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大丈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00章 青苗法,赞同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放贷在大宋不是新鲜事。

    大宋百姓,特别是农户,在高赋税的压榨之下,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天灾人祸,他们马上就会变成贫民。

    没饭吃,要全家饿死的贫民。

    怎么办?

    什么不借钱,都特么快饿死人了,管逑什么高利贷,先借到钱把肚子填饱再说。

    于是高利贷应运而生。

    当初朝中不是没想过禁绝高利贷,可贫民太多了呀!

    一旦禁绝了高利贷,这些贫民遭遇困境时谁能去帮他们?

    没人会伸手,他们会成为乞丐流民,路边会时常看到冻饿而死的尸骸……

    在此刻,唯有高利贷能帮助他们,哪怕是饮鸩止渴也好,但活下去比什么都强。

    高利贷的利率吓人的高,月息五分只是寻常,还有更高的。

    这是城下之盟,不借钱你全家饿死,你怎么办?

    借吧!

    高利贷的收益是如此的丰厚,引得有些闲钱的富人都把钱交给‘钱头’,由钱头去放贷。

    那些权贵大多掺和了进来,但官方在看戏。

    后来王安石看不过眼了,于是就出台了个青苗法。

    青苗法的利息相对高利贷低了不少,本以为能解民之困,可让富户担保等各种偏差,加上下面执行的人各种上下其手,最终青苗法祸害了不少地方。

    沈安无数次想过怎么破解这个局面,在场的君臣也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可没办法啊!

    但此刻沈安的建议就像是炸弹般的,一下就把他们炸醒了。

    “钱庄谁来开?”韩绛在哆嗦,他觉得自己在见证一个问题被剥开的过程。

    “当然是朝中。”沈安觉得这个问题没有营养,“这个钱庄要吸纳百姓的铜钱,还有放贷,若是只此也就罢了,可这个钱庄会非常大……很大。”

    “有多大?”

    “到处都是。”

    哎!存钱了!

    沈安想起了后世银行里的场景……

    “数清楚,三万枚硬币啊!”

    “卧槽!那么多硬币,咱们得数到啥时候去?”

    沈安后世看到银行数过硬币,一群女营业员蹲在那里数,看着生无可恋般的绝望。

    而大宋主流货币是铜钱,想来遇到大额存单时,钱庄的人会发狂吧。

    “朝中开钱庄?”

    吕诲怒道:“朝中如何能开钱庄?那不是……”

    “为何不能开?”沈安反问道:“你可知道那些百姓举家饿死之前借贷的利息有多少吗?”

    吕诲摇头。

    “你当然不知道。”沈安冷笑道:“你乃名相之后,从小养尊处优,哪里知道百姓的艰难。那些百姓借贷的利息高达五分。你可知道在五分利之下,有谁能还得起吗?”

    “还不起!”

    沈安愤怒的在咆哮着,冲着吕诲在咆哮。

    “一旦借贷几乎就是破家,几无例外。百姓在受苦,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

    吕诲面色微冷。

    “你听不到,你听到了依旧当做是谁在梦呓,因为百姓于你这等人而言,就是猪狗!能提供钱粮的猪狗!”

    沈安指着他说道:“可在某的眼中,你等才是猪狗!不,猪狗不如的东西!”

    这些人在以后不断争执,从对新政的争执发展成了朋党之争,他们把国家和百姓抛在脑后,一心只想把对手置于死地……

    在他们的‘努力’下,新政成功的扑街了。

    最后他们在欢呼胜利。

    (ex){}&/  曾公亮赞道:“臣看可以试试。”

    赵曙不禁就笑了起来。

    从免役法之后,君臣都学会了一招:有新兴事物出现时,咱们若是没把握,那就先试试。

    所谓试试,就是寻个地方做试点,成功就顺势铺开,不成功也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总结教训从头来过。

    包拯是前任三司使,他很认真的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有极大的可能会成功。”

    他看了吕诲一眼,眉间多了不屑,“大宋缺钱,民间有钱,只要能把钱给引出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此事,臣赞同。”

    王安石一直在思索怎么解决民间的疾苦,出班后,一番话让人感到了振奋。

    “陛下,民间长久以来,每到青黄不接时,那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臣想过许多法子,原先还想过各地官府主持,百姓缺钱的就借贷给他们,利息低一些,这样百姓就能渡过难关……”

    这不就是以后青苗法的雏形吗?

    老王还是想到了这个啊!

    沈安暗自佩服着,但对于青苗法他并不看好。

    “可臣想来想去,却发现了一个问题。”王安石看着很痛苦,“臣原先想利息最多两分,可地方官吏会不会趁火打劫?弄成了三分四分甚至是十分?臣以为很有可能。如此良法就变成了害民之法……”

    老王竟然想通了?

    沈安不禁笑了。

    这可是蝴蝶的翅膀了吧?

    “吏治不清,则此法不可行。”王安石看来对此很清醒。

    赵曙赞道:“王卿此言甚是。”,他对沈安说道:“此事如何施行?”

    沈安说道:“钱庄是大宋钱庄,可由三司单独管辖,地方官吏不得干涉,这是必须的。”

    历史上的青苗法实施后,就变成了地方官吏敛财和搞政绩的工具,惨不忍睹。

    赵曙点头。

    “其次便是贷款不设限,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沈安深知下指标的坏处,所以很清醒,“钱庄下去之后,只负责收钱存入,以及贷款。唯一有一条,就是地方官员有义务提供贷款人的消息。”

    否则骗贷频繁发生,这事儿可就没法办了。

    “最后就是利率要低,要让百姓不至于倾家荡产!”沈安拱手道:“陛下,大宋百姓如今比以前好了不少,可若是遭遇了天灾人祸,依旧会破家。所以臣请行钱庄之法。”

    这又是新法!

    沈安竟然不托言钱庄,而是冠以新法之名。

    这是什么?

    这是宣战!

    赵曙不禁精神一振,说道:“此事你与韩卿多多商议,做好了准备报于朕知晓。”

    这就是同意了。

    沈安大喜过望,说道:“是。”

    这些年的经商经历和朝堂经历,让他对大宋的情况很是了解。

    再加上前世的耳闻目睹,让他有信心把这个钱庄弄成功。

    而且钱庄一旦取得成功,后续多种好处将会一一显现。那时候的大宋……

    那时候大宋就能用金融手段去搅动风云,不流血的战争成为可能。

    他回身,看着殿外的阳光,微微一笑。

    这个大宋,真的让人欢喜啊!

    ……

    第三更送上,晚安。双倍月票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