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舅难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边关战乱,父亲带兵出征已一年有余,中途只回来过一次。受召深夜回来第二日一早便又悄悄走了。

    母亲还是没能生下真正的儿子,不过这一胎大家都说是个男孩儿。她也盼着是个弟弟,这样她就能做回姑娘了。

    二房大嫂嫂五年内怀了两次,头一回早产了,是个侄儿,可出生没两日就夭折了。年前又有孕了,可是滑胎了。

    李家子嗣单薄,祖父的头发愁得全白了。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李家出了个神童,三岁便能识字,能背得《千字文》,《急就章》,四岁已能作诗。

    这满长安都夸赞的神童就是她李明景。不过她心虚,她是作了弊的。

    即便是从前没有读过这些书,可这身子里住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灵魂,于这个年纪而言,确实是要出众一些。

    她是想让祖父高兴些,看着李家有望。若是祖父看着李家唯二的男丁还资质平庸,心里肯定会难过。

    “太爷,边关报捷文书到京啦!”

    随着这声高呼,府里叽叽喳喳热闹起来。明景眸子里亮了亮,搁下笔往西院去。

    “郎君慢些走,别摔了。”厮杜衡紧紧跟着他,护着怕他摔了。可明景越走越快,步子都快飞起来了。

    到了西院正堂屋,明景慢下来,匀了会儿气才踏进屋。

    “祖父。”

    老太爷满脸笑意听厮说边关大胜的消息。看到孙儿来,忙招手,笑道:“你父亲快回来了!”

    明景眼里亮晶晶的,欢快道:“待父亲回来了,我背书与他听。”

    老太爷将他抱起,直道:“好好好!都是我李家的好儿郎!”

    祖孙俩高兴地说着话,忽闻外头急匆匆的脚步声进来。

    “太爷,娘子生了!”

    母亲身边的王嬷嬷疾步进院福身道。

    明景心里一惊,生了?她一点儿风声都没听到。

    老太爷笑意更浓,扬眉问:“母子都好?”

    王嬷嬷顿了顿,才道:“母女平安。”

    老太爷怔了怔,笑道:“姑娘也好。只要母女平安,都好。”

    明景悬在嘴角的笑容有些僵硬,是个妹妹。那她这辈子,注定是扮个男儿身过下去了。

    “京墨有何不愉?”王嬷嬷走了,老太爷才看到孙儿愣愣的神情。

    明景重新笑开,抿唇道:“多了个妹妹,孙儿是高兴的。可是想着肩上的责任就更重了些,孙儿就有些犯愁了。”

    老太爷哈哈大笑,“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懂得疼爱姊妹。不过妹妹的事不要你来犯愁,有你父亲呢!”

    明景笑道:“那我去看母亲和妹妹。”

    老太爷放他下来,“去吧。”

    到了廊下,明景看向厮,闷声问:“怎么母亲临盆了都没人来告诉我?”

    杜衡愣了愣,回她:“郎君今儿都在书房写字,王嬷嬷怕扰了郎君,就没说。”

    明景撇了撇嘴,哼声道:“怕是嬷嬷怕我担心故意不说的吧!”

    杜衡闷笑。

    李家郎君早慧满长安都知道,都说他懂事稳重。可外头不知,他家郎君有时候跟个姑娘似的爱撒娇,还有些贪吃又贪睡。

    明景看杜衡偷偷地笑,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她身边有两个厮,分别是杜衡和杜仲。两人不过年长她两岁,是去年才买进府里来的。

    其余在她身边伺候的嬷嬷丫鬟都是府里的家生子。

    原先她身边没有厮照顾,可没有哪家儿郎身边全是丫鬟的。再者他入夏就要去颜太师家书塾读书去了,母亲怕祖父起疑,也怕外头瞧出端倪,这才安排了两个不大的孩子来。

    “二郎快来看三妹妹!”甫一进门,就被一个身穿明蓝色四合连云妆花缎裙的姑娘拖进了里间。

    屋子里已经收整干净,点起了熏香。风起帘动,帘轴上的玉坠儿相碰,清脆作响。

    明景放慢脚步走过去,刚出生的妹妹睡在母亲身旁,嘴里冒出一颗泡泡,明景轻轻勾唇,心软得都快化了。

    五年前大姐姐也是这样稀罕地看着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明景慢慢蹲下,伸手碰了碰她的脸,软软的,像刚出锅的包子。

    指尖也跟触电了似的一下麻到心口。

    明景眼里快起了雾气,侧头看向大姐姐笑了笑。

    王氏示意嬷嬷把孩子抱去西堂屋,又支使大姐儿去照看妹妹,留下了她一人。

    “今日报捷文书传回长安,想来你父亲也在路上了。你跟大姐儿都是聪慧懂事的好孩子,你父亲回来一定会高兴的。”王氏拉着她的手欣慰道。

    明景轻轻点点头。

    王氏轻拍着她的手背,半晌哽咽道:“景儿,阿娘也想生个弟弟。阿娘和你父亲都想,可是阿娘没这个福分。是阿娘对不起你。”

    明景默默低了低头,没一会儿就抬头蹬掉了鞋子爬上床倾身过去给母亲擦泪。

    “阿娘别哭。阿娘和父亲对我很好,没有对不起我。”

    王氏看着懂事体贴的女儿,忍了眼泪道:“这是你一辈子的大事,阿娘不能误了你。你祖父这些年身子也好起来,越发健朗,咱们不能这么骗下去。哪怕说了不孝,说了丢脸,阿娘也不能一错再错了。

    待你父亲回来,我就跟你父亲说,把真相都说出来。”

    明景诧异地看着她,“阿娘……”

    “景儿别怕。都是阿娘糊涂,当年跟你父亲想出这么个主意来瞒哄你祖父。这些年委屈你了。”

    明景不敢想,若是对祖父说了实话,他老人家受不受得住。

    上巳节的热闹刚过去没几日,李家才收到信说李文安反京途中遇安北流寇作乱,陛下下旨令其顺道把反乱平了再回京。

    “我说郎君怎么没个信儿回来呢,怪是我多想了。”

    王氏松了口气道。

    王嬷嬷笑道:“娘子这下可放心了。”

    据文书传回京都一个多月过去了,父亲还没有消息,明景看母亲这几日急得上火,多亏大堂兄托人去宫中探了探消息,否则怕是还得多担心几日朝廷才放信。

    王氏一出月子就忙了起来。入夏她得去颜家读书了,大姐姐今年也十二了,婚事上得开始留意着了。两三年的光景可是一眨眼就过去了,慢慢相看着,等及笄了,也就差不多了。

    明景心里想着终于可以出门去交朋友了,既是高兴又有些担忧。

    听说那颜太师很是严厉,说一不二的。这两年她神童的名声在外,若是颜太师有意考她,回答得上来还好说,回答不上来那该如何是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