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12的习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曾厝垵卖红果的老人家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们越来越难以忍受在某处日复一日的平庸无聊重复的生活,于是我们纷纷“生活在他处,纷纷去到远方”

    我们纷纷去到别人的城,企图一窥他处的生活,他处可否有新意,他处是否不相同,他处是否有奇遇,他处是否能逃离当下?他处是否能解开坐困愁城的我,无解的生活里是否有了答案。

    南京的夫子庙,武汉的户部巷,北京的南锣鼓巷,西安的回民街,厦门的曾安厝。

    这些都是你去到别人的城所必去的“景点”,旅游攻略上是这么说的

    但久而久之,人们发现,其实,都是一样的,商业化的街道,从一个城市复制到另一个城市。慢慢的你就发现了“似曾相识”。

    一条街道上,除了本城的特色吃。

    南京鸭血粉丝,武汉热干面,北京驴肉火烧,西安的羊肉泡馍,厦门的各式水果捞。

    除开这些。

    走进一家店。就会发现。

    这些街上。你拿到手上的东西,总在回忆里出现过。

    时光重叠。原来如此。索然无味。

    但一到日子。还是会去。

    旅游被鸡汤,营销给渲染了太多,赋予了太多。

    厦门曾安瘄。

    他坐在在装幀精美的店铺下。曾几何时的村庄成了新兴的旅游中心。

    各处的店铺闪烁着灯,不同的主题,不同的相貌。

    五光十色,争相辉映。

    特色吃,文艺清吧,陶艺店,奶茶水吧。

    背靠着的是一家奶茶吧,装帧文艺。灯光呈淡蓝暖色,温馨融融。

    几个姑娘坐在其中,喝着奶茶。

    点餐的吧台亦是蓝色,各式奶茶,各式水果茶,各式奶盖。尾随的是价目。

    头顶上的是一些醒目的幕布似的灯厢。

    贴着的各式各样奶茶的图片。

    黑糖奶茶,招牌珍珠奶茶。

    他蹲坐在那里。

    面前是一箩筐的大车厘子似的红果,颜色是深红的,在霓虹灯下呈暗红色。只没有了车厘子的柄。比车厘子要大一些,圆一些。

    那些红果被洗的干干净净的。色泽鲜艳靓丽。表面闪着四处不是特意打在他们身上的光。

    下面木制的箩筐做成了临时的桌子。上面的塑料筲箕里堆成的山一样的红果。

    暗红,健康的光泽。

    可惜无人问津。人们纷纷被那些会发光的吸引去了目光。

    曾几何时。

    那些五光十色的,包装在花花绿绿的包装纸下的才是好的。

    才是可以吸引人的。

    筲箕里堆成山堆似的红果。

    箩筐后席地而坐的老人。

    身边热热闹闹,人们来来往往,目光在一家又一家店挑挑拣拣。

    周围是热闹的。

    老人坐在阴影里。

    陪伴他的只有他的红果。

    百无聊赖。

    玩起了游戏。

    他用勺子,舀着一勺最下面的红果,浇到了顶端,顶端受不住的红果又骨碌碌的滚了下来。

    如此反复。

    舀一勺,浇在顶端,滚下。

    又舀一勺,浇在顶端,又滚下。

    再舀一勺,浇在顶端,再滚下。

    周围五光十色。人们捧着奶茶,冰淇淋,大热狗,大鸡排……热热闹闹,摩肩接踵,漫天飞舞着目光寻找着。

    孤独的老人,在那店一角的阴暗里。滚着他,无人问津的红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