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吹杨花满园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养猪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杨五花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把钱留着,回头再说。

    而杨三花则在思考另外一件事:“要不咱明年也抓几头猪回来养吧?”

    “啊?不要吧?”杨五花想都没想,直接反对。

    太臭了啊!她可不要养猪。其实她连养鸡都觉得臭,虽然她家里的鸡棚她都很少去。

    只是这个理由似乎有些奇葩,杨五花不好意思说出口。毕竟对庄稼人来说,家里能养上头猪那可是大喜事儿,起码说明家里条件还不错。

    “再说二妞太忙了,她也没时间养猪呀!”

    对!就推倒二妞身上!

    反正若是家里真的养猪,估计喂猪打扫猪圈什么的,也都是二妞的活儿。

    杨五花穿越这些年,当孩当惯了,用孩也用惯了,原先那点用童工干活时的不好意思早就没了。

    “不然我去问问大家愿不愿意养?桃子养一头,秋娃子养一头,虎头壮壮他们也各养一头,加上乔家张家再养……这就有好多头了,人多力量大,养肥了明年直接卖给咱们,倒时候咱们按市价多添上几文钱便是了,大家都能赚上一些……”

    一说道“人多力量大”,杨五花又想起了二里坡,便道:“干脆再问问二里坡要不要养,山里的草果总是比村里多,不打猎的时候他们也都闲着,养养猪赚些钱也是好的……”

    杨五花这人,自己那么懒,偏偏还总爱把别人都想象的很勤快。也幸亏是穿越到了没有长辈的杨家,杨三花又是个疼妹妹的,若是倒了别的长辈多的人家,估计早就没骂死了。

    杨三花想想,这主意倒是不错,山里野果子多,许多果子人吃起来或酸或涩或带苦味,但猪可以吃啊,只要没有毒的都能吃。

    “只是……他们都不富裕,猪崽可不便宜,他们愿意养吗?”

    “唔……这个嘛……”杨五花想了一会,又道:“不然这样,这猪崽的钱咱们出,回头养大了卖猪的时候从里头扣掉当初的猪崽钱如何?”这就相当于贷款养猪,还没有利息。

    “嗯,那等大姐夫他们回来,跟他商量一下吧。”

    “好!反正还早呢!”

    杨家手里头现在就七贯出头,还得预留些买猪肉的钱,这么算算,也剩不了几个钱,故而,目前她们的首要目标是多多赚钱。

    晚稻收成据说不错,但是卖稻草的人却不是很多,过冬的大雪,上半年的降雨,不少人家的屋顶不是塌了就是漏了,想来,都被拿去修屋顶了。

    不知道今年雨水的配额是不是用完了,入秋以后天气倒是一直很干爽。收购的稻草虽然不多,但目测也能做上二三百双雪花靴和三五百顶雪花帽。杨三花准备像去年那般,直接把雪花靴的活计分包给了陶家和乔家父子做,自己仍旧跟刘氏两个一起做草靴。

    “姐,这雪花靴也不多,不如都给刘婶子做得了,你集中精力多做些针线活岂不是更好?”

    搓草鞋做草编的活计做多了,手会变得很粗糙,涂再多油脂护手,也架不住这来回的折腾。虽然作为农家女,拥有一双细腻白嫩的手是有些奢侈,但好歹也不能太粗糙吧。

    杨五花见不得杨三花年纪轻轻的却有着一双粗手,想着不如以后把草编活计都包出去得了。

    转眼又到了山楂上市的季节,杨五花找老乔头出面,大量收购山楂,准备做些山楂条卖。秋高气爽的,有阳光的日子山楂条晾起来很快,两三天左右就能定型。

    考虑到爱抽奖的学生,除了红果条之外,杨五花还搓了一大堆山楂丸子。不同于山楂条,丸子在自然晾干之后,又利用做饭后灶洞的余温烘烤了一下,做成结实的山楂糖球,即便是挤在罐子里,也不易连粘变形。

    照着杨家的老规矩,山楂条改名叫做红果条,而山楂糖球则取名红果糖。

    红果条有独立的粘果纸包装,体积又相对大,故而四文钱一条。而红果糖则的,甚至比山楂果本身还要不少,专门卖给孩子当零嘴吃的,一颗起卖,随买随吃,没有独立包装。买得多的,可以随手拿桑皮纸包上,而那些不差钱的,也可以成罐的买来送人。

    为了推销红果糖,杨五花带着杨六花和杨花,又一次去集市摆起摊子来。

    “来来来,看一看咯,好吃的糖果咯,免费试吃咯……”杨六花好久没当喇叭都有些生疏了,试喊了好几回才找到感觉,放开嗓子吆喝起来。

    免费的总能受到欢迎,故而,杨五花也没让杨六花随便喊,只是看到有孩路过的时候才喊几声。

    “这糖甜甜酸酸的,好好吃,我还要吃,娘,给我买,给我买……”

    “这糖咋卖的?”

    “一文钱一粒。”

    “嗬!这么粒糖要一文钱?”当娘的当场咂舌:“别家的糖一文钱能买三粒呢!”

    “别家的糖就是糖,我家的糖里除了糖,还有其他东西,料多了本钱自然也多。况且一般的糖吃了也就吃了,除了甜也没啥别的,我家的糖除了可以当零嘴,还能健胃消食,功效可不一般呢。”

    那孩子也道:“娘,这家糖好吃,给我买给我买嘛!”

    杨五花见那当娘的面带犹豫,又道:“我们也就摆两天摊子,以后可就不来了……”

    那孩子一听以后买不到了,急得直跺脚,当娘的无奈,只得陶了五文钱。

    “今天我们第一天卖,有优惠,你买了五粒,我多送你一粒。”杨五花找了一张最桑皮纸,把糖包起来,递给孩,这才慢悠悠的说道:“以后若还想再买这个糖,记得去城东长风街的花园便利铺买,那里还有游戏可以玩,全风阳可就只有这么一家哦。”

    至于便利铺,推销起来更省力,直接在抽零食的转盘上多贴几格子就好了。学生们传起零食来总是很快的,不到两天,特地来铺子里买红果糖的孩子就有不少了。

    杨五花也没有放过南田学堂,随便塞几粒给秋娃子虎头壮壮他们,就能帮着传出去,一些孩子会跑来杨家院来买,还有一些则直接拖托秋娃子几个帮着带。

    杨五花原本还想雇佣他们,不过怕耽误他们学业,只是时不时的奖励几粒糖,或者几个铜板。一时间,哥儿三个干劲十足,天天随身背着红果糖。

    杨花儿也每天背着红果糖,只不过这些都是她自己吃的,为了怕她长蛀牙,杨五花每天只限量发糖:“诺,一天只能吃两粒知道吗?你可以上午吃一粒,下午吃一粒,也可以一下子吃两粒,但是只能吃两粒,多了可是没有的。”

    “好!”花儿接过红果糖就直接往嘴里塞,她才不管那么多,有的吃就赶紧吃,吃完了再跟姐姐闹。

    红果糖很受孩子欢迎,五六百粒糖球没几天功夫就卖完了,可比红果条受欢迎的多了。可惜为了口感,杨五花放了大量的糖,红果糖的利润不高,只赚得三四百文钱,就这还不算人工柴火费。

    但杨家正缺钱,几百也是钱啊!

    杨五花趁热打铁又让老乔头去搜罗了一车山楂回来,绝大部分都做成了糖球,只有一部分仍旧做成红果条,留着到时候跟熏肉条一起运往京师崔记杂货铺卖。

    渐渐入了冬,天气转凉,早晚更是寒冷,刘氏怕杨学文每天来回赶路辛苦,便让杨学文直接住在城里。作为探花院的第一位客人,杨家人只比照着车钱,意思意思收了二百文一个月,并且这房租还是直接从刘氏母女的工钱里扣的。

    至于吃饭问题,铺子里还有个老刀在,这一老一少的,还能搭个伙儿一起吃,日子也算融洽。煮点粥,搭配些刘氏做的馒头咸菜萝卜干啥的,随随便便就能解决了。反正这温度,馒头饼子做好了即使放上一两天也不会坏,吃的时候直接热一下就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