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没了可以继续招募。可是“圣者遗骸”……呵呵,放眼整个教廷,每年又能产生多少具能用的遗骸?
类似的建筑其实我们也有。就像烈士陵园,他们虽然死了,留下的精神和事迹却激励着后人,成为我们不断进步,在特殊时候爆发出血性与悍勇的最强效激素。
……
维恩主教带着十字军增援部队赶到蒙巴拉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废墟。
没有往日中熟悉的教堂尖顶,也没有记忆中漂亮的彩色玻璃窗户。到处都是被烧焦的痕迹,巨大的爆炸弹孔比比皆是,放眼望去至少有几十处。这些弹坑很大,有好几个是互相连接,可以想象战斗当天的轰炸与炮击是何等密集。
到处都是尸体。死者身上穿着银白色的制式盔甲,表面蒙上了尘土,外观也大多变形。要么凹进去,要么被爆炸力量撕扯得面目全非。蓝色相见的十字军制服上全是黑色,那是鲜血干涸后的痕迹,大片大片,与死者身体粘在一块儿,必须用力才能扯开。
所有死者都没有头颅,一颗颗人头距离他们的身体不远。有的歪躺在瓦砾堆中,有的没了眼睛和耳朵,干裂的嘴唇就这样张着。还有的掉在弹坑底部,搜寻者们拉开覆盖在上面的各种杂物,才把它们翻捡出来。
教堂大门只剩下一小段残垣断壁,勉强可以看出曾经的门框。一个很大的木头十字架矗立在那儿,巴多格里奥被钉在最高位置。那是用钢筋磨尖,从额头正中穿透进去的做法,钉得非常牢固,毫不松动。
维恩沉默着,慢慢走到教堂废墟的核心位置,看着地上那个显然是用机械力量挖掘产生的巨大坑洞,缓缓蹲了下去。
蒙巴拉教堂非常重要,是连接周边教区的核心。在这里,教廷分派了整整一百具“圣者遗骸”,以及历次战争中阵亡的五百名十字军战士,还有多达三千名虔诚信徒的尸体。
无论十字军战士还是信徒,其实他们都不重要。尽管有着信仰,但他们毕竟不是修士。遗骸力量最多只能确保教堂十年左右的安全,真正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还是那些随着石棺一起安葬的“圣者遗骸”。
现在,所有的石棺全都空了。下手的人目标直接,非常准确,没有漏掉那怕一具“圣者遗骸”。
身穿黑色苦修服的玛拉走到维恩身边,低声劝慰:“想开点儿,这不是你的错。教堂已经毁了,但是我们还可以重建。”
这些话对维恩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重建?
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了那些“圣者遗骸”,重建就是一句空话。那些骸骨的重要性堪比教廷内部被严密保护的“圣物”。没有了它们,新造的教堂就算辉煌漂亮,庄严大方,同样只是黑暗生物眼中的猎物。
“……谁干的?”
良久,玛拉修女听到维恩发出颤抖的自言自语:“到底是谁干的?”
(ex){}&/ “东方修士?他们一直死守着他们的圈子,只要我们不过去,他们就不会有所动静。其实看看这个世界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势力,我还挺喜欢他们的。至少他们讲规矩,信守承诺。”
“犹太教?我们在合众国已经与他们达成了共识,算是合作伙伴……”
玛拉不知道,自己在无意之间其实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凶手。
维恩一直没有说话,他听得很仔细。
善于倾听也是一种能力。从中发现线索,找到真相,维恩很擅长这样做。
按照玛拉所说的这些势力一个个分析下来,维恩忽然觉得,排列在最后的犹太教,反倒是极有可能做这件事。
从某种方面来看,犹太教与天主之间算是有着共同起源。但是基督后来居上。其实教廷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与当时的世界局势也有很大关系。对于上帝的崇拜,注定了教廷不可能在普通人世界里建立一个“上帝之国”。因为君主的权力永远不可能高于神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廷只能选择与普通人国王们合作,从中选择实力最强大的进行培养,将教权不断与君权进行融合,逐渐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
大乘教派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活佛成为了那个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统治者。即便是实力再强大的当地国王,也必须老老实实跪拜在活佛脚下。
教廷里还是有能人的,他们在大航海时代准确选中了英格兰。当时虽说是西班牙全面占据优势,可是凭借教廷在暗中运作,大量物资及人员方面的倾斜,再加上海战中“无敌舰队”的覆灭,英格兰最终取代了西班牙,一跃而起,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教廷的统治与扩张,也从中世纪之后,进入了全新的黄金时代。
决定性政策的偏差,是从对新大陆开发的时候所产生。美洲大陆距离欧洲实在太远了,而且那片土地上到处都是野蛮人。有教养有身份的文明贵族谁也不会想要去那种地方发展,囚犯与失意者,再加上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共同构成了前往那里的移民大军。
享受了来自英格兰强大多年的信仰红利,那一时期的教廷高层的确是过于乐观。谁也没有把美洲大陆放在眼里,尽管有过少数传教士随船前往,却没有将基督福音传播开来。犹太教势力在欧洲遭到全面遏制,这些人的形象在歌剧作品里被丑化为金钱至上主义者。想要另寻乐土的他们,只能前往美洲。
那一时期,在美洲大路上的各种教派非常混乱。犹太教趁机发展了大批信徒,为了避免与教廷发生冲突,他们对当时的教义进行修改,小心翼翼,成功避开了教廷的监视。富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