子纳闷:“啥是套圈?”

    “我知道我知道!”杨花主动解说:“就是拿竹环套东西吃。”

    “对,套上什么就是什么,我们都玩过。黑子哥哥,你没玩过吗?”杨六花见黑子摇头,便道:“那我教你吧!”

    “等等!”杨五花突然出声:“我们要调整一下计划,摆个套圈摊子!”

    还有四个晚上!还来得及再赚一笔!

    “三姐,你整理一下咱们铺子的东西,能用来做奖品的都拿出来……”

    杨五花交待完了杨三花,又对黑子说道:“黑子哥,你跟我去趟虎头舅舅家,咱们去找点竹筒竹圈回来。”

    虎头舅舅们只是后半夜在探花院的灶房歇脚,天一亮城门打开的时候依旧出城回家,倒了傍晚再直接赶去灯会。故而,白天是见不到他们人影的。

    而杨家虽然还有些竹环,但都不是很大,只能套些东西,杨五花琢磨着,要么就砍点竹筒回来当套圈的桩子用,要么索性现编一些大竹圈直接套东西。至于到底用哪样,她一时间也想不到,只能到了柳家的竹林里看了以后才能决定。

    杨三花理了一遍自家便利铺里的东西,把能摆的都拿了出来,去掉一些贵的,居然也有十多样。

    杨六花见了,提议道:“三姐,我们先玩玩?看看怎么摆比较好。”

    于是,东西一一摆开。

    杨花见了,嘟嘴道:“要吃的,吃的好少。”

    于是,又多加了萝卜鸡蛋和馒头蒸糕。

    杨阿花见了,也说道:“吃的都摆上了,要不把鞋底也摆上?”

    于是,二里坡的鞋底也登场了。

    杨五花和黑子回来的时候,便看到满眼的竹环飞来飞去。

    “这是啥?”杨五花指着地上画着两圈圈的纸。

    杨花第一个回答:“肉丸子。”

    赵香香补充:“对,三姨说肉丸子放地上脏,六姨就用画的。”

    “那这个呢?”杨五花又指着地上的两片叶子。

    “这是鞋底。”杨六花说道:“鞋底太大了,竹环套不进去。”

    “那这边的这个叶子又是啥呢?”

    “是萝卜!”

    “对,萝卜也大。”

    “……”

    东西大相差不能太多,不然圈了大东西套不进,圈大了东西又很容易同时套两个,都不好弄。杨五花想了想,干脆就以竹筒为主。也幸亏她做了两手准备,竹筒和竹篾条都带了不少回来。

    为了防止竹筒被抛出去的套圈撞倒,大家又往里面放了石子,再填上泥。既然竹筒内有泥,家里又正好有一对竹棒,索性又做了各色布旗插在竹筒上面,上面还标记了奖品名称。

    竹圈也都是重新做的,不需要太好也不需要太大,随便编编,是个圈就成。摆套圈摊子的目的并不是让人成功套住,而是让人成功套不住,不然杨家得亏死,故此,大家整个下午都在研究怎么布阵摆放,怎样才能增加难度。

    套圈摊子直接摆在地上,三面用长凳和绳子围起来,最后面是那排写着“长风街花园便利铺”的红灯笼,八个灯笼下方拉着一张大纸,对应地下的竹筒位置和旗颜色,标明的奖品名称。当然,为了把摊子搞大,一些同类产品会按款式的不同重复出现。

    再来一个再边上摆摊卖“咕噜咕噜”煮串的,一边排队一边闻着香味,杨五花就不信没人来。

    说起这“咕噜咕噜”,昨晚黑子老刀逛灯会回来,已经偷偷拿出去卖过一回了,据说生意还不错,所以今晚才单独起一个摊子,没有与套圈合并。

    红果糖也是单独卖的,这回连摊子都不用支,只要提溜个篮子在边上喊喊就行。

    套圈摊子留两个人就成,一个收钱发圈,一个看圈发奖品,至于排队则有绳子拉着,也不用单独派个人管理。这样,也能腾出人手,到时候大家再互相替换一下,人人都可以逛灯会了。

    “晚上皇城门口会有烟花放哦!”

    “哇!我要看我要看!”

    “我也要看!”

    “我也要我也要!”

    “要看烟花的话,你们现在去乖乖睡觉,睡饱了晚上才能玩!”

    “好!现在就去!”

    “哈哈我们四个人一起睡……”

    “不对,不对,是六个人,还有我弟弟……”

    杨家的摊位地段好,站在原地抬头就能看到烟火,不需要特地去人堆里挤,但放烟火需要到子时,几个的要想看烟火,必须得熬夜。

    本朝对元宵很重视,据说很多地方官府都会燃放烟火,与民同乐,但一般只在十四至十六三晚,有的甚至只有一晚。风阳到底是中都,元宵的烟火与京都一样,每天都有,当然,前几晚会意思放几把,时间上也会缩短很多,到了后三日才会大放烟花。

    就算只有意思意思,那也是好看的。况且,明日大家就要回去了,能看烟火的也就今晚了,都难得来一趟,怎么也得好好玩玩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